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学人 / 社科学人
    王建革
    2023/5/29 16:55:40    点击量:3057
  • 王建革,男,1964年生,农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农业史和环境史研究。二次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2009年第一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变迁史研究》09&ZD068(结项时间:2016年8月)。2018年,第二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20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环境对运河及圩田体系的影响》 18ZDA178。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的文章达20余篇。论著4部,分别是:《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三联书店,2009年8月;《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9-20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江南环境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著作《江南环境史研究》入选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8年,《江南环境史研究》在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17)评选中,获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一等奖。


    王建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生态环境史的研究,分别对内蒙、华北和江南地区的环境史有系列的研究。在农牧交错带,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大运河区域的河道与水文有着系列的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王建革在《思想战线》2017年第1期的论文“水文、稻作、景观与江南生态文明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利用古代活水周流的技术,改良江南的水环境的观点。此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8期转载,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进行了摘引。随后,王建革进一步把江南的活水周流的经验体系进行了总结,成果发表在《江南“活水周流”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65-75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4期,第69-70页。王建革认为古代的活水周流,可以应用到现代的江南水利实践之中,这一观点现代被水利部以及江苏和上海的相关水利学界的人士所重视。上海水利规划研究院的赵敏华和上海师范大学的陶康华先生给予很高的评价。在最近的一系列关于太湖地区古代水文与水利的研究中,王建革对太湖东部长三角地区的溢流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的分析,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水利学界的关注。王建革认为:太湖以东地区是江南的核心地区,这一地区的水环境为溢流环境,运河水道和圩田水利密切相关。长三角这种对轭状的冈身和溢流局面,是天造地设的生态系统,古人因势利导,形成塘浦圩田的水网水文系统和稻作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在现代工业与现代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也应该从这个系统内部寻求解决方案,因为几千年以来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其自稳能力。现代长三角特色乡镇体系建设和水污染治理,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古代的水利经验,在一定程度恢复活水周流,由此改善水质和生态廊道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古典江南的特色。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