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国家项目成果简介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产业破解低端锁定研究
    2021/5/17 10:45:19    点击量:12112
  • 负责人:殷凤
    工作单位:上海大学
    项目批准号:16BJL096
    项目名称: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产业破解低端锁定研究
    最终成果形式和名称:专著《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产业破解低端锁定研究——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
    结项等级:免于鉴定(2021年2月)
    项目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分工模式改变,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自由贸易、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世界经济治理体系面临重组,经贸摩擦频发,我国产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给新一轮对外开放带来了极大挑战。贸易摩擦暴露了中国的经济软肋和产业结构缺陷,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迫切需要产业转型与升级。

      世界生产体系已进入以价值环节分工为基础的全球化生产阶段,一国的竞争优势及获益能力取决于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升级方式。在全球价值链与经贸规则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处于全球价值链末端的中国产业具有很高的替代弹性,我国已无法再凭借原有的要素红利与制度红利加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因而,打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价值链地位,成为决定国家未来经济命运的“攻坚战”。然而,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外部需求萎缩、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供给抑制、技术创新不足、“低端被蚕食,高端上不去”等问题,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我们亟需从适应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战略高度,深入研究价值链分工的演化规律、机理和效应,调结构、补短板,在全球价值链上重新找寻坐标,培育竞争新优势和增长新动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增强持续增长能力。据此提出研究问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什么位置?应如何重塑产业发展引擎,破解低端锁定,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跃升?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未来的核心优势将来源于服务化、高端化的转型发展战略。本课题试图探寻破解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的动力与路径,验证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否以及如何重塑产业发展引擎,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跃升,从而提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重塑开放型经济竞争力的对策措施,为贸易与产业政策的制订和相关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与开放转型政策,探寻能否以及如何通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内容涉及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现状分析、趋势预测、政策建议等多个层面。

      (一)主要内容

      1.测度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地位与竞争力。对全球价值链进行分割,沿产业链纵向分解全球化生产过程中国家和行业的增加值收益情况,量化贸易平衡、贸易利益和产业特征等,对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参与程度、利益分配和竞争优势进行量化测度与国际比较。首先,基于国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理论,以全球中间品贸易的数据和全球价值链平均长度的测算,对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其次,使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以及细分部门的前向价值链长度与后向价值链长度,具体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和位置,并进行国际比较;然后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对我国贸易利得、贸易竞争力和贸易结构进行了探讨;对出口二元边际、出口产品质量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三个重点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典型特征事实描述。

      2.构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出口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将企业生产率作为服务化与出口贸易关系的中介变量,推导出服务化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机理;重点演绎了服务化的一种典型模式,即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在理论上阐释了投入服务化对于出口二元边际、出口产品质量和出口贸易利益的具体作用机制。

      3.从企业层面考察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首先,进行了Melitz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的推导;其次,选定面板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化水平对于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并且对生产率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然后,采用能够修正样本选择偏差的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化水平对于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分组异质性回归分析。

      4.从产品层面考察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首先,进行了质量最优选择模型的推导,阐述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其次,采用多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2SLS)进行了内生性处理,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分组异质性分析;最后,以生产率和生产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具体的作用机制。

      5.从国家-行业层面考察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贸易利益的影响。首先,推演贸易利益理论模型;其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作用,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分组异质性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服务投入异质性对于DVAR的不同影响效应。

      (二)重要观点与对策建议

      1.虽然中国总体上高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但所处位置相对落后,这意味着我国产业在整体价值链上的控制权、话语权和获取增加值能力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有14个部门前向价值链长度低于世界全部门均值,其中有11个属于服务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没有很好地起到对第三产业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作用。基于增加值贸易的分析显示,我国制造业的国内增加值率仍有待提升,以增加真实的贸易利得。中国的国内增加值率总体明显低于美国。基于增加值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出口结构的映射显示,我国第二产业贸易结构相对合理,但第三产业贸易结构仍有待优化。深度融入并在更高环节上嵌入全球价值链,已成为新常态下实现开放模式创新和贸易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

      2.企业服务化水平的上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当企业服务化水平增加1%时,企业出口的概率增加4.8%;生产率作为部分中介变量,能够传导服务化对于企业出口概率的正向影响。

      3.服务化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服务化水平对于价格边际的影响为正,对于数量边际的影响为负,但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服务化水平对于集约边际的总体效应为正。

      4.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果更明显;国有企业相对于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平均作用效果更显著;相对于中低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更加有利于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的平均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5.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这两个中介变量,传导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影响。

      6.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能够显著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中、高技术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对于DVAR的影响显著为正,低技术行业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中低收入国家对DVAR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回归结果却不显著。

      7.国内投入服务化水平对DVAR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国外投入的服务化水平对DVAR的影响显著为负;分销服务化、运输服务化、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化对DVAR的影响都显著为正。

      8.中国产业破解低端锁定的对策措施:

      (1)产品层面:注入高端要素优化产品质量,致力于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企业的服务化战略能够通过创新效应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而出口产品质量可以通过价格效应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我国轻工业制品在世界上仍然是以数量取胜,价格不具有竞争力。应通过投入高端的服务要素来优化产品质量,进而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2)企业层面: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服务化转型,致力于提升企业生产率。服务化战略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因此,应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布局服务化战略,但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异质性特征进行考虑。另外,企业若想提升生产能力,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研发创新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
      (3)行业层面: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效融合,致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生产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两者仍然存在协调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制度设计层面上为两者营造一种共生发展的大环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政府层面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产业的关联,营造有利于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的政策环境,保障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国家层面:打造产业与贸易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加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和跨境物流体系建设等。抢抓数字机遇,加快推动产业和贸易数字化,加快培育新动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成果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探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否以及如何重塑产业发展引擎,为中国产业破解“低端锁定”困局,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已有研究多从理论层面阐述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较少从实证方面特别是从微观层面出发来对这种机制进行检验。本研究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出口贸易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更加透彻地厘清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内在机理;构建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出口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企业层面、产品层面和国家-行业层面选取了能够代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为建立贸易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成果一方面拓展了原有的理论研究边界,另一方面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有利于加强对问题的认识和形成科学的决策,既可为学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也可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该成果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结合中国实践的研究,并在原理、方法和资料的结合上推动了应用研究的创新,所做出的描述与分析、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提出的发展战略等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中国产业破解低端锁定困局,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指导、借鉴和推动作用。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