- 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
以IP评价体系建构驱动电影工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2024/8/15 15:46:06 点击量:2613
-
批 准 号:2019EWY002
课题类别: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
课题名称:媒介融合语境中电影IP评价体系建构研究
负 责 人:杜梁
责任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从异业竞争走向互动融合,是当前新旧媒体关系发展的主要态势。知识产权的生产与流动,既是媒介融合的基本前提,也是新旧媒体维系自身生命力的重要文化资本。面对新的媒介生态格局,电影产业需要推动IP资源的跨媒介流动,积极面向新媒体寻求智力支撑,由此带动整个行业的结构性转型升级。
在媒介融合语境中,IP经济发展水平,构成了判断电影工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知识产权开发驱动版权经济发展,早已成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国际先进电影工业体系的常见策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IP在网络文学、电影、电视、动漫和电子游戏等领域的联动开发也逐步兴起。但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电影IP经济开发程度亟待提升,尚未形塑起IP创造、运用、管理、交易和保护的全产业链。
IP价值评估,可以被视为打造电影IP经济模式的前提条件。电影IP评价体系建构,更是通过版权经济塑造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源头环节。这一体系的建构,能够赋予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以可比维度,推动IP开发流程的标准化、工业化发展;助推文化资本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电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发展路径,塑造现代化电影工业体系。
课题在充分综合来自社会、经济、受众、媒介和技术等层面的多种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尝试从政策框架与底线规范、经济数据指标与市场影响力、粉丝口碑营销与青年文化声张、网络评价机制与即时情感反馈、AI指令工程与思想模拟等维度,探索建立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的电影IP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其一,电影IP评价的政策框架与声望赋能。课题从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和现行行业管理机制中提取电影IP创制的底线规范,继而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版权经济的实际需求,探寻保障中国电影IP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组合与优化机制。IP内蕴的思想文化观念是否符合主流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触及电影管理的政策“红线”,往往能够直接决定IP的生命周期长短。然而,电影IP创制自由度与硬性标准之间的平衡难题,仍然是现行电影管理机制的政策“痛点”。有关职能部门需要立足媒介融合与技术革新趋势,以前瞻性目光实现政策组合的及时优化与完善。
其二,电影IP的经济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现代电影工业的跨媒介、跨行业协作,需在电影IP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版权交易。产业组织的评价和筛选,实为电影IP经济的前置环节。电影IP商业价值的评价指标,应当包括有形的数据指标(票房成绩、排片率、档期契合度、长效商业价值)和无形的影响力指标(议程设置能力和文化声望)两个层面。版权资源经济价值的及时量化与动态调整,能够为IP的商业价值与生命周期提供直观数据。
其三,电影IP的粉丝经济与受众预设。电影IP供给与受众需求的有效桥接,应以体认粉丝群体的文化声张为基本条件。产业资本出于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力图最大限度地把握市场与受众,利用粉丝群体对形象、文本等IP的过度消费与情感支持,以口碑营销带动受众转化。不过,包括“小城镇青年”在内的粉丝群体,并非产业组织恣意利用的营销数据资源。电影IP在“小城镇青年”中的认知拓展,仍要以满足该群体的文化声张为前提。
其四,IP网络评价的经典重构与感性工学。网络评价机制的出现,为电影IP的经典性认证带来了“大众声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介、电视媒介等评论“阵地”遭遇来自微博、微信公众号、在线评分网站和线上观影平台等网络“阵地”的挑战。在线电影评价、评分机制,以大众审美标准将优质IP电影推向经典作品的行列。更重要的是,大众声音的信息汇集,尤其是线上观影弹幕集中于特定时间节点的瞬时情感输出,为电影IP创制提供了较为精准的受众反馈。这类基于感性工学的数据信息不仅有助于强力依赖受众市场的IP电影开展后续创制,也能够集中反映当前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声张。
其五,从“指令工程”走向“思想模拟”的人工智能评价。人工智能模型正在成为电影IP评价与数字人文研究的有效工具。人工智能影像生成应用Sora问世后,我们已经站在了AI创制商业级影像的路口上。AI技术有望成为整个电影行业的生产力工具,也会对拥有海量IP和创意需求的“元宇宙”形成助力,新一轮影像技术竞争已经开启。新的影像形态,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内容评价机制。人工智能模型具备自然语言理解和交互能力,可以为机器智慧到来之后电影IP的文本网络分析与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实现以新方法评价新对象的效果。当前,人工智能生成电影IP评论的相关探索处于起步阶段,亟待面向未来开展更加广泛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影IP评价体系,需以社会主流思想为底线框架、以产业组织自评估为必要前提、以粉丝口碑营销为市场手段、以网络影评平台为大众渠道、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新型工具。以此为依托,课题尝试进一步形塑中国电影的评价“声场”,探索话语阐释系统拓展、理论评论话语本土表达与评价评估体系优化,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评价概念、机制和表达,助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 来源: 编辑人:
- 关键词:
-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