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国家项目成果简介

文化气质与文化竞争力关系的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9/20 15:27:33                 点击量:2223

  • 课题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课题名称:文化气质与文化竞争力关系的哲学研究

    负 责 人:崔平

    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批 准 号:18BZX014

    《文化竞争力批判——关于文化气质和文化竞争力关系的哲学研究》的形成,是在扬弃以往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化本体论的已有研究成果《有限意识批判》、《文化模式批判》为根据,对文化竞争力作出的严格逻辑分析。其目的是彻底把握文化存在的基本规律,清晰描述文化竞争力的构成,从中发现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方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现代化作出贡献。


    全书分四个部分,即引论、演绎文化气质、预卜文化的竞争命运、文化竞争力。


    在“引论”部分中,通过全面概览世界历史上各种主要文化和重要文化现象,观察到或者说猜测到存在一种类似人的人格气质的现象即文化气质,而且它与一种文化的生存竞争力有关。但是,从严格逻辑的审视眼光中,这种感性认识是模糊的,缺乏理性确定性和必然性。为达到对文化气质和文化竞争力的存在以及二者关系的理性确证,展开了对认识类型和认识方法的逻辑分析。在“哲学思维样式的逻辑发现与哲学文化学的权利”部分中,通过对哲学思维的综合式演绎样式的发现,找到了能够满足揭示文化气质和文化竞争力本质的认识方法。其要点为,按照元哲学分析,把追问文化气质和文化竞争力的认识,规定为离开文化现象而从作为文化存在最高根据的意识存在开始,在普遍意识存在结构的制约下,不断纵深分析和发现文化的相关存在属性,在综合式演绎思维结构对认识完备性的保障下,搜索和发现文化气质和文化竞争力的本质要素。作为哲学研究,这一工作的特点在于,它不像通常的文化哲学那样,用一种现成的哲学理论去套用文化现象,而是在哲学认识的期望中使用哲学思维方法去直接地接触和分析文化现象,从中建构一种文化哲学理论。简言之,它是哲学文化学而不是一般常见的那种文化哲学。


    在“演绎文化气质”部分中,主要借助关于文化存在的本体论相关论断开展对“文化气质”的逻辑搜寻。文化是意识的创造物,因此必然在意识的存在规律中有其最高根据。意识存在具有概念式存在结构,包含普遍必然内容和偶然特殊内容,它规定了意识存在方式,即要求建立概念式普遍必然存在关联,因而概念内容对偶然特殊内容具有同一化作用,即要求所有相关特殊内容都按照概念内容的内在要求而作同一存在形式构建。这便是文化生成的意识基础。所谓文化,就是面对特定存在情境时,意识主体加以认识和处置而展开存在建构的习惯性主观选择,在其中,包含对一种构建方式的执着态度、自然倾向和眷恋维护。也就是说,文化内容在逻辑上具有概念特征。而按照意识的存在统一要求,诸文化内容间要建立互相关联和统一,形成文化世界。在具体的文化建构过程中,由于特定内容间的关联具有发生上偶然性和逻辑上的关联方向的多元性,一个普遍内容制约诸普遍内容的结果相应地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文化建构内容也具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给文化带来重大影响,使其对具体文化内容的属性无法确立必然论断,只能主观地赋予其存在地位。就此,文化存在带上了某种特殊的自我意识,即文化概念的诸要素(对存在构建方式的态度化、自然倾向、眷恋维护)向特定文化内容的不确定投射。它们包括文化情绪、文化器宇、文化意志,三者共同构成文化气质。面对文化内容的特殊性对文化概念所作出的抽象决断,是文化经验建构中的一种无形品格,它塑造一种现实文化存在的风格,构成文化存在的可感气质。所谓文化气质,就是根据文化内容特殊性对文化概念作出的自由变样所造成的作为文化建构前提的一种文化的普遍存在特征。它具体表现在文化概念的内涵中,沿文化态度、文化构建的自然倾向和文化的维护眷恋三个维度绽放,其情形为,在缺乏确切根据的条件下,把偶然性自由地独断为某种确定性。所谓文化情绪,就是没有可靠理性根据地对可能的文化内容主观任意地评价其存在偶然性而采取特定对待立场。所谓文化器宇,就是文化对先验世界概念的经验领悟和应用水平,表现出它对存在的世界边际的追求和胸怀,决定这种文化的世界发展可能性,是潜在的存在建构和扩展能力。文化器宇是沉浸在特定文化这一有限世界中而对世界概念的追求,带有特定文化的内容特殊性烙印,是对文化的世界性的一种际遇和自然理解,表达特定的文化理想。所谓文化意志,就是在对文化的存在有效性确认缺乏可靠根据条件下,作出关于文化的存在真理性的某种程度的独断。文化气质携带一种文化的对已和待他的特殊方式。


    在“预卜文化的竞争命运”部分中,以作为文化根据的存在概念、世界概念为基础,说明文化世界建构的多样性,阐述了文化观念的多样化必然性和文化在存在上的必然多样性。文化的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虽然是经验现象,但在本书中按照意识的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的普遍意识发生原理为根据,被理性地描述为具有同一认识结构的存在确认,正是在对同构的确认而非在内容的认识中达到互相间的“同类”意识。这种同类意识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以存在目的的同一意识和对存在的占有竞争意识为内容。这必然引起文化间相待问题。在不同文化气质的作用下,异文化间有不同的相待方式,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冷淡;可能是关切,也可能是藐视;可能是竞争,也可能是霸凌。但无论如何,按照文化的本性,竞争是文化间的必然归宿,文化相对主义仅仅是一种政治性空想。

