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学人 / 社科学人
    朱志荣
    2022/3/7 17:39:12    点击量:9735
  •    朱志荣,男,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等,《中国美学研究》主编,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部分论文曾经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等。先后出版过《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10余部,并主编“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以及教材《美学原理》,主编《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八卷本等,其中《中国艺术哲学》被翻译成德语、韩国语、英语和俄语出版,《中国审美理论》被翻译成英语出版。主要学术成果曾获得2013年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7)著作类二等奖,2020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朱志荣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长期致力于以西方美学理论为参照,在全球化语境下挖掘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资源,建构具有民族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当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的美学和艺术理论体系,力图推动中国美学走向世界。近年来,朱志荣教授提出“美是意象”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鸣。他认为意象思想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力图在建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理论。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感物动情,主体之意与外在物象、事象及其背景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能动创构的,体现了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瞬间统一。意象作为美的本体,是生成的,不是预成的,具有动态生成性、恒新恒异性,从而突破了实体性理论思维的局限,对于我们深化意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