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成果简介】近代汉语官话音韵演变研究
    2019/3/13 16:10:15    点击量:20445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近代汉语官话到现代官话方言音韵演变的历史,属于汉语历史音韵学和语音史的研究范畴。前人对语音史的探索大体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历史文献出发,考证文献所反映的音类特征,整理语音演变的线索,这是历史文献考证法;另一种是比较亲属语言(或方言)的同源词,寻找语音对应规律,从而构拟早期语音形式,这是历史比较法。官话音韵史的研究也大体循此两种途径。目前学界对近代官话音韵文献的考证比较充分,但官话方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则相对薄弱。运用历史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方言比较和文献考证两方面的成果,系统研究官话语音史和官话方言语音史的著作还未见问世。另外,学界对近代官话的基础方言等基础性的重大问题还存在争论。
        在近代汉语音韵文献材料不断发掘、现代音变理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系统归纳阐述近代官话语音的演变格局与规律,无疑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非常迫切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领域。本课题结合文献音系考证与方言历史比较两种研究路径,对近代官话及官话方言的历史进行研究,全面探讨官话祖语到现代官话方言的声韵调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力求从音韵结构层面揭示官话方言谱系关系。 
    近代官话是中古汉语向现代官话方言演变的中间阶段,也是现代标准语——普通话主要音韵特征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因此近代音韵的研究对汉语音韵学和官话方言及普通话语音史研究都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元明时期的音韵材料,特别是《蒙古字韵》八思巴字汉字注音、十五十六世纪朝鲜谚文注音及传教士用罗马字记录的官话音等拼音文字材料,结合现代官话方言的比较,对近代官话到现代官话方言的音变现象及其规律、机制进行归纳和阐释。探讨历史文献反映的音韵现象与现代方言的关系,总结不同官话方言变体音韵演变的模式。结合词汇扩散和语言接触理论,对不规则音变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是第一部分,介绍的近代官话形成的历史背景,区分读书音(官话“正音”)与官话南音、北音等不同层次的概念,从音韵演变角度把近代官话的发展历史分为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简单回顾了二十世纪初以来近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概况,对近代音韵文献和官话方言历史比较研究的最近新进展作了综述。我们接受前人近代官话始于晚唐五代的观点,认为这一时期的北方通语存在中原、河朔和西北三类地方变体,而以汴洛为中心的中原方言是优势方言。随着历史变迁,官话方言分为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和南方官话三类变体,整体格局延续至今;并对近代官话音韵研究中涉及的若干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涉及文献考证与历史比较、历史比较与层次分析的关系等问题,力图找到适合近代音韵和官话语音史研究的范式和理论框架。
        第二章“近代早期官话音系”是第二部分,结合方言比较和文献考证的成果,提出了近代早期官话音系的构拟系统。这个构拟音系是官话方言的最早形态,可以说是“原始官话”(Proto-Mandarin),大致代表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官话的形态。构拟的近代早期官话音系是研究近代官话及官话方言音韵演变的参照体系。在构拟历史音系和探索音变规律的过程中尽量贯彻音位原则。重点分别对近代早期官话的声介、元音、韵尾及声调系统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七五章。分别从声母、韵母(分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三章)和声调(包括调类和调值)方面系统阐述了近代官话的音韵格局和特征,对不同类型官话方言的演变作了梳理,从发生学上探索了导致不同官话分群的创新音变。
        第三章声母的演变,主要分几个专题对近代官话声母的演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
        (1)早期官话存在清浊对立,浊音表现为弛化声母和气化元音,这种格局到元代仍保持。后来浊声母字的弛声色彩消失以后,在平声转化为阴阳调的对立;在仄声就与不送气清音字完全混同。
        (2)早期南北官话在知庄章组字的演变类型不同,主要表现在止摄开口字上,中原官话是庄章组合流与知组对立,南方官话则是知章合流与庄组对立,方言学者分别称之为是昌徐型和南京型,《中原音韵》和《蒙古字韵》分别是这两个类型的代表。
        (3)早期南方官话疑母细音变n-,与泥娘母合流;而中原官话疑母细音变零声母。现代北京话存在n-和零声母两个层次,结合韵母的表现可以知道前者是文读后者是白读,说明北京话这类字读n-声母可能确实来自南方官话。
        (4)影喻母的演变,中古影、疑、喻母到近代早期官话中应该是疑、喻合并同时影母独立的格,影母与疑喻母的全面合流发生在近代中期,是随浊音清化同时进行的。音系上演变的结果是影母与疑喻母对立的消失,其性质与浊音清化相同。
        (5)微母在北方官话中率先消失,中原官话和南方官话微母多保留,官话标准音也保留,很晚近才消失。
        (6)确切的反映见系声母腭化的材料是十八世纪的朝鲜记音和琉球官话课本的记音材料,而官话标准音精组细音变舌面音与见晓组细音合流是很晚的事。
