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
    2024/2/28 14:58:29    点击量:944
  • 课题类别:上海社科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

    负 责 人:李丹

    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批 准 号:2019BSH016


    创造力(Creativity),又称创造性,是指能产生兼具独创性(新颖性等)与适用性(适宜性等)产品或概念的能力。童年期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迄今为止对于该阶段儿童的创造力发展结果仍未有一致结论,对于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创造力是否处于低谷并无定论,因此该阶段儿童创造性发展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往国内外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研究存在几方面问题:首先,大多研究聚焦于独创性特征的发展,而同样作为创造力基本特征的适用性,却常常被忽略;其次,以往研究大多聚焦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趋势上,而忽略了对其影响因素及机制的探讨。儿童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系统研究同伴群体、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作用;第三,创造力是儿童适应不断变化环境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儿童创造力,尤其是独创性与适用性特征,是否影响儿童的适应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最后,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热点技术的兴起,儿童在具体的人际互动中的脑-脑机制也成了迫在眉睫的研究热点。基于以下研究问题的提出,本研究结合追踪研究设计及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创造力测验,借助近红外光学成像设备,开展以下五个子研究。


    研究一,通过对来自城乡三所学校的665名三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测试(到五年级),以此来考察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趋势以及性别与城乡的差异。研究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独创性与适用性呈负相关;四年级儿童的独创性在农村呈高峰,在城市则呈下降趋势;而适用性仅在农村四年级处于低谷,在五年级都显著上升且无城乡差异。此外,女生独创性在三个时间点上都显著高于男生。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表明,三年级到五年级呈平稳发展趋势,但存在显著的截距变异;进一步潜在类别分析中发现该阶段儿童创造力从独创性与适用性两个维度上可以分为高独创低适用、低独创高适用以及低独创低适用三组。总体结果表明,童年中期儿童因认知能力受限导致独创性与适用性发展存在异步性。


     研究二和研究三使用T1和T2两年的数据,分别从同伴关系与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来探究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


     研究二通过对同伴偏爱与创造力的交叉滞后模型分析与检验,来确定同伴交往对儿童创造力的作用效应及方向,并通过中介模型来检验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T1同伴偏爱正向预测T2独创性,虽然同伴偏爱与适用性之间的交叉滞后分析总体上不存在预测效应,但存在性别差异:男孩组中T1同伴偏爱负向预测T2适用性。中介效应结果显示T1自尊在T1同伴偏爱与T2独创性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在T1同伴偏爱与T2适用性之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研究三旨在探讨儿童创造力、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尊之间的关系,以明确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创造力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T1父亲和母亲的温暖接纳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T2儿童独创性,而T1父亲和母亲的拒绝惩罚教养方式负向预测T2儿童独创性。中介结果显示T1自尊在T1父亲和母亲的温暖接纳与T2儿童独创性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T1父亲拒绝惩罚与T2独创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T1母亲拒绝惩罚与T2独创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研究四也使用了T1和T2两年的数据结果,从儿童创造力适应功能角度出发,考察儿童创造力与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通过探查儿童创造力的独创性与适用性特征对其内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结果,以了解儿童创造力的不同特征的适应功能。结果发现T1的独创性对T2的内化和外化问题有负向预测作用,表明独创性可以成为预防儿童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保护因素。而T1适用性对T2外化和内化问题的作用存在城乡地区的差异,结果显示,过度的适用性公在农村地区与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


    研究五通过设置真实的二元互动情境,将64名儿童按是否为好友分为好友组与陌生组。借助近红外仪器,考察不同的同伴互动模式对儿童中期创造力的影响及脑-脑神经机制。结果显示合作条件下的独创性得分显著的高于竞争条件,男生在合作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适用性显著高于竞争条件。双人在合作条件下在CH 1(BA48)、CH 2(BA38)、CH 4(BA10)、CH 6(BA45)以及CH 10(BA10)的脑间同步性更高。同时,合作任务下的独创性得分与CH 6(BA45)以及CH 18(BA9)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果首先回答了童年中期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即真实描绘了童年中期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趋势。创造力的基本特征是独创性与适用性,但以往研究常常忽略适用性特征。本研究从独创性与适用性两个特征出发,能更全面涵盖创造力发展的本质。其次,揭示了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机制,表明支持性的同伴关系或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创造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自尊是重要作用途径之一,即回答儿童创造力发展“为什么”的问题。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创造力的不同特征对内外化行为问题有不同的功能,突显了儿童创造力研究的重要性,从而回答创造力“怎么样”作用于儿童自身发展的问题。最后,在现实人际互动情境下的创造力脑-脑机制的探究有助于揭示儿童创造力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问题。解释了社会互动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机制。


    创造力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源泉,也是国家的命脉,创新的根本突破点在于尽快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国家的未来,那么培养儿童创造力无疑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点。如此,对创造力本身的研究不仅具有必要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而言,对童年中期儿童创造力发展变化的描绘,将有助于拓展创造力的理论知识;对该阶段儿童独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创造力特征的了解与认识。以上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儿童创造力两个基本特征发展的理论,又可以为学校与家庭的创造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家庭和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该阶段儿童的创造力,首先,可以指导家庭和学校针对不同性别或认知能力的儿童采用不同的策略,主要是针对独创性与适用性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提供不同程度的培养方案,以此来防止高适宜个体抑制“不合时宜”的想法。其次,针对同伴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在创造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同伴交往以及家庭教育的相关指导课程,或利用同伴互动或者亲子互动训练等形式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第三,从自尊的中介作用可知,自尊也是提高独创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育策略上也可适当增加自尊训练等项目。无论家长的指导,还是学校的同伴互动方案,都要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投入真诚的情绪情感支持,以此来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避免“下降”的可能。第四,鉴于独创性在对儿童内外化行为问题的保护作用,启示家庭与学校可以通过创造力的培养来预防儿童自身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恶化。最后,基于城乡不同背景下产生的差异结果,建议学校与家庭在为该阶段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方案制定上,要考虑到个体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助于学校培养创新儿童的教育实践。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