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成果 / 成果简介
    东固革命根据地史论
    2013/3/19 12:37:22    点击量:37025
  • 东固革命根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存在时间最长的的根据地之一,曾得到毛泽东首肯和赞誉的“李文林式”革命根据地,但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学界对其历史地位一直没有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其宣传研究也一波三折。为什么这块曾经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根据地长期被忽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查找原因,探寻历史真相,以总结历史经验,发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同时,从学理上提出研究和评价的根本原则、基本视角和主要方法,以提升本课题的理论高度、学术深度和方法论意义。

        课题的主要内容思路和创新观点:

        课题详细分析了东固根据地研究的历程,评析了东固根据地长期被忽视的五方面原因。一是革命形势变化使“李文林式”自然消隐;二是“李文林式”在毛泽东著作中的增删突调;三是涉及“肃反、富田事变”的敏感话题;四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宣传的需要;五是学术研究未能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而对研究东固根据地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思考;既要有“众擎易举、众星拱月”的历史高度;又要有“源流分明、东西辉映”的科学定位;还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课题充分肯定了东固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成果根据最新史料和研究成果,认为东固根据地从19279月鳌上会议到19353月公万兴特委解体,时间长达7年之久,成为当时江西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并对其起止年限、地域界定以及阶段划分,作出科学的历史考证。对东固根据地的发展过程、阶段特色和历史贡献作出全面而恰如其分的分析。
        课题全面论证了东固根据地创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东固之所以能成为党在吉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并逐步发展为赣西南根据地、苏区江西省乃至中央根据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成果重点分析了从上海大学到省立七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党组织成立的过程。考证了东固根据地的创建不是孤立的,是在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组织发动的。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赞誉为“李文林式”的红色割据。
        课题分专题阐述了东固根据地在武装斗争和军事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教卫生事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军事斗争,“李文林式”根据地的积累了丰富的“东固经验”,为毛泽东古田会议决议提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实践基础,东固也是前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
        政权建设,论证了东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由秘密政权的农会代政,到临时政权的革命委员会,再到正式政权的苏维埃三个阶段。是全国惟一以乡镇地名冠名的根据地,虽然政权存续时间不长,但为革命政权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中央根据地政权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经济建设,在中央苏区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和浓墨重彩的一页,创造了很多经验和第一。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各种经济机构,以解决军民生活必需品及军事用品。
        文教卫生事业,分析了东固农民义务教育的平民学校,见证历史的红色标语宣传,流传至今的东固山歌等。东固创办面向百姓的苏区医院、药材铺、卫生健康教育、随处流动的战地医院等,为中央苏区卫生事业的建立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
        党的建设,从考证东固根据地党组织建设和军队建设关系的视角,认为在东固根据地是先有党后有军,党组织的形成早于军队,东固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在党组织的推动下逐步形成的。总结出党的建设的四个特点:一是从上到下的组织建设过程和从里到外的波浪式扩大发展;二是地方基层党组织与上级领导机关同步建设发展;三是党组织在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作用;四是“左”倾错误及肃反扩大化对党的建设破坏性影响。
        课题分析了东固会师对红四军历史的重大影响。19292月,转战赣南的红四军与红二、四团在东固胜利会师,成为红四军在革命斗争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也是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新起点。一是为红四军开创赣南根据地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休整补充;二是东固根据地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为红四军的发展提供新经验;三是东固根据地的制度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良好借鉴。认为东固会师与古田会议决议有着诸多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一是东固经验,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依据;二是古田会议决议,为东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课题分析了东固经验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贡献。毛泽东与东固有着不解之缘,曾七上东固。考证了毛泽东在东固、长汀调查研究,形成战略转折重要思想的过程。在指导思想上由公开武装割据向公开和秘密武装割据相结合的转变。在战术方法上,由固定区域割据向变动不居打圈子政策的转变。在战略目标上,由小范围零星割据向大范围连片割据的转变。1930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初步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构想,是东固根据地对毛泽东的影响,也是毛泽东在实践中坚持调查研究,学习东固经验的必然结果。
        课题重点阐述了东固根据地与中央苏区形成发展的关系。东固根据地是与井冈山根据地、赣西南根据地和中央苏区有着承前启后关系的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和红二、四团东固会师以后,东固根据地在发展的同时逐步融入赣西南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离开东固转战赣南闽西,标志着创建中央苏区的开始。东固和赣西南革命武装发展壮大,成为中央主力红军部队。二七会议和攻打吉安,标志赣西南革命斗争进入新阶段和一年争取江西成功。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展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辉煌。东固区成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论证了东固根据地与井冈山根据地、赣西南根据地及中央苏区的源流关系。
        课题
    对造成肃反严重错误和富田事变的原因进行了专题研究。课题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一些存疑问题包括党的六大决议对苏区肃反的影响、打AB团所形成的错误指导思想以及肃反扩大化和富田事变的前因后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综合分析了学界研究成果,认为发生肃AB团严重错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没有客观正确的判断,造成盲目执行共产国际关于肃反的指示。地方对各种矛盾没有正确的判断,造成盲目在基层开展肃AB团运动,中央对地方情况的分析的不正确,造成肃AB团严重错误。又由于错误的不断升级导致富田事变发生。成果对要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的观点。
        课题对东固根据地与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历史上人们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称为“西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称为“东井冈”。究竟怎样正确看待两者的历史贡献,课题以“众擎易举、众星拱月”的历史高度,树立三种理念, 即源流分明、东西辉映、上下一致。对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了比较研究,并在比较中澄清一些过去臆断的观点。阐明两者在创建初衷、领导层面、军队构成、割据方式、采取战术、土改政策和与白区关系等方面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深刻阐明毛泽东“上山伟大,下山也伟大”。
        课题科学评价了东固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问题。课题坚持研究的三个原则:一是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结合;二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相承接;三是客观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从五个方面评价东固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是对赣西南革命斗争的影响;二是对人民军队建设的作用;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四是对中央苏区建设的示范;五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还原其历史真实面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09年一般项目“东固革命根据地史论”成果简介,项目负责人唐莲英)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