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国家项目成果简介
    民国传奇杂剧史论
    2021/12/7 10:05:11    点击量:11101
  •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负责人:程华平
    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批准号:15BZW12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近几十年来,有关民国(1912-1949)传奇杂剧的研究工作逐渐得到重视,成果颇为丰硕,然亦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一,文献收集与整理工作虽稳步推进,成果颇著,但仍相对滞后。其二,个体研究有所突破,但整体研究仍显不足。
    鉴于民国传奇杂剧已成为戏曲研究领域重要的学科增长点,且其间仍有较大补足空间,本课题组提出综合研究民国传奇杂剧的构想。具体来说,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进一步厘清民国传奇杂剧相关文献问题。其次,清晰展现民国传奇杂剧由兴盛走向衰亡的发展脉络。再次,系统探讨不同作家群体在民国传奇杂剧史上的地位与得失。最后,综合研究民国传奇杂剧的传承与新变。

        (二)研究意义

        基于民国传奇杂剧研究的现状,该成果的研究意义大致有三。其一,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民国传奇杂剧文献的搜集整理,为全面研究民国传奇杂剧提供保障。其二,以民国历史为视角,更清晰地展现民国传奇杂剧的发展全貌,总结其演变脉络与兴衰规律。其三,打通戏曲研究中的古代、近代与现代的学科分类壁垒,反思古典戏曲在民国乃至当下政治文化背景中的命运与出路。

        二、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一)主要内容

        1. 《民国传奇杂剧文献综录》
    该成果以民国时期的403种传奇杂剧以及序跋、评点等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以编年的形式纵向呈现民国传奇杂剧的演变轨迹。所使用的“民国”系“中华民国”的简称,将民国划分为初期(1912-1919)、中期(1920-1931)、后期(1932-1949)三个阶段。基于此,该著共分为三卷。上卷涉及剧作190种,中卷涉及剧作96种,下卷涉及剧作117种。
        确定编年顺序的标准如下:其一是作家及其友人明确交代的创作时间;其二是序跋、题词的时间;其三是发表时间;其四是首次提及相关剧作的时间。对于实在是无法断定其时间的,则根据作家的生卒年、剧作本事以及相关文献综合考量。本书所用时间以民国纪年为主,辅以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民国以前的时间以年号纪年为主,辅以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时间一律采用公元纪年。
        对于存世剧作,本书力求详细交代其版本或载体形态、创作或刊发时间、本事来源、剧作内容,尽可能详录相关序跋、评点,并对作家、作品等作适当考论。对于未见传本的剧作(包括以“传奇”或“杂剧”命名的作品),则详细交代相关文献,力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2.《民国传奇杂剧史论》
        该著(以民国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进程以及戏曲史的演变为背景,以民国传奇杂剧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新戏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全面考察该时段传奇杂剧的发展、变化以及消亡历程,重点分析重要作家群体的思想艺术倾向以及各时段作品的思想主题、艺术风貌、剧本体制的传承与新变,总结民国传奇杂剧的价值与地位,反思其在剧烈的政治文化转型中尴尬的处境。
        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属于“史”的范畴,即以时间为线,审视民国传奇杂剧的演变过程。下篇属于“论”的范畴,即抓住民国传奇杂剧发展与消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加以专题论述,并涉及对其戏曲史与文学史地位的评价。
        上篇共四章。第一章为民国传奇杂剧概述,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民国传奇杂剧的界定。二是民国传奇杂剧的整理统计。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以民国初期、中期与后期的传奇杂剧创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不同时段作品的发展背景,探讨其兴盛与衰亡的外部原因,并从时代主题、传统主题等两个角度梳理各阶段的创作情况,宏观展现民国传奇杂剧的发展历程及其兴盛、沉潜与消亡的规律。
        下篇共五章。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以报人作家、遗民作家、学者作家等主要作家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展现不同群体的思想倾向、创作观念、艺术贡献以及相应的教训等,从微观上展现民国传奇杂剧的兴衰得失。第八章通过与元明清以来的戏曲进行比较,以及综合比较民国各阶段的创作情况,揭示民国传奇杂剧在思想内容、艺术方面以及剧本体制等方面的传承与新变。第九章一方面将民国传奇杂剧分别放在民国与当下,揭示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与当代意义,另一方面将其置于戏曲史与文学史领域,总结其无法替代的戏曲史与文学史地位。
        文末另有余论部分,以政治文化转型为切入口,综合分析民国传奇杂剧的功能定位、创作手法以及传播方式等关键问题,从而探讨与反思民国传奇杂剧的处境。

        (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1.《民国传奇杂剧文献综录》

        作为戏曲研究领域最为耗时且难以尽全的基础性工作,曲家考证与曲目整理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和普遍关注,但受材料所限,难免存在遗漏。民国时期传奇杂剧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同样也会面临这一问题。
    在前辈时贤的研究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在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查访文献,有幸获见剧目403种,其中200余种系新见剧目。又根据所获资料,不畏繁难,小心求证,最终以编年的方式呈现民国传奇杂剧的发展与演进脉络。我们相信,无论如何不畏繁难,民国传奇杂剧的总量亦不可能定格于403种,该著中亦难免存在失误。但就目前而言,本课题组可谓已竭尽全力。若能解决以下问题,本课题的进展会更为顺利。其一是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能进一步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敞开大门,降低复制文献的门槛和费用。其二是进一步加快古籍与民国文献的数字化进程,在有效保护原本的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其三是进一步推进近代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影印出版工作,有效节约研究人员寻访文献的时间。另外,建议个人藏家能秉持“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气度,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方便。

