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上海刻书家张之象刊刻《史通》研究
    2024/4/28 14:07:29    点击量:288
  • 批 准 号2019ETQ003

    课题类别:上海社科规划青年课题

    课题名称:上海刻书家张之象刊刻《史通》研究

    负 责 人:曹鑫

    课题组成员:徐晴

    责任单位:复旦大学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以上海地区明代刻书家张之象刊刻《史通》为研究专题,以查考现存张之象刻本之不同印本为基础,参考评释、批校、题跋《史通》之作,对张之象校刻《史通》情况进行考订,对现存张之象本《史通》之版本情况进行系统比勘和梳理考辨,对张之象本对后世《史通》版本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究,对部分批校题跋进行整理,对文献学中古籍“刻本”“印本”间(亦即原刻本与翻刻本、初印本与后印本)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现有论著尚未从张之象本不同印本的角度,对《史通》版本进行系统比勘,因此出现了不少缺失。本课题通过对翻刻、重刻、剜版、后印等印本古籍刊刻流传各环节的关注,以及对著录、批校、评点、题跋张之象本《史通》等文献进行辨析,初步梳理了现存张之象刻初印本、张之象刻后印本之编纂、刊刻、接受等流传过程,基本厘清了张之象本之版本源流以及各版本间的关系,并对相关书目、题跋、论著进行纠谬补充,不仅对研究张之象刊刻《史通》情况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深入研究《史通》版本情况亦有重要价值。同时,对张之象本《史通》文本进行校勘、考订,不仅系统梳理了《史通》的文本发展脉络,还纠正、补充了对张之象本存藏状况、篇目改易和文本校订的认识。


    主要内容


    明万历五年(1577)张之象刻本《史通》,在《史通》一书的刊刻、流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学术地位和较为独特的文本价值。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等书目著录,有15部张之象本。经查考、比勘相关馆藏纸本目录、网络目录等书目论著,实际上现存至少有23部张之象本。而且在这23部张之象本中,存在文本未定之较初印本以及后印本。另外,还有2份缩微胶卷。


    而且,在张之象本流传过程中,不仅出现后印本,而且在次年即出现翻刻本。明万历六年金陵书坊胡东塘翻刻张之象本,形成了新的版本,与张之象本整体相似,而又有微殊。


    关于张之象校刻《史通》所据底本,经比勘,张之象本所据底本系明嘉靖间翻陆深刻本,并非明正德嘉靖间蜀刻陆深修版后印本。而且,张之象还刊刻有《文心雕龙》,版刻风貌与所刻《史通》相似,二本盖系同一时期合刻而成。


    同时,由于张之象本较以宋本,并参校诸本,对文本进行校改,纠正了明正德嘉靖间蜀刻本、明正德嘉靖间蜀刻嘉靖十四年陆深修版后印本之错简脱简之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本价值,因此清乾隆间,四库馆臣以张之象本为底本抄入《四库全书》。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通》与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通》均以张之象本为底本进行抄校,四库馆臣在抄校过程中,对张之象本之文本内容均有所改动,但又有所不同,二本亦有异文之处,而且都出现了新的讹误。经比勘,相对来说,文津阁本讹误更少,具有相对较高的学术意义和文本价值,也体现了《史通》文本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校刻者、抄写者、校勘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文本的不断校改。


    另外,《明代版刻图典》等图典、图录收录张之象本之书影,然《明代版本图典》误以明万历六年金陵书坊胡东塘翻刻本为张之象本。


    重要观点


    1.《史通》自成书以来,版本众多,由于历史原因,现今传世的明刻本较多。蜀本,以及其后的陆深修版后印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的版本。然不管是蜀本还是陆深本,都未能较好地解决《史通》一书文本的讹误、脱简、错简问题。明万历五年,张之象据宋本、旧本等重新校刻,纠正了以往版本中的诸多讹误,但也产生了新的讹误。

    2.有关现存张之象本之存藏状况,据目前统计,张之象本现存至少有23部,分布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等地。现存的张之象本,不仅有初印本、后印本之别,而且,在张之象本流传过程中,亦有翻刻本——明万历六年金陵书坊胡东塘刻本。

    3.明万历七年,张之象还刊刻有《文心雕龙》一书,版刻风貌、刊刻字体与所刻《史通》(明万历五年张之象刻)相似,二本盖系同一时期合刻而成。

    4.由于张之象本较以宋本,并参校诸本,纠正了蜀本、陆深本、翻陆深本之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本价值,因此清乾隆间,四库馆臣以张之象本为底本抄入《四库全书》。

    5.现存张之象本,尤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北地区等收藏较多,且多有批校,本课题对部分批校题跋进行整理,并对卷五、卷七文字进行汇校,期望能够系统梳理各本之间的源流关系,为进一步全面厘清《史通》文本的变化提供文本基础。

    6.张之象本以翻陆深本为工作底本进行重刻,并引用宋本、明蜀本等校订文本,是现存较好的《史通》版本。清乾隆间,四库馆臣即以张之象本为底本进行抄校。张之象本在流传刷印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剜改、增补,是一个累积型的动态发展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胡东塘本系以张之象本为底本进行翻刻,版式行款、文本内容与张之象本整体相类。后人批校题跋张之象本之文献资料,包含对张之象本刊刻流传情况之描述,包含对《史通》文本之校订,也包含对刘知几史学思想之评价,值得深入研究。


    学术价值


    现有论著既未对张之象本进行专题研究,亦未从张之象本不同印本的角度,对张之象本进行深入讨论,对《史通》版本进行系统比勘,因此出现了不少缺失。本课题通过对翻刻、重刻、剜版、后印等印本古籍刊刻流传各环节的关注,以及对著录、批校、评点、题跋进行辨析,梳理了现存张之象刻初印本、张之象刻后印本之编纂、刊刻、接受等流传过程,初步厘清了张之象本之版本源流以及与各版本间的关系,并对相关书目、题跋、论著进行纠谬补充,不仅对研究张之象刊刻《史通》情况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深入研究《史通》版本情况亦有重要价值。

    应用价值

    课题综合运用校勘学四法以及西方校勘学“谱系学”的理论方法,对《史通》文本进行校勘、考订,不仅可以系统梳理《史通》的文本发展脉络,还可以纠正、补充对张之象本存藏状况、篇目改易和文本校订的认识,有助于对张之象本之文本进行系统标点、整理、校勘,为进一步研究《史通》提供文本内容较为丰富、完整和准确的版本。


    社会影响和效益


    已有论著没有对《史通》版本的每部藏本进行系统比勘,本课题以每部印本(或藏本)为着眼点,对部分张之象本以及其他《史通》版本进行目验,初步梳理了现存张之象本的版本情况,有助于重新认识张之象本之不同印本,有助于为图书馆、博物馆等存藏机构判断《史通》版本提供参考和建议,为文献学(版本学)研究提供专题个案。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