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伦理思想前沿研究
    2024/1/30 10:18:07    点击量:8148
  • 课题类别:上海社科规划青年课题

    课题名称: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伦理思想前沿研究

    负 责 人:杨丽

    工作单位:上海大学

    批 准 号:2018EZX00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发展谱系中做一个划分,主要关注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政治伦理思想,主张在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前沿中,围绕如何确立社会批判的规范性理念问题,存在着主张“康德路向”和强调“黑格尔路向”之分殊并进的现象。本课题将重点讨论哈贝马斯晚期十几年而不是他整个几十年的理论与霍耐特、维尔默、弗斯特、君特、门克之间的思想关联,并且以批判的规范性理念为核心问题着重考察他们的政治伦理思想。本课题对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前沿中这两种不同的逻辑进路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把握当前批判理论内部之间是如何“对话”的,以及这两种路径又是支配着他们与当代英美实践哲学和法国后现代哲学的相关争论的。


    作为专题性学术研究,力图在原著翻译的基础上,极力把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派代表人物的核心理论主张、思路的论证过程、学理基础等从“问题史视野”和“相互对话关系”中精辟地揭示出来,从而以望能为建构一个有中国立场和中国气派的、同时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规范秩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课题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伦理思想的前沿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法兰克福学派新进发展中的存在着的这种“康德路向”和“黑格尔路向”之分殊并进的逻辑路线为主线,考察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新进发展中上述思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它与哈贝马斯之间的思想联系是什么;在弗斯特、霍耐特的各自思想中这种思想形态如何得到具体的体现的,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弗斯特与霍耐特之间的争论、弗斯特与英美社群主义的争论、霍耐特与法国后现代哲学的争论,它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是什么,它体现出了法兰克福学派未来什么样的学术愿景,它之于我们的理论启示是什么等问题。


        课题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发展谱系做一个划分,主张弗斯特、霍耐特等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这一代思想中具有的这两种逻辑进路,最直接的思想根源存在于哈贝马斯晚期法哲学的“康德因素”与“黑格尔因素”的内在张力。因此,本课题首先将会作一个系统的理论发生史的溯源,围绕维尔默、君特等对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内在批判,阐明哈贝马斯法哲学中蕴含了这种理论张力。本项目吸收了君特和克劳斯.鲁茨.温格特(Klaus Lutz Wingert)主编的《理性的公共性和公开的理性:纪念哈贝马斯》(Die oeffentlichkeit der Vernunft und die Vernunft der oeffentlichkeit: Festschrift für Jürgen Habermas)中对哈贝马斯晚期法哲学的研究成果,如Richard J.Bernstein、Thomas McCarthy等哈贝马斯研究学者的主张。紧接着其次,本项目集中以弗斯特和霍耐特的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将通过细致分殊来说明当前法兰克福学派在构建批判理论之理论范式。这部分内容为本课题主要极力要阐发的,将通过对弗斯特和霍耐特之核心理论主张、思路的论证过程以及学理基础的细致分殊,揭示原先在哈贝马斯法哲学中介乎于康德的“道德性”与黑格尔的“伦理性”之间的张力,是如何重新在二者的理论框架中呈现的。这部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相应部分安排上下两个篇章来讨论。最后,如上述已经提及,的研究目的不仅仅是阐发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主张,而且试图以一种反思性、批判性的视角展望批判理论在当代实践哲学中的前沿意义。因此,我们还会将批判理论置入到当代实践哲学的语境中,集中讨论当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英美政治哲学和法国后现代理论围绕当代正义论和国际规范秩序建构之间的争论。


