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唐五代汉字规范研究
    2021/6/4 9:26:39    点击量:21791
  • 负责人:王泉
    工作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课题批准号:2016EYY005
    课题名称:唐五代汉字规范研究
    结项等级:良好(2021年5月)
    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唐代是汉字规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五代基本延续了唐代的汉字规范。唐五代汉字规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过魏晋南北朝汉字无序“繁荣”以后,唐代重新统一规范汉字;第二,唐代“字样学”(正字学)的兴盛,奠定了汉字的规范;第三,唐代雕版印刷的出现,及五代雕印“九经”对汉字规范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还有如“武周新字”、玄宗“废古文,定隶(楷)体”、唐代科举考试对汉字影响等诸多情况,这都使得唐五代汉字规范成为一个丰富且复杂的系统。研究唐五代的汉字规范,对于汉字规范史的构建以及汉字规范发展规律的探索,甚至当下汉字规范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均有不小的价值。
    本课题有以下三个研究目的:

       (1)构建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汉字规范的理论体系与模式。目前对中国古代汉字规范研究较少,基本没有理论体系。
       (2)弄清楚唐五代汉字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开成石经”的规范作用; 第二,玄宗“废古文、定隶(楷)体”辨析; 第三,唐代雕版印刷及五代雕印“九经”对汉字规范的影响。 第四,如何定位唐代的非官方字书,如《干禄字书》、《正名要录》、《群书新定字样》等;
       (3)梳理唐代汉字规范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唐五代汉字规范的发展历程,即制定、定型及各朝修订的过程; 第二,唐五代规范汉字的具体标准及文本; 第三,唐代汉字规范与“字样学”的关系; 第四,唐五代汉字规范的推广与传播;
       课题研究的意义如下:
       (1)为古代汉字规范史的构建提供材料。汉字规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导致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当下的汉字规范,而对古代汉字规范的研究则略嫌不足,至今尚未构建一个完整的、权威的古代汉字规范发展史。通过对唐五代汉字规范的研究,可以为汉字规范发展史的构建提供一些材料。
       (2)促进汉字规范理论研究。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汉字规范的研究,多有重实用,轻理论的倾向。本课题旨在构建一个唐五代汉字规范的科学体系,必然要涉及诸多理论问题;此外,还要探索汉字规范的发展规律,这两方面对汉字规范理论研究都有所补益。
       (3)为当下汉字规范的修订与实施提供借鉴与建议。汉字规范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当下的汉字规范植根于古代汉字规范,当下汉字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则需要在古代汉字规范的发展过程中寻求答案。另外,通过研究唐五代汉字规范,总结汉字规范发展的一些规律,使之古为今用,可促进当下汉字规范更好地发展。
       (4)为相关研究,诸如唐代语言的研究,唐代文献的整理提供文字方面的支持。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唐五代时期的汉字规范研究》,以下先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1)汉字规范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一,“名不正,则言不顺”,本文以“规范”一词为研究起点。辞书中“规范”一词的用法混乱,从侧面反映了“汉字规范”一词在研究中的混乱:既可以指那些具体的汉字规范标准,如字书、辞书等;又可以表示“汉字规范化”运动。因此,本文引入了当下流行的“语言规划”概念,用来指那从外部对语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干预,“语言规范”则限制在语言层面,语言外部与语言内部初步划清界限。这是本文的一个尝试。第二,“语言规划”是一个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欧美,以语言为中心。但是,中国传统语言规范以汉字为中心,这个汉字并不仅仅指字形。汉字在古代是(经学)文献的附庸,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汉字的“用”,汉字的问题最后就是语文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语言规划”改为“语文规划”。其与汉字规范构成了汉字规范的大框架:语文规划关注的是语言外部,汉字规范关注的是汉字的具体使用标准。第三,汉字规范理论体系涉及到很多问题。首先是使用广泛的两个概念——异体字与俗字,在理论层面颇为混乱。本文在对各家说法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采用的“异体字”概念与“一词多形”是一致的,即记录了同一词语的不同字形。这个概念着眼于汉字使用过程,以词为标准进行判断,也不包含是否规范的判断。这也是本文的语言观的体现。其次,对汉字规范的性质进行初步思考,涉及到语言规范的本质、汉字的性质两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将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逐条胪列,未能形成理论或者体系,这也是接下来自己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唐五代以前的语文规划与汉字规范本章以时间为线,事件为纲,对唐五代之前各个时期的语文规划与汉字规范进行叙述。语文规划主要有秦始皇的“书同文”,汉、魏的石经。汉字规范则关注到每个时代的异体字现象。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有没有规范?台湾有学者从字样学角度对甲骨文进行了研究,值得注意。通过梳理,对唐五代以前的语文规划与汉字规范的特点与规律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3)唐五代时期的汉字概貌语言规划的基础是所处时代的国情与语情,要了解唐五代时期的语文规划与汉字规范,首先要对唐五代时期的汉字概貌进行描写。本章所用材料主要是敦煌写本以及唐代出土墓志。通过分析汉字的具体使用过程,总结出:唐代书体以楷体为证。唐代异体字现象依然严重,几乎都是前代,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其次,对唐代异体字从字形与来源两个角度进行了分类。相较于唐代,五代十国时期汉字使用更为混乱,其规范则依然延续了唐代的规范标准。

