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成果 / 成果简介
    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
    2013/3/19 12:22:26    点击量:36053
  •     一、目的和意义 
         《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旨在从审美的角度,归纳、总结中国史前原始器物与历史遗存的审美特征,揭示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变迁与传统美学思想的演进脉络,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华夏先民们早期的审美意识,探索中国本土的艺术和审美资源,传承先民们艺术创造的精华,使它们发扬、光大,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提供感性资源和实物依据,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中国史前的审美意识是中国后代美学思想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具体内容及其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和岩画、神话在中国史前审美意识中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系统总结了史前艺术的审美特点,概括了中国审美意识的萌芽和审美意识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脉络。
        本课题对中国史前时代审美意识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审美意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早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就已经初露端倪。旧石器时代以其原始的打制石器艺术开启了我国历史和文明的第一篇章,在原始实用性器物中孕育了中华先民们朴素的审美意识;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此基础上所制作的石器、陶器和玉器等器物,以及在这一时期孕育的原始岩画、神话等,将审美意识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课题全面研究了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整体风貌,系统阐述了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历史源流,对史前时代遗留下来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以及岩画和神话传说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它们的审美意蕴。从审美的角度总结原始实用器物的造型、纹饰、风格等;对岩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索其点、线、面背后的华夏先民的审美意识,并且分析了原始岩画在构形要素、成象特征、题材意蕴、民族特性、艺术起源等方面的审美特性;对中国史前神话独特的构象方式、表现形式、衍聚规律和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考察史前神话与中国古代审美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中国美学独特的“诗性”智慧得以形成的神话基础,进而将两者相结合,从中总结了中国史前神话的审美特征。因此,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系统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史前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华夏民族审美传统的深远影响。
        本课题总结、归纳了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中国史前的审美意识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活水。这一时期的审美意识主要是通过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岩画、神话等艺术形式得以保存、流传下来,为后世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深化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发展动力。因此,中国史前的审美意识既有自己独特的时代性,又有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一般性。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创构方式上,它是先民们象生造型的结果,脱胎于日常生活;史前先民的审美意识孕育于实用之中,在其最早的工艺品中,寓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表现为具象与抽象相统一;先民们的早期审美意识还具有突出的主体生命意识和以象表意的特点;由于受到实用的需要和原始宗教的影响,其器物注重形式感和整体性,并充分考虑到观赏者的审美观赏和接受视角。   
        本课题系统探讨了中国史前审美意识及其与后代审美意识之间的演进关系和传承脉络。中国史前审美意识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代审美思想的发展方向。中国史前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以及岩画和神话等,显示了华夏先民对技艺和宇宙之道的深刻体悟。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尚象思维”、“尚圆意识”、“虚实结合”、“生命意识”、“具象与抽象的统一”等特征均能在中国史前审美意识中找到它们各自的源头和母体。
        (二)重要观点
        1.中国史前的审美意识是从自发向自觉逐步发展的。在中国史前时代,石器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从自发向自觉发展的过程。原始先民从制造生存工具的石器材料选择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发展到对它们形状的不断改造,逐步开启心灵的智慧,并逐步精致和深化。先民们对石器材质进行差异性选择,根据不同的功能而选择不同材料,反映了人类朦胧审美意识的初步觉醒。这种意识从自发到自觉,通过对物质材料的征服,在工具的制造过程中得以表现。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和玉器等,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其造型和纹饰更趋规整,并开始注意造型和纹饰的整体和谐,形成了一定的风格特征。一种适应主体内在需求的视觉尺度在先民群体内心中生成,自发的对称、比例、秩序等与主体的生理节律和心理节律逐步相互影响,双向同构,熔铸在群体的心理意识中,并得以代代传承。中国岩画在构形要素、成象特征、题材意蕴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并进一步突出了人对自身和对自然的思考。中国岩画显示出交感巫术的痕迹,表现为“人”“物”同体、天人合一、多种意象融合等图像形式,具有明朗质朴的象征特色。
        中国史前神话在其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展现出自觉的意向性特征。在表现方式上,“铸鼎象物”逐步形成以神设教的政治宗教传统;在衍聚方式上,也体现出动态的演进过程,逐步走向自觉的审美意识追求;在传承方式上,显示出由零散的口头传承到自觉的图像传承的发展历程。
        2.中国史前审美意识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滥觞。研究发现,早在史前时代,中国审美意识中的一些原型母体就已经萌芽。史前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在纹饰、造型和艺术风格上,已经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以象表意”、“生命意识”和“天人合一”等观念的雏形。中国原始岩画中也显示出“尚圆意识”、“以大为美”和写意与写实的统一,表现出朴拙简韵的审美趣味。中国史前神话的意象特征,更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诗性”智慧的早期形态。
        3.中国史前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以及岩画和神话等昭示了他们对技艺的探求和宇宙意识。本课题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史前审美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演进史,在研究中国史前时代的器物、岩画、神话等审美创造和艺术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艺术创造的规律,如石器、骨器、陶器、玉器、岩画的造型、纹饰和风格特征,神话的铸鼎象物和意象特征,都是中国传统艺术象形表意的滥觞,显示了先民们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的想象力,对后世的造型艺术、审美意识乃至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9年一般项目“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成果简介。项目负责人朱志荣)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