        2.《民国传奇杂剧史论》

        近代以来,推动传奇杂剧继续前进的外部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梁启超及其小说界革命对于传奇杂剧的启示;其二是现代报刊业与出版业以及文化市场的强烈刺激;其三是不同类型剧作家的勉励坚守,其四是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与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除剧本体制以及剧作质量等内部因素外,致使传奇杂剧走向衰亡的外部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是远离戏曲舞台;其二是新文学与现代话剧的冲击;其三是大批作家的纷纷淡出;其四是现代报刊业以及文化市场与传奇杂剧的疏离。通过梳理民国不同时期的剧作内容与主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直击现实、服务读者、紧随时代主题需求,是民国传奇杂剧的主旋律与主要特色;抒情言志、自娱自乐、与时代需求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也是民国传奇杂剧的重要特点,但与民国以前的此类剧作相比,同样融入了相应的时代色彩。

        受思想、经历、职业、修养等要素的影响,报人、遗民、学者这三类作家在担负起民国传奇杂剧创作主力的同时,均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传奇杂剧的发展进程,并给后世留下迥异的经验与启示。报人作家主要在民初发挥了主导作用,并在政治与市场意识的双重作用下,其剧作明显指向政治时事与文化市场。在延续清末传奇杂剧的兴盛局面并收获可贵的艺术经验的同时,报人作家也在思想、艺术以及文体形式上暴露出明显的硬伤,从而透支了传奇杂剧的生命。遗民作家的创作高峰也在民国初期。特定的成长环境与生平经历,决定了遗民作家多在剧作中表达特有的遗民思想,表现出与民国政权以及新文化的截然对立。就艺术而言,遗民剧作在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具有较为明显的文人化与学术化的倾向,客观上加速了传奇杂剧的衰亡进程。学者作家在民国中后期成为传奇杂剧创作的主力。深重的民族危机、特殊的学者境遇与扎实的曲学造诣,使得学者作家一方面大声疾呼,号召民众勇赴国难,另一方面将传奇杂剧当成抒情写心的载体以及学术尝试的平台,表现出与报人作家、遗民作家截然不同的创作倾向。在艺术方面,学者作家注重曲律、文采与布局,创作了一批兼顾案头与场上的佳作,堪称民国传奇杂剧领域艺术造诣最为深厚的群体,其创作对于探索中国戏曲的发展方向不无启示意义。

        民国时期,剧作家们一方面承袭了既有的戏曲传统,在传统题材领域收获颇丰,在书写传统主题方面仍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吸收了清末以来戏曲发展的经验,在题材开掘与主题开拓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就;就艺术风貌而言,民国传奇杂剧在吸收传统戏曲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以及戏语言风格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新旧兼备的特色;在剧本体制方面,传承即意味着对文体个性的坚守,而新变则意味着挣脱束缚,探求新的发展道路。对于民国传奇杂剧而言,无论是传承,还是新变,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为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孕育出来的艺术成果,传奇杂剧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下亦具有重要的认识、审美与借鉴价值,较之于鼎盛时期的传奇杂剧,亦有一定的可比性。该著还在重点梳理其艺术贡献的基础上,审视民国传奇杂剧在传奇杂剧史、民国戏剧史以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认为,民国传奇杂剧是元明清戏曲史的延续,是传奇杂剧史的殿军与终点,是民国戏剧史的旁枝与支流,并与其他文体一道,共同构筑起斑斓多姿的民国文学,堪称中国戏曲史与民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著最后以政治文化转型为切入口,综合分析民国传奇杂剧的功能定位、创作手法以及传播方式等关键问题,从而探讨与反思民国传奇杂剧的处境,并认为,在政治文化剧烈转型之际,民国传奇杂剧只能处于一个两难的处境之中,无论如何抉择,都无法摆脱逐渐消亡的命运。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

        研究成果分为文献综录和综合研究两部分,分别为《民国传奇杂剧文献综录》和《民国传奇杂剧史论》,其对应的学术价值亦有所不同。

        前者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进一步推动民国传奇杂剧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为学界呈现400余种剧目(含200余种未曾著录的剧目),并对其进行一一考辨,厘清了近代戏曲研究领域部分悬而未决的问题,为综合研究民国传奇杂剧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以编年的形式更直观地呈现了民国传奇杂剧的发展与演进脉络,与另一成果《民国传奇杂剧史论》互为参照。其三,除剧目和剧作内容外,该著还涉及大量序跋、评点以及与作者生平、著述相关的稀见文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启发和线索。

        后者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既纵向呈现民国传奇杂剧的发展和演进脉络,又横向抓住民国传奇杂剧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填补整体研究民国传奇杂剧这一空白的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对已有研究思路的套用和陷入已有研究成果而无法自拔的问题。第二,将民国传奇杂剧置于民国历史的大背景中,突出传奇杂剧的时代特色以及传奇杂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新变,将研究古典戏曲和古代文学的方法与研究现代戏曲和现代文学的方法融为一体,打破了古典与现代的壁垒,进而考察新文学背景下古典戏曲的命运,以及民国传奇杂剧发展与消亡对当下戏曲的启示意义。第三,从不同的作家群体出发,梳理出民国传奇杂剧发展的三条脉络,探讨三类作家群体的生存境遇与文化(学术)使命,分析三类剧作的主题建构、艺术得失以及戏曲史意义,与纵向梳理相互启发,为进一步阐述民国传奇杂剧的传承与创新、戏曲史意义与文学史地位提供立论基础。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