       (4)唐五代时期的语文规划
       本章研究唐五代时期语文规划,主要有五次,分别是:
       第一,太宗时代之“五经定本”与颜氏《字样》
       第二,武周时期之武周新字
       第三,玄宗之《开元文字音义》
       第四,文宗时代之《开成石经》及《五经文字》与《九经字样》
       第五,五代十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印刷
       语文规划的研究是宏观的,关注事件本身的背景、起因、过程、措施以及事件反映出的意识形态,一般不涉及具体语言文字层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发现,唐代语文规划几乎没有断过,越是国力强盛、政治太平时,语文规划往往会提上日程。从“五经定本”到“开成石经”,再到五代时期以“开成石经”为底本,利用印刷术刊刻经书传播。唐五代的语文规划的目的与核心就是“正经”。通过正经,达到了正字的目的,这在唐以前就是最重要的语文规划形式,唐代依然延续。这与古代社会“以经治国”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以唐代的语文规划为背景,必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唐代的汉字规范文本就是《开成石经》。

       (5)唐五代时期的汉字规范

       与语文规划分家以后,汉字规范关注的只是语言内部的问题,落脚点首先在于字书,其次要研究字书反映的正字标准。
       第一,分析《开成石经》。作为开成石经的说明文字,《五经文字》与《九经字样》已经初步总结了开成石经的正字标准与用字规律。以《五经文字》与《九经字样》为基,选取《开成石经·孝经》为代表进行研究。将其与《干禄字书》进行了对比,发现《开成石经·孝经》与《干禄字书》的正字标准有着不小的差别,这反映了唐代汉字正标准的多样性。也反映了正字标准与语文规划的目的、用途有着很大关系。然后,将《开成石经•孝经》与《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及所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进行对比,发现《开成石经•孝经》所用的大部分文字与《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及所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相同,可见目前的规范汉字基本在唐代已经定型。除此之外,还有很小一部分字形有所差别,如“用”字的写法,“艹”的写法,“辶”的写法,“言”字的写法,“礻”、“衤”的写法,“耳”的写法,“止”的写法,“每”的写法,“角”的写法,点的位置,部件的大小等。

       第二,作为唐代汉字规范重要文本的《开元文字音义》已经散佚,本文试着对其进行了辑佚。

       第三,对《干禄字书》的正字标准进行了分析。前人研究中,《干禄字书》占据重要地位,但并非本文研究重点。

       最后,总结出唐代的正字标准的层级体系:第一层:以《开成石经》为标准,其中所包含的五千余通用字形为即唐代标准字形集合,相当于现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而且,《开成石经》不仅是字符集,而且还是字用的规范。