        (7)船禅母平声南方官话多读擦音,据此推测早期南方官话船禅母不分,一律读擦音声母,与北部吴语一致;而北方官话和中原官话则存在擦音和塞擦音两种形式。
        (8)南方官话中存在从邪不分读塞擦音的层次,《西儒耳目资》中有所反映。
        第五、六、七三章分别讨论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各韵的演变。以中古音为参照,对各韵在近代官话中演变的细节做了梳理。
        主要结论:
        (1)梗摄开口二等北方官话产生了-j-介音,早期中原官话和南方官话没有-j-介音,这也是南北官话的区别特征,现代北京话无-j-介音的形式是从中原官话或南方官话而来的。
        (2)山摄一二等韵主元音的分合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桓韵独立,与寒删对立,《中原音韵》是其代表,这一类型在江淮官话和晋语中保留;一类寒韵按声母的锐钝分韵,锐音(舌齿音)与删山韵合流,钝音(牙喉音)与桓韵合流,《洪武正韵》是其代表,现在官话中没有此类型,可能是吴语的反映;另一类山摄主元音合为一类,这一类时间上较晚,以《等韵图经》为代表。
        (3)入声韵中曾梗摄入声主元音是否合流也是南北官话的重要区别之一,表现为“北”、“百”是否同音。北方官话曾梗摄入声主元音不同(“北”≠“百”),南方官话曾梗摄入声主元音合流(“北”=“百”),中原官话部分地区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发生了变乱,但多数地区二者合流。北京话曾梗摄入声的白读来自中原或南方官话。另外,曾梗摄入声尾在北方官话中变-j韵尾,归入齐微韵或皆来韵;南方官话曾梗摄入声尾变喉塞尾或经过喉塞尾的阶段后消失。中原官话部分字变-j韵尾,应是受北方官话影响所致。
        (4)北方官话宕江摄入声很早就有变-w尾的记录,中原官话和南方官话都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化,南方官话保留喉塞尾或短调,中原官话喉塞尾消失后进入歌戈韵。
        (5)归纳总结了现代官话方言中入声韵类的分合类型。
        第七章声调的演变,探讨近代官话声调调类的演变和调值的拟测。调类的演变主要涉及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声调的消变。重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清入声字在北京话中的分化规律,认为北京话清入声归调的复杂表现是不同时期多种因素影响叠加的结果,既有方言接触的影响,也有语言内部语音条件的制约。大体而言,口语层清入声归上声和阴平,归上声是北京话本地固有音,归阴平一部分是北京话内部轻声前变调固定的结果,一部分来自冀鲁官话的影响;文言层清入声归阳平和去声,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规律,清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入声字读阳平,清送气塞音塞擦音及擦音入声字读去声,这本质上与“送气分调”现象一致。
    入声调的消变部分提出,近代官话入声调曾出现过按主元音高低分化的局面,反映在《翻译老乞大朴通事》中,现代江淮官话六安、舒城方言也是这样的分化格局。这与入声韵尾按主元音高低消失的现象是同一种音变机制的不同表现。
        第八章提出了检验不同官话及文献性质的音韵标准。包括近代中期的主要音韵区别:(1)知庄章组字的分合类型,(2)宕江摄入声字的韵尾,(3)通摄入声字的韵尾,(4)曾摄开口一等德韵和梗摄开口二等陌麦韵主元音的分合,(5)曾摄开口一等德韵和梗摄开口二等陌麦韵的韵尾,(6)曾梗摄和深臻摄阳声韵尾分合,(7)入声调的分合类型;次要音韵区别:(1)疑母细音字的声母,(2)禅母平声字的声母,(3)邪母平声字的声母,(4)流摄侯、尤韵唇音字的韵母,(5)遇摄明母字的韵母,(6)蟹止摄唇音重纽存在对立与否,(7)山摄开口一等寒韵及咸摄开口一等谈韵锐钝分韵与否,(8)通摄合口一等入声与臻摄合口一等入声的分合,(9)梗摄开口二等喉牙音字-j-介音的有无,(10)深臻摄开口三等庄组入声字与曾摄开口三等庄组入声的分合,(11)去声调的分合。从音类合并的角度考察了十个官话方言代表点的表现,对官话进行分群,并对《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文献材料性质做出判断。
        在此基础上,对明代官话的标准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认为南北差异是官话方言深层次的差异,南北官话发生学上有区别意义的音韵特显示出中原官话总体上和南方官话关系密切,而与北方官话存在系统差异,说明南方官话从中原官话分立的时间比北方官话晚,这与官话演变的历史相符。早期中原官话属于南系官话,江淮官话是中原官话较晚的地域变体,它和中原官话分立的时间比北方官话晚,明代官话读书音是以南系官话为基础的,而南系官话的源头是中原汴洛方言。而幽燕地区的北方官话音到清中期以后才逐渐上升为官话标准音。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
        本项成果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官话及官话方言音韵演变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对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对当前近代语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推进。同时,本成果也能为普通话音系的研究和普通话的推广提供学理上的支持。


    课题类别: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
    课题编号:2013EYY006
    课题名称:近代汉语官话音韵演变研究
    最终成果:《近代官话音韵演变研究》(专著)  商务印书馆,2019年
    负 责 人:
    董建交    复旦大学
    主要成员:马德强、叶晓锋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