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成果简介】出土简帛古书与相关传世先秦秦汉典籍整理
    2017/1/11 17:05:17    点击量:5100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战国秦汉简帛古籍大量出土,出土简帛古籍对于传世先秦秦汉古籍的整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裘锡圭在《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谈谈地下材料在先秦秦汉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作用》、《阅读古籍要重视考古材料》等文章里已经多次指出,并把出土简帛古籍的作用粗分为两个方面:一、有助于研究古籍的源流,包括古籍的成书年代和过程、资料来源以及篇章的分合变化等问题;二、有助于古籍的校读,如校正文字,阐明词义、文意等等。

        大量汉代(多数属于西汉早期)和战国时代所抄写的简帛古书陆续出土后,整理者做了许多工作;在整理、考释古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把出土古书与有关传世古书相联系,进行对读和互校。在此基础上,当代学者对西汉以前人的著作观念以及古书著作体例上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自觉地将这些认识付诸实践,利用出土简帛古籍探讨相关传世古籍的年代及其真伪问题,梳理相关传世古籍产生和流传的过程,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这为我们进一步利用出土简帛古书整理研究相关传世先秦秦汉典籍提供了帮助。

        本课题以出土简帛古书为中心,充分吸收现代学者根据出土简帛古籍校读传世先秦秦汉古籍的成果(包括校正文字,阐明词义、文意等方面的成果),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梳理有关古籍的源流,包括其成书年代和过程、资料来源以及内容变化等。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在整理报告中,我们以《晏子春秋》为例,通过对“晏子书”(结集成书状态的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晏子材料”(八角廊汉墓竹简《儒家者言》中与《晏子春秋》相关的两章、北大汉简《儒家说丛》中与《晏子春秋》相关的一章、居延汉简中散见的晏子残简及上博简《景公瘧》),以及有助于研究“晏子书”资料来源的两种出土文献(上博简《鲁邦大旱》、《昭王毁室》),探讨了《晏子》的成书和流传情况。我们将所涉及的简帛文献分为“晏子书”、“晏子材料”以及有助于研究“晏子书”资料来源的文献三个层次;对最后一个层次的文献注意分析其作为“言语要素”或“故事要素”的局限性,即:这类“言语要素”或“故事要素”可能被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文献所吸收采用,而仅仅依据“要素”本身,不足以判定吸收采用它们的文献的时代。

        以《六韬》为例,以《武经七书》本《六韬》为基础,对照西夏文本《六韜》、《群书治要》本《六韬》、敦煌唐写本《六韬》(P.3454)、定县八角廊汉简《六韬》(又名《太公》)、银雀山汉墓简本《六韬》以及《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类书所引《六韬》内容,制成“《六韬》重见内容对照表”,探讨所谓《六韬》的内容变化;所涉及的相关资料范围广,工作量大。从实际材料出发,以成书时代较为明确的资料为定点,从“篇”乃至“章节”的层次入手,探讨《六韬》的资料来源、撰作年代,以及汉、唐、宋时代流传的《六韬》文本的面貌;相较于过去以“真伪”论古书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应该能更全面、直观地展示古书不同时代的面貌和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内容变化。

        居延汉简(包括近年来出版的《额济纳汉简》和《肩水金关汉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等多方面,对研究汉代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劳干先生《居延汉简•考证之部》以性质和用途分简牍为:书檄、封检、刑讼、符券、烽燧、戍役、病亡、钱谷、器物、车马、酒食、名籍、资绩、簿检、计簿、杂簿、信札、历谱、律令、小学、诸子、医方、术数、年号简及无简号者。其中“六艺诸子类”著录七支简,值得关注。修订后的《居延汉简•考释之部》则未涉及此项内容。张国艳先生曾以《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隧》和《额济纳汉简》为底本,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整理了其中的“六艺略”文献资料。我们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新见的有关“六艺略”的资料;并对居延汉简中的诸子类资料作分类整理。(《汉书•艺文志》虽将兵家单列为一略,实则兵家著作也多具诸子学性质。故我们将几条可能属兵家著作的简文也算在考察之列。)

        课题负责人目前发表的六篇文章是在整理马王堆汉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老子》以及居延汉简散见古书残简时取得的校勘、解读方面的进展。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传世先秦秦汉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误抄或改写,很难保留其原始面貌;而出土简帛古书的抄写时间容易判定,保留了较为原始的面貌,是整理传世先秦秦汉典籍的“第二重证据”。

        以《晏子》为例探讨其成书及流传情况,这部分内容曾在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陈振传基金汉学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2016年4月7日至10日)宣读,古书时代的判定依据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讨论。

        以《六韬》为例探讨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内容变化,这部分内容曾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境外研究生暑期研习营(第一期)•上海站” (2016年8月13日至19日)所设的第八课“考古资料与先秦秦汉传世典籍的整理”中宣讲,引起境外研究生的关注和讨论。
    居延汉简中散见的六艺诸子类残简整理辑释部分,曾在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古文字学青年论坛”上(2016年1月28日至29日)报告。

        肩水金关汉简中的医书简内容整理报告部分,曾在韩国延世大学主办的“文字与日常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3月24日至2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出土医学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上(2016年5月17日至18日)宣读,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论文《〈老子〉中与章节分合有关的提起连词“故”》曾在中山大学主办的“纪念容庚教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2014年10月10日至12日)上宣读。《根据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的图像资料校读相关传世古书札记二则》的第一则曾在湖南省博物馆主办的“纪念马王堆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宣读。



    课题编号:2013EYY003
    课题名称:出土简帛古书与相关传世先秦秦汉典籍整理
    负 责 人:刘娇    复旦大学
    课 题 组:邬可晶、程少轩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