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
    2014/1/13 15:00:16    点击量:7672
  •        12月25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下简称中马所)与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联合召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暨学位点工作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公共课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中马所常务副所长方松华主持会议,华师大社科部主任宋进作会议总结。中马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华师大社科部部分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在讨论中,与会学者均强调了研究马克思原著经典,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中马所研究员黄凯锋认为,在具体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是源头,但当代中国已经在很多地方超出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在这样的情况下,源与流怎么互动、融合的问题尤为值得注意。二是学科点的建设。当前,马克思主义从一个流派变成一个学科,因此,建构一个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三是处理好宏大叙事与精细分析的关系。当代中国的具体问题需要精细分析,而以往大多关注方法论、世界观等宏大叙事,而对精细分析关注比较少。四是处理好活的马克思主义与死的马克思主义关系。中马所研究员胡键谈到,当前很多论文中对马克思原著内容的引用,经查对后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许多翻译内容表述不清乃至错误频出,而不少学者有选择性地使用马克思的文本,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这表明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才能实现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所研究员曹泳鑫在讨论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接受与否”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在真正读懂马克思原著的基础上,防止教条主义的错误。华师大副教授杜玉华认为,应该沉下心来挖掘经典著作的时代意义,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断还原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致力于疏通学术文本。此外,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胡振平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强调了艾思奇、冯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与会学者还就当前研究和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宋进结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到,学生的关注点与老师的关注点存在重要差别,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从改革的现实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吸引力。中马所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姚勤华谈到,在该学科研究生不断增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学术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政治与公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认为,要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优势和学科边界问题,在加强研究经典著作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的突破和不断发展。华师大教授王建新强调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源”的研究,中马所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蒯大申认为,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对于青年的教育要改进方式,让青年了解历史,了解中国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理论,并不是教条,要以不断增强的学术性来吸引青年。华师大副教授姚晓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僵化,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回答当今的社会问题,在现实中提升其说服力和吸引力。

        在关于“中国道路”、“海外学界对中国最新的研究动态”等问题的讨论中,与会学者还就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联、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国外毛泽东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上,方松华所长对华师大社科部各位同行的与会表示感谢,希望双方能继续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并在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宋进在总结发言中对社科院中马所的邀请表示感谢,并强调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把自信和自觉结合起来,共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推到新的高度。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马所全体人员参加此次研讨会。

     
  •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    编辑人:李波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