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
法治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研究
2023/1/30 15:02:25 点击量:7871
-
课题类别: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法治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研究
负 责 人:柯心
工作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批 准 号:2020BKS00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质量,更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课题从实践角度切入,发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治理运行的行为机理与内在逻辑,攫取其中有待法治化的体制机制并剖析与法治化目标之间的现实反差根源,继而在系统框架内提出法治完善路径,为高校育人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
(二)研究意义
首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相关治理理论方面的科学性与完整性,以学科自我发展达成对社会变革需要的理性回应,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育人工作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映射。其次,开拓该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充分挖掘“良法善治”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丰富养分,确保法治轨道发挥秉要执本的关键作用,促进高校育人工作从传统管制向治理制度化转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共治格局。最后,增强高校育人实践的有效性,让这项事关合格接班人的思想建设工程始终保持先进性、实现现代化,顺应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新要求,以其自身治理完善为中国之治添砖加瓦。
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1. 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内涵与行为特质。
在对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的梳理以及与其治理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基础上,对治理行为特质加以分析研究,论证治理行为对法治轨道内生选择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中国之治”的国家治理理论、“共同体”的社会治理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调,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归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生成脉络,明确与本课题相关的重要概念内涵,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论起点;同时论证科学治理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完善的必经之路,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引擎,对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任何治理行为而言,法治轨道都是最根本的路径选择,以此指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的逻辑关联。
2.四维切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的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引导研究从外及内,由表及里。
首先,“时代诉求”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这条生命线在各项工作中贯穿始终的新要求,明确它在治国理政进程中保障政治安全的重要地位,发挥教育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的使命担当;其次,“实践场域”展示治理推进中的空间新变化,例如网络智能场域对新兴技术应用提出创新机制、激励机制、监督防范机制的要求,多元主体间关系场域的转变对治理规律、协同机制的要求,以及大学生多样性利益场域对治理体系化、全程化的要求;再次,“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对高校育人工作质量提出新挑战,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导向、应对关键与重要指标;最后,“自我完善”进程面临的挑战突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创新源动力不足、治理机制不健全、基层治理队伍建设薄弱等方面的问题。
3.研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价值遵循与运行原则。
价值遵循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本前提,高校育人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坚持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守正创新发展”五项价值遵循,才能有利于党对高校领导权的牢固掌握,有利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取得预期成果,有利于高等教育坚守四个服务的根本方向。运行原则是治理定力与张力的主要守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应该秉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以学科发展与协同治理为并行路径、以制度规约与主体自觉为耦合关键、以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为重要保障”四项运行原则,才能加强治理进程的战略引领、高位推动、整体联动,加强治理目标的动态理解与现实关怀,以系统的、关联的、协同的主旋律实现育人体系与社会其他体系的密切交互。
4.建议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路径。
首先,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根本指导地位。一方面,治理的“中国方案”与法治相关照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然地成为高校育人工作提升治理能力的理论主线,这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重要保证,也是立德树人自觉放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育人成效的提高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应有之义,是调和新时代新矛盾与新问题、满足新需求的根本力量供给,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讲政治”“出思想”。