       第二层:以《五经文字》与《九经字样》标准,二者为开成石经用字的附加
    说明,解决了一些常见的不符汉字规范以及特殊的用字现象等。

       第三层:《说文》小篆字形、前代石经以及经典相承之字形,这是《开成石经》乃至唐代汉字规范的根本准则。其中,主要以《说文》为源头。

       第四层:还可参考以《干禄字书》为代表的唐代个人编写的有一定影响的字书

       (6)唐五代时期的印刷汉字规范问题

       唐兰《中国文字学》:“印刷体和书写体,有时是有歧异的,例如“曾”字就有几个写法。可是无论如何,印刷体总还可以作标准用的。”印刷体作为汉字标准,在当下社会是很普遍。但印刷术出现的早期,印刷汉字可以作为规范使用吗?基于此,本文以上章总结出的唐代正字标准为基础,对唐代印刷的《金刚经》、韩国发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唐代印刷历书残件,以及五代时期刊印的“九经”以及其他印刷品上的字进行详尽的对比。发现:

       第一,除了笔画刀刻痕迹明显之外,整体而言早期的印刷汉字仍处于手写汉字体系中。这就表明,印刷术产生初期,技术的改变并没有对字形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第二,五代时期的印刷与唐代印刷相比有了一定进步,尤其是五代写工与刻工的分工,更使得印刷术快速发展。

       第三,对于印刷汉字发展而言,五代十国的印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来自于儒家经典的雕印,此举使得印刷汉字产生了分化。诸如佛经类的印刷汉字依旧是唐代印刷汉字的延续,俗字使用情况依然相当严重;这根源于汉字的性质以及用途和阶层,与手写汉字系统是一致的。儒家经典的雕印,其用字本身就代表着当时的正字标准。从汉字规范的角度来看,二者形成了迥然不同的用字情况。

       第四,纵观汉字发展史,五代十国时期实现了唐代定型的汉字规范与印刷术这一最佳传播手段的结合。汉字规范不但得以传播开来,而且范围的扩大使得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不断加深,汉字规范越来越难以发生变化,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汉字规范标准。这种汉字规范的基本内容,在大陆一直延续到了建国后简化字运动之前;台湾则依然在继续着。这种局面的产生,印刷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7)唐五代语文规划与汉字规范的效用分析

       本章主要目的是尝试着对唐代语文规划以及汉字规范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选取当时传播最为广泛的汉字规范文本《干禄字书》与唐代墓志中的汉字实际使用进行对比,得出了一系列数据。整体看来,这一章只能算作一个尝试,并不成熟。关于语文规划和汉字规范的效用分析,即使是当下也没有一个成熟的评价标准。这也是接下来需要继续完善的一个部分。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成果的价值首先在于构建了一个研究古代汉字规范的理论体系,并按照这个体系对唐五代汉字规范进行了梳理分析。虽然理论体系远远不够成熟,但也算是一种尝试。其次,为中国古代汉字规范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材料。尤其是“开成石经”以及唐代产生的印刷汉字二者在汉字规范方面的价值一直被忽视,本文进行了重点分析,可以唤起其他研究学者的重视。最后,本成果还可以为中国语言规划史提供了一些材料。正如李宇明先生所说的:50 多年的语言规划学研究,侧重于研究现代,而较少关注历史,这无疑是一种缺憾。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规划语言文字的国度之一。如先秦至倡雅言、重正名,秦朝之“书同文”,汉末之“熹平石经”,唐代之“字样之学”等,都是重要的语言规划;历代之官修韵书字典、设学兴教、科举取士,都是推行语言政策的有效举措;在经学大师的论著里,在语文典籍的序跋中,常有语言规划之论。不过,这一领域的材料收集不全,研究不多,其研究标高大约应是李建国先生之《汉语规范史略》。中国是治史大国,治史者众,但治语言学史者寡。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只是到了这个世纪之交才突然发热,但关注中国语言规划史者,仍是寂寂寥寥。而中国几千年语言规划的实践与学说,相信是支撑语言规划学的不可缺失的科学材料。其实真正理想的,是应当开展断代的语言规划研究,有一套“中国历代语言规划史”。

       这也是本可以研究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