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第二个结合”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关键
    2024/7/8 22:17:24    点击量:9906
  • 号:2019BJL002

    课题类别: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人:陈旭东

    责任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根基。在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积累的经济智慧与理性思辨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经济思想,其中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及其话语体系构建可以从中汲取的丰富养分。立足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学及其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第二个结合有助于彰显中国经济学及其话语体系的继承性和民族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与构建中的中国经济学及其话语体系相对应,西方经济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蕴含着可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借鉴的共通性元素,但是由于其实践基础是西方国家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如果全盘接受、照抄照搬,往往会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象,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经济学话语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三大体系中,话语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外在表达和传播载体,经由言语、文字、文化等不同的符号表达系统传递思想和理论的内涵。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归根到底是要构建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其核心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在世界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经济思想史上也出现了“言必称希腊”的观念以及“欧洲中心论”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有意无意的忽视。本课题着力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置入历史纵向的视角和全球横向的维度中去考察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所产生的世界影响及所蕴含的现实价值,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在新时期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以及结合传播学等跨学科方法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研究,着力探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独特性与共通性、时代性与连续性、继承性与民族性,对古代、近代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所呈现的学术话语体系风貌加以揭示,同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学科属性、学术范式,分析揭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之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地位与价值形成如下主要观点:

    第一,从经济学的发展史来看,无论是斯密作为集大成者古典政治经济学,还是马克思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均是开放学术环境下的产物,其话语体系都兼容有本国和外国既有经济学说思想的元素。中国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同样需要吸收汲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文明成果,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及当代中国经济实践这几条学理线索之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并且,这个维度的加入和强化也将更能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助于促进“第二个结合”在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第二,在西学东渐背景之下近代中国经济学界也曾有过构建中国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探索尝试,包括严复、李权时、唐庆增等在内中国学者尤其是一些治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者在这方面均曾做出过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在此过程中,近代国人也曾以日本为中介翻译传播西方经济学,并大量借用了日本对译西方经济学概念所采用的汉字词汇。不过,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作为潜流主要还是通过当时流行的经济思想而表现出来的,并且大多经由有留学西方接受过严谨学术训练的海归学者整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现代经济科学的初步接轨。时至今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亦不能缺席中国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并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古汉语文字和古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为载体,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术语。这里的概念术语主要是指对与经济相关的事物和范畴的专有抽象表达,以及对某一具体经济主张的概括性表述,它们并不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术语一一对应,但却以古汉语文字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所处经济社会背景为基础,较为广泛地为当时及后世的官僚、学者继承沿用,并因一些概念术语之间存在含义及逻辑的连贯性、相关性,所以很大程度上构筑了古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其经过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概念来源

    ,经济学概念不能脱离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否则由其衍生的理论话语无法与实践话语在逻辑上实现自洽。中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丰富经济现象与经济实践是经济学概念生产的“沃土”,存在着原始创新式概念建构的巨大空间。从中国经济实践中提炼经济学概念,关键是要将“经验总结”与“学术自觉”相结合,将“实证检验”和“理论诠释”相联系,聚焦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构具有现实观照性和理论统摄性、能够更好诠释刻画中国经验的经济学概念体系,并以经济实践为检验标准,判断经济学概念在不同情境下的知识效度,精准描摹中国经济发展的底色和肌理,以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经济学概念服务于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8038856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