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国家项目成果简介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与对策研究
    2022/5/23 11:44:18    点击量:9580
  •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负责人:盛小平

        工作单位:上海大学

        批准号:18ATQ007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21世纪以来,科学数据共享成为国内外科学界、学术界、图书情报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加纳、肯尼亚等,积极参与开放数据运动。2007年,经合组织发布了《公共资助研究数据获取的原则与指南》,积极推动公共资助研究数据的开放共享。2012年欧洲委员会发布《委员会关于获取和保存科学信息的建议》,要求成员国家确保公共资助的研究数据能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被公开访问、使用和再利用。其他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欧洲核研究组织、全球研究理事会、国际科学理事会、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研究数据联盟、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和其它非盈利组织如惠康基金会、开放知识基金会、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以及其他私人科学出版社如Figshare和公私合作组织如芬兰科技创新战略中心等,都积极促进了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

              在国内,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积极推动由国家公共财政资助产生的科学数据实施开放共享。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确立了科学数据“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共享原则。2017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的首批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目前正在建设包括“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等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等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在内的 50家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不过,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上仍有明显差距。


              在理论研究上,虽然人们对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利益、资源、模式、动力、障碍、数据治理、利益相关者、实践调查及对策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但是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作为前沿性理论问题,现有研究还不完善,一些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没有诠释清楚,比如没有有效区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科学数据共享的差异,没有全面深入阐述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机制问题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目标是:①厘清开放科学、开放研究、开放科学数据三者之间的关系,②了解当前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面临的主要障碍;③建立健全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机制;④为我国实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第一,解析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现状,包括阐述了开放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科学数据、开放数据、开放共享的定义、特征与类型,开放科学数据的要求与意义,国内外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研究综述,国内外开放科学数据资源的网络调查分析,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障碍的调查分析。重要观点是:①开放科学包含“开放、透明、自由、合作、共享”的基本理念,具有高度开放性、社会化、共享合作的本质特征。与传统科学相比,开放科学具有一些明显优势与作用。②开放科学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提供了政策、环境、平台与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与保障,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为开放科学的一种核心业务和主要方式。③开放科学、开放数据、开放共享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具有良性互动关系。④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进行了广泛研究。⑤国内外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


              第二,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析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动力机制,包括阐述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活动中的适用性,利益相关者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责任与作用,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动力。重要观点是:①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研究资助机构、图书情报机构、数据中心、出版商、专业协会或学会、用户、企业、社会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价值链活动中,可以履行或者同时充当不同的角色。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能够为利益相关者带来众多好处,包括政治与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研究优化利益、研究扩散利益等。③国内科学数据开放共享面临许多障碍,包括管理与实施障碍、法律与资金障碍、技术障碍、认知障碍、成本障碍、用户障碍等。④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承担不同的责任与作用。⑤不同利益相关者具有参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内在动力,某些利益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活动中追求的共同目标。


              第三,从社会网络视角解析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合作机制,包括论述了公众科学视角下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合作行为,国内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主题的作者合作关系,开放获取期刊视角下的开放共享合作,基于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的开放共享合作关系。重要观点是:①公众科学可以在全社会推广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理念,营造开放合作的氛围,可以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合作提供平台与资源支撑、新的方式与途径。②国内有关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主题的发文篇数、合著篇数、作者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国内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主题中相关作者合作的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分散性较强、连通性较弱,合作团体在合作网络中呈现双核型、网架型、桥连接型、星型和流线型5种拓扑结构模式,合作研究内容主要覆盖大数据、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出版、数据管理与治理、数据政策、数据安全、政府数据、数据治理9个领域。③从基于Plos One施引文献的开放共享合作来看,开放共享合作成果数量、作者合作率与机构合作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开放共享合作内容有较强的学科集中性,聚焦于生物环境等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与文人艺术类研究相对较少;开放共享合作关系整体呈现节点分布不均、连线关系复杂的网络特征。④从基于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3个数据集的开放共享合作关系来看,现有研究在2011年后年度合作度趋于稳定,平均每篇文章含3位作者,涉及2个或3个一级或二级机构,随研究主体范围扩大,合作率逐渐降低;一级机构合作网络呈现以“北京大学”为核心,二级机构合作网络中合作机构数目和总合作次数排名靠前的机构较稳定,且相互保持稳固合作关系;作者合作研究主题丰富,重点研究主题包括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消费及资产情况,以及老龄化人口的社会保障。


              第四,从数据治理视角解析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治理机制,包括论述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数据治理框架,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的比较分析,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数据权利治理、数据质量治理、数据安全治理、数据隐私治理。重要观点是:①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存在许多数据权利确权、侵权、维权问题,需要分别采取法律、技术与管理三维治理对策。②可以采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数据质量治理车轮模型来加强数据质量治理。③可以结合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主要活动、数据安全需求(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其治理对策构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安全治理模型,并采取相关的数据安全治理对策。④我国虽然制定了与数据隐私治理相关的21部全国性法律法规,但是数据隐私治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国需要制定《隐私法》,进一步完善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筑固我国数据隐私治理机制。

              第五,从关键成功因素视角解析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保障机制,包括论述了国内外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关键成功因素的基本理念,基于扎根理论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关键成功因素提取,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保障机制模型、研究假设及其实证研究与实施策略。重要观点是:①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关键成功因素覆盖个人因素、制度因素、基础设施因素、数据因素、资金因素和组织因素6个主范畴。②基于验证后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关键成功因素,可以构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保障机制模型,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提供个人因素保障、制度保障、基础设施保障、数据保障、资金保障和组织因素保障。

              三、成果的主要价值(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与影响

              第一,实现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理论研究创新。结题报告阐明了开放科学理论的基本理念,剖析了开放科学与开放共享、开放数据之间的关系,创新了开放科学理论研究;深入系统论证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动力机制、合作机制、治理机制与保障机制,实现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理论研究创新。

              第二,实现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学术思想创新。结题报告从多维度论证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动力机制、合作机制、治理机制与保障机制的一系列创新观点与内容。

              第三,实现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研究方法创新。结题报告广泛采用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因果分析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在内的多种研究方法,实现了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的应用创新。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