其次,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治理的法治实践是治理法治化的行为载体,而治理法治化是法治实践的智慧升华,因此法治实践是检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与现代化具有显著的逻辑关联,治理法治化是跳出“活动式”治理藩篱、养成良好法治习惯、把握好改革创新的方向、协调好政策与法律的适用关系,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治理现代化则为法治化在实践层面提供价值目标、效率目标、效果目标。总而言之,从法治维度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快法治化,这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根本方向,具体体现在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与其治理能力提升具有目标一致性、过程协同性、方式互补性。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现状与突破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还体现着较大的现实反差,需要从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制能力、发挥法治效能方面入手,以树立“硬法”主导观念为突破口,摆脱法律专属概念缺位、法律专属责任不明、政策法制化进程过慢等禁锢,对宪法等现有法律渊源相关规定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厘清相关法律概念、选择适用的立法技术,实现治理工作的法治化增进。
最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法治化完善路径。具体包括:发挥党内法规的思想引领力、运用国家法律的制度约束力、强化法治实施的治理行动力、明确评价考核的责任追诉力、促进改革创新的治理保障力。
(二)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党内法规的思想引领力。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将党内法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使其作为推进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规范渊源,党内法规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效力,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权威性,需要发挥党内法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的引领力。目前还没有党内法规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门性规定,而是融合在全民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或宣传工作中,另外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效力等级还比较低,相对来说只具有政策约束力,而非法规约束力。因此,从党内法规充分发挥对法制完善的思想引领力角度来看,关键先要在党内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力度,途径一,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一最高等级政策文件,转化为党内法规体系内的高效力等级法规,如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条例》;途径二,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细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追责制度加以完善。
第二,运用国家法律的制度约束力。以“硬法”为主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定概念明晰、法律关系的内涵与构成确定的基础上,形成法律制度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政策体系转化到法律体系是“制度之治”的观念融入,这一转化既要关照到原有政策体系的层级结构与内容组成,又要与政策精神实质吻合,并通过法治化进一步强化。从形式上的制度结构来看,既需要参考政策体系,更需要坚持自身的立法体例,即由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法律为挈领,将其中规定的基本权利义务、基本原则、以及概括性规定通过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形式层层具化,以此规范这些下位法的制订;从实质上的制度结构来看,应该关注“政策”与“法律”以及“法律”与“法规”之间的一致性,以达到实质上的价值统一、功能统一、内容统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遵循、目标、原则作为统领性内容,其它规范则在其指导下展开细化。
第三,强化法治实施的治理行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积极“立良法”还要擅于“用良法”,需要破解传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的实践转化率低,实施困难的司法瓶颈,才能将党内法规以及法律规范的静态约束力转化为动态行动力,推动治理的有效运行。比如说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宪性审查机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法行政体制、创新教育诉讼为思想政治教育司法实践提供可能等。
第四,明确评价考核的责任追诉力。追究机制中需要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不利后果以及责任承担方式,以法治方式对治理运行进行监督,是依法提升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其中,责任主体的资格要件根据所属法律关系的内容确定,责任内容应基于国家教育权力行使与大学生受教育权利享有两条主线展开,责任承担则要鉴于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公益性与私法关系并存而产生的复合性与依附性特点,需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主体设立一种规制和谴责机制,既要构建层级清晰的责任担当方式,又要明确适用不同承担方式的法定标准,还要为适用两种以上责任承担方式规定责任竞合的条件与比例,使现有的责任承担方式能够有效覆盖失责行为及其后果。第五,促进改革创新的治理保障力。形成有助于改革创新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比如设计“法治+自治”内外双重制度、灵活且充分运用党内监督机制;形成有助于改革创新的队伍和人才保障,建立科学客观的选拔人、培养人、评价人的有效循环机制;形成有助于改革创新的科技和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依法运用科技、合法使用信息的机制,使这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事业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走向改革创新之路。
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展开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专门面向治理的研究方兴未艾。总体上看,研究中还主要存在基本观点有待明析、根本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法治化转型亟需理论创新等薄弱之处,例如它的范畴、原则、价值理念、权利义务、治理目标、行为特征等,都要科学地进行梳理、判断和回答。本研究对既有理论归纳梳理,并从法治视角创新性地提出理论假设且加以论证,一方面有助于高校育人工作开拓新的理论阵地,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领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融入中国式治理创新的理论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新要求,这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本文从治理实践着手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磐石,以法治为导向,加以实践创新。一方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转型提升政策效力、转变改革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从而破除传统管理带来的治理困境,另一方面通过治理法治化完善最终实现高校育人事业的现代化,对高校育人质量提升具有关键的应用价值。
- 来源: 编辑人:
- 关键词:
-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