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近代徐家汇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2024/7/7 16:00:18    点击量:7759
  • 号:2020ELS003

    课题类别: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

    课题名称:近代徐家汇的知识生产与传播(1847-1953)——以“江南科学计划”为例

    人:莫为

    责任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关于“徐家汇-土山湾”的研究已蔚为壮观,涵盖宏观的历史叙事、空间规划及具体的科学教育机构案例研究。课题正尝试构建一张紧密的网络弥补先序个案兀自独立、关联性不足的缺憾希冀通过疏通现行徐家汇研究的源与流,系统整合关于徐家汇科学文化活动的研究。在衡量近代徐家汇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影响时,需结合汉学学术史的成长与知识史的内外路径,力图展现中西文化交流史强调“之间性”的学科特征。通过遴选徐家汇科学代表性机构与出版物,分析其立体面向与修正意图,解读新耶稣会应对社会变迁和政教张力的科学策略,揭示耶稣会“适应政策”在华的历史延续与使命革新,以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知识流转与文化认同。

    近代徐家汇高度凝练了法国传统科学优势、宗教慈善体系与中国悠久文明、江南传统文化、上海地方文脉的结合,使其成为沟通古今、中西交流的鲜活案例。在时代演进中,“江南科学计划”不仅物化为徐家汇的科学文化机构和土山湾的专业汉学出版物,还在非物质层面构建了详细的“知识生产结构图”,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科学空间”,至今仍影响深远。通过对“江南科学计划”天文研究与气象服务、自然历史与博物收藏、汉学研究、期刊杂志出版四个主要方面的对照分析立足耶稣会学术团体独特的文化属性,辨析徐家汇科教机构的多维面向与修正意图“地方化”、“本土化”和“网络化”三个维度的实践活动来探讨其能动参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策略力求展示徐家汇科学文化活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其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多重维度,为进一步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其学科特性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第一层面由近代徐家汇的“文化记忆”至“空间生产”。通过翔实的历史文献与地图方志,建构具有立体感却较为抽象的“近代徐家汇”,从厘清史地概念出发,落实到具有清晰功能分布、机构各有侧重的各项文化事业布局的中心图景。梳理出“徐家汇空间生产”门类,将之归入具有一定实际物理空间属性的科教现场(主要以1870年代“江南科学计划”架构体现)、艺文建置(具有一定辐射半径艺术文化活动)、权力场域(主要以神圣场景营造以及文本流动组成,并触发理性启蒙和社会变迁)、性别空间(通过不同的人物社会活动完成)落实到空间开展的一众要素(学术人力、器物保障、知识体系、流通渠道四个主要方面)及其间关联。第二层面由“本土资料”与“舶来秩序”融合实践,凝练出“海派空间”的呈现范式。课题详细阐释“近代徐家汇”留存的功能机构与其构造而成的空间,勾连看似星点实则具备秩序意图的文化场景,借助西方学术谱系所整理而成的关于中国江南地域文明的策略方法,明确构建提炼的过程分析这些中国“历史数据”在西方新兴的文化研究等学科研究事业中如何得到运用,以观察近代世纪城市特定区域内的空间流变的多重特性;解构通过“徐家汇空间”所塑造的“上海知识”与内外社会诸因素的递嬗与互动关系,审视海派现代性借助城区空间得以布局的范式。

    基于研究,课题尝试提出一是“徐家汇学”为附属于“上海学”的子概念注重利用徐家汇特殊而复杂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作用,通过利用和发掘国内外相关资料及徐家汇尚存的各种宗教与文化遗存,展现出一幅徐家汇自身历史发展、徐家汇与上海城市现代性的关系、徐家汇的影响辐射等方面的“徐家汇宏观结构图”。二是基于汉学学术发展脉络,构想“徐家汇汉学”可能性。新兴的知识史侧重研究知识的网络结构,关注知识形成、发展、传播与接受的历史,特别是研究知识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徐家汇汉学”“徐家汇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面向之一,承载着19世纪以来作为完备学科的汉学使命:鼓励运用较新的西式科学方法学整理、组织中国的“历史数据”;翻译及编纂相关参考文献,协助中外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借由书籍期刊的流传,发布汉学领域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促进“中国知识”的国际对话。“徐家汇汉学”之于“知识史”大幕将是一则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征的个案,并将折射出“谱系”中某些因素的前后互动。经由对于徐家汇个案的研究,近代中国亦参与“远方叙事”近代徐家汇耶稣会士江南知识获取、加工、流通的场景在各方张力中历经转换,同时反向促发了外部学术能量以更为长程、更为宽阔的比较视野来审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及其中的一般特征和长期现象。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8038856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