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成果简介】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有效治理
    2018/7/10 16:09:12    点击量:8463
  •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公民在网络空间以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网络协商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迸发出巨大的政治能量。这样,基于互联网空间,形成了以公共讨论、公共参与、公共监督、集体行动、自我组织等为表现形式的,独立于公共权力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而自主运行的社会自治领域,即网络公民社会。在网络公民社会中,大众可以起而论政,同济互勉,理性对话,自助启蒙,逐渐成为人们影响公共决策等政治运行的场所,它也逐渐加入到现实政治场域而改造现实政治格局。而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面对社会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的新变化,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新情况,面对世界范围内不同政治发展道路竞争博弈的新挑战,进一步发挥好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上对其利弊的分析把握,通过现实中对其有效治理,来实现享其利而除其弊。此即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本研究以网络公民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新时期网络公民社会的特征、其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作用、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等问题。

        本研究认为,网络公民社会是基于互联网空间形成的独立于公共权力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而自主运行的社会自治领域。网络公民社会由网络自主个体领域、网络公共组织、网络公共领域和网络集体行动等四大主要部分组成。公共讨论、公共参与、公共监督、集体行动、自我组织等是其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公民社会具有形式与功效的虚拟现实性、个体自主自发参与的活跃性、网络动员和集体行动的便捷性、角色功能作用的独特性等特征。在现实公民社会中表达机制不畅、参与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网络公民社会兴起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本研究认为,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先就体现在,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丰富了网络空间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网络政治空间的平等性、直接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性符合了协商民主实践的基本要求,并为协商民主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随着网络公民参与更为广泛和深入,网络空间的协商民主实践丰富多样地展开。从国内的相关探索来看,网络空间的协商民主实践主要有以网络问政形式开展的协商民主实践、围绕现实中特定的政治活动(如“两会”)展开的协商民主实践、以网络民意调查形式开展的协商民主实践以及由网络突发事件引发的协商民主实践等四种实践形式。这些实践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协商民主所倡导的平等且直接的参与和表达、理性且包容的对话和交流等核心元素。

        本研究认为,政治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公共决策过程,公民的网络参与核心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网络空间的对话、讨论、协商和集体行动等来参与、影响乃至制定公共决策。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公民的网络参与形成的网络协商及其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公共决策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有效发挥网络公民社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互联网时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凡意义。近年来,中国公共决策领域发生的延迟退休、新医改方案、个税起征点调整等事件显示出公民在网络空间参与的协商对公共决策有着巨大影响。当下中国,公民参与的网络协商通过“探测”、“接入”和“外压”等路径影响公共决策的议程设置、决策过程及其结果,成为提升公共决策公共性、民主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认为,虽然网络公民社会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但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功能局限和制度短缺等问题可能会对公共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造成负面影响。这就亟待对网络公民社会进行有效治理。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引导、网络运营商协作、网民协商自治形成完善的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结构;通过完善网络立法、推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创新、强化网民道德自律形成综合全面的治理措施,以确保网络公民社会兴起的进步意义。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 成果的学术价值
        国内外学者都对网络公民社会这一新兴社会政治现象有所关注,但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还不多见。对网络公民社会的含义与特征、网络公民社会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作用、网络公民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等基本理论问题尚无详尽探讨和系统回答。因此,本研究是关于网络公民社会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于信息化时代的网络与政治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从理论上把握网络公民社会的特性及其对协商民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大时代课题的影响。 

        2.成果的应用价值
        从应用层面上看,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持现有政治体制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充分吸纳民众的参与,充分回应和满足民众合理的意愿和诉求。我们对网络公民社会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推动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公民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享网络公民社会之利而避免其弊,不仅可以调和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而且可以发挥其对公权力的监督作用,从而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成果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根据研究成果形成的专报《创新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季节性网络舆情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获得了市委和市政协领导同志的批示。公开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广泛转载。



    课题批准号:
    2014EZZ004
    课题类别: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
    课题名称: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有效治理
    课题负责人:张星    上海社会主义学院
    课题组成员:李宗建、杨攀、罗亮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