    在“文化竞争力”部分中,意识存在结构、存在概念、世界概念成为讨论文化竞争力的基础。文化竞争发生于主张自己文化身份的不同的存在建构方式争夺对存在对象的存在建构控制权之时,根源于文化概念所内在的世界概念的逻辑一元性和存在概念的逻辑统一性,以及意识存在单一性所决定的存在构建方式独占性。因此,不同文化存在的同一先验根据是文化竞争的发生基础,差异的文化内容争夺对同一先验根据的占有是其表现。进言之,文化竞争也就是争夺关于文化概念的排他充实权。在文化竞争中,不同文化存在就是要通过各自对文化概念的体现的比较优势,来实现对自己文化身份合理性的现实维护。由于文化概念在其存在中与存在概念和世界概念相牵连,所以文化竞争也就是在特定文化存在中发现与文化概念、存在概念、世界概念的同一或者说兑现程度。一种文化包含的特定文化气质、特定存在成就、特定世界化关联所具有的相应先验概念的属性,决定它接近先验文化概念的程度,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中就是进行关于这种接近程度的比较,依据取得的相对优势而获得文化生存权。所谓文化竞争力,是文化竞争中由一种文化的特定经验存在即特定文化气质、特定存在成就、特定世界化关联所蕴含的合其先验根据即文化概念、存在概念、世界概念的一般性质和量化程度,并在互相间关联作用中生成关于自己文化存在的特定存在权利,具有存在权利比较优势的文化获得文化生存权。文化竞争根源于文化的经验建构的偶然性及其一系列逻辑后果。没有偶然性,各种文化建构活动就会自然契合相关先验概念而必然具有统一存在性,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存在概念下的存在冲突,因而经验与先验合一,一切文化都能达到必然理解和认同。恰恰是偶然性阻断了不同文化内容的世界一元性的理性可理解性和可确认性,衍生文化间的冲突逻辑,既在存在论上也在认识论上把不同文化推向冲突态度的合理化轨道上。相应地,文化竞争力也是一个被偶然性触发的概念,假如特定文化气质与文化概念、特定存在成就与存在概念、特定世界化关联与世界概念之间的关系都是可必然确认的,并且三者之间是齐一协同的,那么不同文化的特定文化气质、特定存在成就、特定世界化关联就会具有相同或互补的先验存在意义,因为在必然性中预设了不同文化存在的绝对先验意义和价值,从而绝对地辩护自己的存在权利,不存在包含文化内容取消可能性意义的所谓文化竞争力。文化竞争力说明的不是特定文化的永久存在权利,而是走向更圆满存在的文化更替过程。文化竞争力概念所包含的对存在概念的追求和争夺,设定了文化存在间和相应的文化竞争力间的关联和发展关系。这使得由文化竞争力概念的内在否定环节所逻辑拟设的文化竞争力连续流动序列,不再是外在的机械排列,而是蕴含着特定存在属性,具有独立的统一意义。当文化竞争力在连续意义上关联着发展基因时,意味着它已经不仅仅属于特定文化构建内容,而是被提升为在不同竞争力的文化间的存在决裂和创造性诞生意义上的文化创造力。所以文化竞争力不带有为片面追求特定文化存在的凝固性胜利而授权的意义,它支持的不是特定文化存在本身的存在,而是其中的先验存在意义。从文化竞争力概念中不能发展出如下结局:某种特定文化篡夺存在概念地位而成为目的化身,从而披上理想盛装而拒绝文化变革,封闭新文化大门。文化竞争力概念的逻辑效果是设置了一个永恒竞争处境,即存在概念否定一切给定文化经验而超验地预设新的可能文化竞争,而且文化的现实建构活动无法打破这一逻辑。文化竞争力就是拥有存在概念和创造存在方式的智慧的人,以特定方式创造文化的能力,其竞争意义首先是个体自我基于对文化竞争力序列的自觉而对特定文化采取自我否定态度并拟设和追求更高竞争力的文化,其次才可能以此为基础,接受和实现人之间的文化竞争。拥有健全文化竞争力意识并具有强大文化智慧的人,即使没有遭遇他者文化也会保持足够水平的文化竞争力的理性躁动。因此,深入地看,文化竞争力的表现有两种方式,即人的文化创造智慧的内在性自我超越和人与人之间的存在使者身份竞争。本书最具特点的是,把文化竞争力规定为文化气质、文化成就、文化世界之间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并分别对三者进行了严格的逻辑分析,最终确定了关于它们的文化竞争力贡献的函数关系,使文化竞争力有了明确的评估指标并树立起相应的量化把握观念。


    本书践行了综合演绎方法,面对文化反思这个复杂问题成功采用方法论上的去中心认识方式,有效地规避了“某某中心主义”的嫌疑,赋予论断以方法论上的普遍有效性,大大增强了其对话控制力量。而在理论观点上,它所得出的文化竞争力是对存在概念的实现者身份的争夺和占有这一论断,能够深度扩大文化评论的视野,开放对文化现代化的崭新理解。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2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