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社科成果2 / 社科新书
-
《长寿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对策研究》
2023/9/26 16:51:09 点击量:2250
-
作 者:汪 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5月
本书概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改善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预期寿命延长成为全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预期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享受长寿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个人和社会需要认真思考长寿所引发的经济资源如何合理调整和配置,这种资源的调整与配置所产生一系列宏观经济效应。
长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既需要理清楚宏观经济效应产生的微观机理,又有需要讨论政策和制度层面存在的风险隐患。汪伟教授的著作“长寿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对策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多学科视角和前沿分析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预期寿命延长通过影响储蓄、人力资本投资、生育、劳动供给、劳动生产率、收入不平等、养老金收支与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著作共十四章,72万字。
著作研究发现,生命周期延长使人们面临更长的老年期,养老资源可能存在不足的风险,但理性行为人具有协调生命周期资源的能力,会充分考虑预期寿命延长所带来的影响,并相应调整其生育、消费(储蓄、退休等生命周期行为,这会影响物质资本的积累、劳动供给和就业,从而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寿命延长也意味着人们可以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工作年限也可以相应延长,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而且,随着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结构将会得到优化,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但由于教育年限延长也意味着教育投资成本的增加,寿命延长可能导致人们增加储蓄以备未来养老而减少对后代的教育投资,从而可能会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会加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造成劳动力短缺,使劳动、资本等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回报率发生改变,进而对收入分配、技术创新以及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长寿风险的冲击也会使得我国在高生育率、低寿命背景下建立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收支平衡难以为继,将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社保基金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缺口,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政策去积极应对,那么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再分配功能将很可能失效,个人和社会福利会受损。
著作从“避害”和“趋利”两个维度提出了我国如何科学应对长寿风险的政策建议。“避害”主要是利用资本市场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工具来分散和转移风险,通过人口死亡率的预测和长寿风险证券化的设计和定价,利用市场机制来应对长寿风险;“趋利”主要是积极主动的设计相关的制度,如生育政策的调整、延迟退休、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以及充分利用理性行为人的“未雨绸缪”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人力资本投资动机,充分利用“第二次人口红利”带来的机遇来开拓经济增长的源泉,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做大经济蛋糕的方式来形成应对长寿风险的长效机制。
著作将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响应有机结合,厘清了预期寿命延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理,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创新,丰富了人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同时也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了政策参考。
作者简介:汪伟,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消费与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计划等;兼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口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经济影响,消费(储蓄)与经济增长,宏观调控与供给结构性改革,延迟退休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养老金运行机制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二十多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Applied Economics、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期刊、重要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第五、六次全国财政理论优秀成果奖”,“第十一、十三届、十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 来源: 编辑人:
- 关键词:
-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