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国家项目成果简介
    数字记忆与数据基础设施:数智时代城市记忆的构建之道
    2024/7/25 16:52:46    点击量:3479
  • 批 准 号:19BTQ007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支撑城市记忆项目的“数据基础设施”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负 责 人:夏翠娟

    责任单位: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城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场域,反映了各个社群在不同时间切面所形成的物质及人文环境。同时,城市又是人类集体记忆的场所,代表了一种文化符号。“城市记忆”有着“记住城市历史、保护城市特色、加强居民认同感和凝聚力、塑造城市精神和文化”的作用。对处于日新月异的数智时代的人们来说,如何在持续不断的层叠、累积和覆写中,在不同时空维度历史记忆的相互影响下,在实物的、印刷的、模拟的、数字的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作用下,在数智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中,建构一个虚实融生的、关于城市集体回忆的“空间”和“场所”,从而形成生生不息的城市向心力和文化凝聚力。

    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市面貌快速变化问题、数智时代城市记忆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活化利用问题、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城市记忆项目建设理论指导不足的问题、数智技术飞速发展下城市记忆项目建设实践路线不成熟的问题等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关键性问题,课题组研究了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关键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厘清城市记忆的深层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构建适应于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理论方法体系,为城市记忆构建的数智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构建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探索图书馆学方法体系在数智时代的新发展和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数字记忆理论和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应用于城市记忆构建的理路,包括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方法体系、范式体系。通过实际的城市记忆构建和城市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探索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实践路径和方法技术路线。通过面向不同主题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的城市记忆项目建设实践,为数智时代的城市记忆项目的快速构建提供具备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的方法技术实施方案和实践应用指南。针对数智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开展进一步的前沿研究。

     

    数字记忆: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指导理论

    在理论构建层面:社会记忆发展对人文研究及文化记忆机构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数智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记忆”、“数字记忆”、“城市记忆”等基本概念在本研究中得到重新定义。通过提出并定义“城市记忆资源”、“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时空数据基础设施”、“数智证据”、“数字人文研究的多重证据法”等新概念,剖析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了与数智时代的城市记忆构建相关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方法体系和范式体系;调研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记忆相关项目的案例及实施方法、路径及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困境,提出了以数字记忆作为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指导理论、以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数智时代的城市记忆构建提供方法支撑,归纳了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总体原则(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迭代性、开放性、持续性)、分析了支撑“城市记忆”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功能需求(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

     

    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方法技术支撑

    在实践探索层面:以数字记忆为理论指导、以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技术为支撑,完成了支撑“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的内容组成框架和知识组织体系研究与设计,创新性地将图书馆的书目控制、知识组织体系、规范控制、文献循证等方法,结合关联数据技术、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大数据、文本处理分析、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VR/AR、交互设计、微服务架构等技术应用到“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面向特定主题和应用场景的多个“上海记忆”项目的快速开发中,使图书馆学的方法论得到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的同时丰富了数字记忆构建的方法体系;通过“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于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面向特定主题的城市记忆项目,系统性地提出了一套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整体方案和设计开发实施路径;最后通过将本研究形成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和技术路线应用到同类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中,初步验证了上述理论、方法、技术的可移植性。

    在前沿研究层面:一方面,以“虚拟数字人”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了“元宇宙中的数字记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场景等问题,提出了适应元宇宙的“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产品设计思路;另一方面,针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冲击,对AIGC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新路径和服务新模式展开了初步的讨论。

     

    数智时代城市记忆的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及迭代性、开放性、持续性构建

    社会记忆理论与人文研究的多重证据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智证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多重证据法”的关键组成部分。构建数字记忆同时也是在建设数字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为人文研究提供数智证据。建设数据基础设施,也是在进行数字记忆构建工作。在文化记忆视域下,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历史、记忆、文化的多重价值,将传统的图书馆学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使图书馆学的方法论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助力了文化遗产资源数智化开发利用。GLAMs机构在建设支撑城市记忆的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具有一定的优势,文化记忆机构在城市记忆构建中应承担主体性责任。在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范式转向从资源驱动到数据驱动、从信息揭示到知识融通、从记忆保存到记忆展演、从信息孤岛到开放共享、从被动推送到主动嵌入、从典范引领到融合共生转向。数智时代城市记忆构建的新的理论范式体系正在建立。

    传统图书馆学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方法与关联数据技术、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后,能很好地应用到支撑城市记忆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支持跨网域的规范控制的同时,作为跨机构的知识链接中心,实现城市记忆资源的跨机构共建共享和跨网域开放互联。通过拓展已有的基于叙词表、元数据、知识本体的知识组织方法,创新性地提出“本体应用纲要”和“一体化本体”的多源异构文化遗产资源知识融通方法,设计了面向跨领域知识融通的城市记忆资源知识组织体系。有助于实现城市记忆的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构建。

    数智时代,城市记忆资源加工业务系统壁垒易于打破,通过实现全流程管理的知识生产和实时更新迭代的知识服务,超越了以“资源获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以“数智循证为中心”和以“交互体验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开拓了城市记忆传承传播的新路径。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数据和知识,软件、平台和工具,方法、技术和路径,可支持城市记忆构建中适应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面向特定需求的各类城市记忆项目的快速实施,并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有助于实现城市记忆的迭代性、开放性、持续性构建。

    在数智技术应用方面,应用关联数据、IIIF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支持全媒体的城市记忆资源的数字对象的统一规范管理和发布。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多种类全媒体城市记忆资源的深度知识挖掘和细粒度知识提取,并以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了知识节点的组织、存储、检索和可视化展示。将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系统性地引入城市记忆的时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将文本处理分析技术引入城市记忆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中,将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技术引入城市记忆的数字记忆展演中。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交互体验技术,利用智能设备,实践了面向元宇宙虚实融生格局的数字叙事和数据叙事路径,发展了数字记忆展演和城市记忆传播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