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成果

周正柱:以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4/1 17:23:21                 点击量:732

  • 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作为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具有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作用。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两者并存,区域间、所有制间、部门间的制度性分割比较明显。有关研究表明:相较于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整合明显滞后,劳动力市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即为其突出表征之一。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破除劳动力和人才在城乡、区域和不同所有制单位间的流动障碍,需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要素流动。歧视性户籍制度是约束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加剧城乡二元体制分割、制约劳动力市场整合的重要障碍。因此,应当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破除制度壁垒,增强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助推劳动力市场整合。一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优势。深化“互联网+政务”在线服务,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社保信息、异地贷款信息、房产信息和预约服务的互联共享,推进公积金服务事项标准化、协同化,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合理流动。二要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机制。建立健全长租房市场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政策性租赁住房供给,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住房租赁市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监管制度,弥补市场机制失灵情况,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破除区域性壁垒。不同的社会保障缴费标准、不清晰的异地医保政策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会加大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阻碍劳动力跨区域转移。为此,应当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破除区域性障碍,以社会保障一体化促进劳动力市场整合。一是畅通养老保险接续机制,助推“异地养老”“多城养老”常态化。应当尽快建设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养老服务统一标准和加强统一管理,打破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壁垒,强化异地养老互认互通机制。二是构建异地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就地看病、就地结算,并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推动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三是推动社会保障管理从异质性向同质性转变,使得跨区域流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待遇不低于本地劳动力,最终实现区域性一体化。  


    改善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结构。差异的人力资本存量会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失当,不利于劳动力市场融合发展。为此,应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扶持力度,提升人力资本结构,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深化人才机制统筹规划,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统一平台,完善以“跨域、互认、共享”为特点的人才管理机制,破除区域间政策性的人才使用壁垒,助推人才市场一体化。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准入机制。从流动人口来看,建立制度化、精细化流动人口管理控制系统,加大流动人口职业素养、技能培训力度,健全流动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挂钩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
         

    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增强就业服务功能。不合理的劳动力就业权益维护体制和教育培训体系会造成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损害就业市场服务功能。为此,应当加快创新劳动力市场服务机制,形成服务与功能一体化新格局。一是强化就业信息化建设,搭建就业服务的异地共享长效机制。加快构建集职业咨询、创业指导、职前培训、劳务派遣、失业登记等于一体的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就业市场信息实时监测分析系统,精确分析市场供求信息,搭建劳动保障服务一体化平台。二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体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应实施全覆盖和动态化相结合的网络化监督模式,创新劳动仲裁、劳动监察机制,自下而上畅通劳动保障监察举报体系,形成强有力、透明化的社会监督机制。三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长效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重视对农村劳动力教育与职业培训,降低城乡劳动力差距,提高就业服务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减小城乡人力资本结构的扭曲度,进而弱化城乡工资收入差距,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2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