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2022/7/15 11:08:45    点击量:12786
  • 项目类别: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
    负 责 人:崔开昌
    工作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批 准 号:2017ESH006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视角审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上海“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这“双网模式”的牵动下,对“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对“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多层次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需求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及预测,以期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2)研究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当下,发展和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一种迫切需求。通过深刻剖析“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对于上海市养老服务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上海当前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等情况,迫切要求建立与快速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本研究在对上海当前多层次养老服务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政府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促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建设意义。
        第二,建立一个“覆盖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人人老有所养”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互联网+”背景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转变传统的养老方式,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财政负担和资源配置优化的主要手段。
        第三,切实加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解决家庭养老困境的举措,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时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使老年人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更是实现“老有所养”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劲力量。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1)主要内容
        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展开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阐述。主要阐述“互联网+”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等概念,重点阐述了积极老龄化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理论等理论内涵养其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是对“互联网+”时代上海多层次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多层次养老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到“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多层次养老服务在运行机制、养老方式与养老内容等方面存在供需失衡、老年数字鸿沟、协调壁垒和法律风险等问题。
        第三部分是对“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养老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养老服务供给满意度相关性以及特点的分析,对老年人口和养老床位进行预测,根据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和养老床位的预测结果得出,养老床位与老年人口的比例约为3:100。与其他国家对比,美国和欧洲的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5%和6%,在其他发达国家中,养老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范围约为5%-7%,由此可见,上海市的养老床位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未来几年养老服务的供给要在这个发展方向增效提速。
        第四部分是“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上对“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多层次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构建了一个适合上海“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以提高多层次养老服务质量,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为目的,从基本原则确立、责任主体划分、以及包括政策法规、需求评估、服务供给、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层面进行构建,使老年人的多样性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多层次养老服务质量;最后,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分析,借鉴其有益经验,对“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对策建议
        借鉴了众多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模式,总结经验,与上海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
        1、完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互联网+”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互联网+”多层次养老服务是在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相关部门必须予以十二分的重视、深入研究,逐步推动“互联网+”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首先是要厘清多元主体边界责任。政府不仅要切实履行其应负的职责,结合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其在各部门参与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进程中的统筹作用,还要积极主动地在社会发起动员活动,结合群众与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地参与与之相关的政策议程。其次是要扩大养老相关法律的覆盖领域。应当将与“互联网+”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相关的所有养老行业及与行业相关,受行业影响的领域纳入到法律规制范围之内。接着是要建立标准规范制度。政府为主导,组织制定“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市多层次养老服务标准,各区在保证大方向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区的具体情况有一些特异性修改。
        2、扩充多元资本,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经济支持
    引入更多元的社会资本,可为多层次养老服务提供经济支持,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强事业单位养老板块建设和运作。对于老年人,要充分发挥公共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在人才、服务模式和金融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国家同时也要给予大力支持,这才能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充分促使广大企业与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养老服务中来。在政府、市场,社区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多元性的供给主体的基础之上,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群众广泛参与、各个机构组织合作共享、满足市场需求导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3、搭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供需有效匹配
    从供给来看,主要涵盖互联网+“养老科技提供、智能产品供给和养老服务提供”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要构建需求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信息并进行过滤分析。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老年人的医疗和康复护理,还包括居家养老服务、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其次是要构建供给信息库。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广大养老服务机构,公、私企业或是社区组织等实时动态地掌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情况。最后是针对服务评价层面,可以建立市区级、社区级和用户级三级评价反馈机制。老年人在接受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后,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将对相关服务的评价上传到社区平台端,市区级平台将相关评价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服务评价报告。将报告进行信息公开,同时反馈给老年人、社区和养老服务提供企业。让企业针对提供的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促进服务向普适性方向发展。
        4、完善“互联网+”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专业能力
    首先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由一支致力于养老技术与平台、产品研发与创新以及“互联网养老”技术、平台与服务产品的运用的团队组成,老年人和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对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知识普及刻不容缓。其次是积极建立相对完善的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智慧社区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养老服务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最后是建立完善的服务反馈评价机制。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此平台上,接收过服务的客户都可以对其所接受的服务进行评价,从而使人自主地参与到养老服务的管理中来,通过对参与各项服务的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其专业感进行评价,评价之后,该平台将会收集,分析并将最终结果反馈给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参考这些反馈,公平公正地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
        5、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医养结合的施行力度
    首先要扩大医养结合的辐射面,使得医养结合更具丰富性。可以结合“互联网+”背景,建设“互联网+”医院,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组织以及家庭医生的作用最大化,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扩散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中。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以资源整合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主体参与进来。接着要加强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建立协作机制,通过借助多方力量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如面对人才短缺问题,可通过与综合性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室建立协作关系,定期由专家为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会诊,开通老年人住院或者转院的“绿色通道”,建立专门的人才培训机制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提升医养结合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6、完善监管机制,实现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养老服务业监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包含政府在内的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首先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政策机制。目前,民政部作为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之中至关重要的监管部门,也是主要的监管机构,其主要工作就是关注社会救助和福利并为其制定计划。负责制定政策标准并进行审查,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到各类大小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的制定中去,引导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要确立好各种监管方法。民政部门是上海市养老服务主要责任部门,要根据既定的法律和政策,将日常监督与年检制度相结合,强调主动监督,以期适用事先监督。最后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大力健全消防,卫生,审计、金融、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对检查通报制度进行完善,保证日常监督工作的全面性。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老年群体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这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已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展开研究。
        (1)成果的学术价值
        第一,研究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市当下人口形势变动的基本情况,从总体上把握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状况,积极结合老龄化理论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市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的目标与方向,体现了一定的时代价值。
        第二,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是建设上海市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全国社会保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研究从管理机制和服务内容两个方面剖析了上海市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政策模拟与仿真等方法对上海市现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研究对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和老年福利相关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第三,深入分析上海市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验与问题,有利于探索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规律。本研究在细致剖析上海市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模式,并从政府主导视角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应然之路。因此,本研究对探索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成果的应用价值
        第一,上海当前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等情况,迫切要求建立与快速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本研究在对上海当前多层次养老服务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政府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促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建设意义。
        第二,建立一个“覆盖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人人老有所养”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互联网+”背景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转变传统的养老方式,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财政负担和资源配置优化的主要手段。
    第三,切实加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解决家庭养老困境的举措,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时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使老年人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更是实现“老有所养”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劲力量。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