    重要观点:第一、当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不仅仅只有霍耐特继承和发扬了批判理论的传统,另外还有维尔默(Albrecht Wellmer )、君特(Klaus Günther)、弗斯特、门克(Christoph Menke)等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组成的“星丛”。他们关于政治伦理问题的思考同样深受哈贝马斯的理论影响,且在当今国际实践哲学领域颇有理论建树,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丰硕研究成果。尤其是我们的课题将重点研究的弗斯特,一直以来,他不仅与霍耐特一起共同面对批判理论的各种理论挑战,而且与霍耐特之“黑格尔路向”的实践哲学相殊异,他是批判理论之康德传统的捍卫者和坚守者,对此,他得到了著名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一书的作者艾伦.伍德(Allen Wood)这一高度评价:他的著作代表了当今学术界“从康德主义视角关于马克思的最高水平的哲学研究之一”。第二,他们对批判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思想研究并不是一种单向度地推进,甚至哈贝马斯之后的学人对哈贝马斯之内在的反思批判本身也同时成为哈贝马斯晚期法哲学思想的理论资源。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维尔默在《伦理与对话》(《Ethik und Dialog》)一书中对规范的证成(Begruendung)与运用(Anwendung)的区分;君特在《适宜感:论道德和法律中的应用讨论》(Der Sinn für Angemessenheit: Anwendungsdiskurse in Moral und Recht))中提出的“适宜性原则”,构成了哈贝马斯晚期法哲学最直接的思想来源。第三,最为关键的是,虽然在当前批判理论的发展中,霍耐特、弗斯特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都继承了该学派的传统,但他们却是围绕着批判理论的核心问题(如何确立批判的规范性理念)沿着不同的逻辑进路并行向前,并且始终是以一种“对话”关系呈现出来,支配着他们与当代英美实践哲学和法国后现代哲学的相关争论。以上三点,环环相扣却又一脉相承,其中问题的关键正是本课题所关注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前沿中的康德-黑格尔伦理思想研究。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国内外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著作虽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普遍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一些问题:或者主题陈旧,难以抓住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发展的最前沿领域的内部发展;或者主题新颖,却缺乏深度与厚度,去把握这一新主题在问题史演变中的创新与传承。具体而言,如果我们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发展谱系中做一个划分,那么上述第一个问题体现在: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哈贝马斯之前的法兰克福学派哲学,或对对当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前沿思想的缺乏系统性研究,如专注于当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某个代表人物的理论研究、基于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史的研究和围绕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谱系的核心问题。相对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本课题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以及独到的学术价值在于:第一、前沿性。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前沿研究,尤其是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地准确理解。虽然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零散的认识,对其中个别人物的政治伦理思想如霍耐特甚至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如果不能在充分理解哈贝马斯与他之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间的思想关联基础上对它们有一个系统地梳理和整体地深入研究,我们的认识和把握就还不能提升到更高的学术水准。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题在前期研究中对弗斯特、君特、门克做过的思想考察,应该说,截至目前为止在国内学界当属“前沿”。第二、原创性。本课题要做到上述这一点就需要克服一种单纯主观性建构的诠释路径。因此,本课题研究力图在原著翻译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和细致梳理每一个理论主张的来龙去脉和论证过程。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以及所有项目参与者,均曾在、正在或者即将前往法兰克福大学跟随霍耐特、弗斯特和君特研究学习,其中两人为弗斯特、君特著作的中文译者,由此也能保证该课题能原汁原味反映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之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第三、本课题是关于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政治伦理思想的系统性研究。本课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研究,尤其是补充了关于批判理论正义思想前沿问题的研究,以及揭示了其当代走向背后的哲学理据。另外,有助于从整体上分析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政治伦理思想所面临的困境,使得我们能借用当代实践哲学发展的其它资源来克服其理论局限,从而更加深入地反思现代规范秩序的伦理基础问题。


        社会意义:伦理学作为规范科学,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它的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为了化解现实的伦理问题。当前世界最大的伦理问题就是新的世界格局下蕴含着规范秩序瓦解的危机。这给伦理学研究带来一个最现实的课题: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如何重建现代规范秩序的伦理基础。法兰克福学派政治伦理思想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学诊断的社会批判理论,因其鲜明的“批判性”区别于一般描述性的正义理论而为学界所熟知,是我们研究现代规范秩序的伦理基础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这一点,特别由于目前逆全球化潮流下重建规范秩序所面临的重大困难和挑战,而得到更加明确有力的凸显。本课题就是在这一迫切的现实关怀下,试图探究和反思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政治伦理思想以及其关于重建现代规范秩序的伦理基础研究的理论得失,以望能为建构一个有中国立场和中国气派的、同时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规范秩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另外,课题是立足于当下社会实践,在明确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政治伦理思想理论得失之上,分析和探究重建规范秩序的新挑战、新的理论资源和新思路,目前德国已围绕该学说的研究理念组建了两个国际性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它们不仅为我们探究当今世界的伦理秩序之重建提供了一个学术切磋的公共空间,也为本课题参与这个平台和融入国际合作研究展示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在当前国际秩序之下,我们以“当代西方批判理论正义思想及其走向”为研究内容,对于建构一个有中国立场和中国气派的、同时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规范秩序以及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5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