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成果 / 成果简介
    反思·批判·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
    2015/8/18 16:59:55    点击量:33132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以“重新发现马克思”为主题,追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全方位揭示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分析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本课题作为一项前沿性追踪研究,是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它不仅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还将推进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并有助于发掘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的新的学术生长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将起到奠基作用。
        二、主要内容
        本成果包括“导论”、“正文”(共十章可分为四部分)、“结语”、“附录”,其中:
        “导论”界定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四条路向,阐发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之一。
        第一部分(第1—3章)关于MEGA2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MEGA1到MEGA2。MEGA2启动于1972年,正式出版于1975年,1990年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接手并积极推进。至2012年12月,共编辑出版59卷67册,尚有28卷在编,27卷待编。此外,还出版了MEGA2研究系列、《马克思恩格斯年鉴》等。
        2、MEGA2中的ME问题。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ME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德国学者也没有摆脱这几种模式:或强调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或强调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或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差异。不过,独特之处在于,立足于MEGA2讨论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差异,尤其是在“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和“资本主义崩溃”问题上。
        3、《资本论》:从重新阅读到重新诠释。“阅读《资本论》活动”是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的象征性事件。在“马克思—秋季学校”框架下,结合MEGA2。重新阅读和重新诠释《资本论》,不仅扩大了《资本论》在青年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中的影响,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论》的理解。
        第二部分(第4—5章)关于马克思形象重新塑造
        4、重新塑造马克思。德国马克思学家认为,正统马克思列宁主义视阈中的“马克思”只是“部分的马克思”,只有立足于MEGA2的马克思才是“完整的马克思”;他们围绕着“意识形态还是科学”这个核心问题,从不同维度重新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理解的“真正的马克思”!
        5、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一是关于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异同,以及资本积累理论的现实意义;二是关于凯恩斯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关于宗教与道德、宗教批判与资本主义批判、宗教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以及伦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6—10章)关于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性
        6、阶级理论与阶级问题。一是强调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必须与社会结构分析、社会不平等以及女性问题结合起来,才具有现实生命力。二是关于阶级结构变化与阶级概念的适应性问题。三是关于阶级意识、阶级斗争、阶级感受等问题。
        7、金融资本主义与替代性选择。一是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特征与命运问题。二是关于金融资本主义的特征与这场经济危机的性质问题。其三,是否能够、如何走出金融危机的问题,尤其是“与凯恩斯一起走出危机的可能性”问题。
        8、新帝国主义与国际新秩序。一是关于帝国主义概念、理论及其现实性,以及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历史特征、结构形式、意识形态等问题。二是世界体系变化与国际新秩序问题。例如,世界不均衡与南北关系;资本主义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的关系;“新兴国家”崛起;中、美、俄关系对国际新秩序的决定作用。
    第四部分(第9—10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9、现实社会主义批判性反思。一是关于社会主义观念重新理解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批判性反思。二是关于现实社会主义失败与马克思主义危机的关系、现实社会主义终结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终结的关系,以及现实社会主义失败与“历史的终结”的关系。
        10、新社会主义大胆构想。一是通往新社会主义之路有各种不同方案,例如,民主社会主义、“计算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等。二是关于中国发展道路问题,给出了有不同的定位。
    “结语”对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批判性反思:概括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四个基本特点;揭示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强调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明确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附录”: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小传(26人);德国与马克思研究相关的组织机构(12个);德国与马克思研究相关的丛书、报刊杂志(15份)。
        三、重要观点
        1、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并未完全沉寂,相反还比较活跃,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涌现出许多新成果、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近年来,甚至出现了“马克思思想复兴”、“马克思热”。因而可以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之一。
        2、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集中在十个方面:MEGA2编辑出版研究继续推进;ME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学术热点;《资本论》从重新阅读到重新诠释;重新塑造马克思形象;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阶级理论与阶级问题倍受关注;新自由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深入批判;新帝国主义与国际新秩序深度分析;现实社会主义批判性反思;新社会主义大胆构想。
        3、在重新阅读马克思、重新发现马克思、重新诠释马克思、重新塑造马克思的过程中,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立足于MEGA2,对马克思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批判、创新,目的是为了“重新发现马克思”;二是跨学科、多层面、整体性研究马克思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三是以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反思历史、阐释现实、预测未来;四是缺乏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概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派别。
        4、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归结为四条基本路向:一是文献学路向(“寂寞的”马克思学家)主要从事MEGA2编辑出版研究工作;二是意识形态路向(“孤独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派)试图捍卫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站在正统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解释社会现实问题;三是政治经济学路向(“活跃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派)试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批判、创新,并用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四是政治伦理学路向(“潇洒的”马克思主义重建派)从政治伦理学视角对当今社会结构转型进行分析,并试图借助马克思思想资源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悖谬,但其侧重点是进一步推进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从总体上看,它已经不属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而进入到与当代西方实践哲学主流话语对话的语境之中。
        5、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学术活动非常热闹,但缺乏统一的稳定的群众基础,在“热闹”背后显露出急躁情绪与焦虑心态;二是文献学研究逐渐成为马克思学研究热点,但有陷入“有阅读、有研究、无信仰”的危险境地;三是过分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伦理学、美学等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有所淡化;四是过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理论深度有所弱化;五是研究视野过于宽泛,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左翼思潮研究边界不明;六是研究队伍有嫌老化,后继人才亟需补充;七是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经济状况不佳,社会政治地位堪忧。
        6、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不同诠释,而且某些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以及对MEGA2的编辑出版研究,值得我们钦佩、尊敬;他们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以及重新发现马克思、重新诠释马克思、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激情和努力,值得我们借鉴、深思;他们强烈的现实关怀、有针对性的历史反思、深刻的理论探索、广阔的国际视野,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7、对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路向,我们要区别对待;对于德国的“马克思热”,我们要冷静思考。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中,需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过去过分强调“经典文本”、“传统观点”到今天过分强调MEGA2、“新观点”;不要误解、曲解马克思,更不要歪解、肢解马克思,而是要对马克思思想进行跨学科、多层面、整体性研究,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化、虚无主义化、实用主义化,既不要“唯我独马”,又不要“唯西是马”,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以完整的、真实的形象展现在国人面前、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等
        1、学术价值:(1)本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发德国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白。(2)作为一项前沿性研究,追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不仅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还将推进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拓展和深化。(3)以“重新发现马克思”为主题,全方位揭示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有助于发掘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的新的学术生长点。(4)分析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本成果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将起到奠基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学科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资料室等均可收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一般项目成果简介,项目负责人为王凤才)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