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成果简介】《急就篇》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6/11 15:20:15                 点击量:4407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急就篇》(又称《急就章》)是汉代史游编撰的启蒙教材。按照南宋学者王应麟的说法,其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其一,“姓氏名字”,罗列了汉代常见的132个姓名;其二,“服器百物”,共列举了600多种名物;其三,“文学法理”,包括职官、制度、刑罚等内容。《急就篇》内容丰富,被视为一部汉代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于研究汉代语词、姓名、名物、历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往《急就篇》文本的整理与研究尚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急就篇》异文的搜集与整理不全。前人对该书的校勘意见不少,但他们所使用的版本只有少数几种,不能充分展现不同流传系统的《急就篇》的版本特征,甚至有的学者所使用的底本就不是善本。(2)出土《急就篇》文献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些出土文献提供了前所未见的《急就篇》古本,保存了《急就篇》部分文字的原貌,值得重视。(3)前人校勘意见未能全面整理。前人的校勘意见散见于各处且观点常有不一致之处,迄今未见有学者加以搜集、辨析。(4)学界迄今只有颜、王注《急就篇》的影印本,使用不便,尚缺乏全面整理的《急就篇》点校本。
        早在1962年,沈元就在《急就篇研究》一文中指出:“自《急就篇》产生至今,全部的研究成果,第一,没有超出过考订笺注的范围,没有展开过系统的整体的考察;第二,即使考订笺注,也还远未达到准确精密的程度。”可以说,这一判断仍然符合《急就篇》的研究现状。
        本课题是对《急就篇》文本的全面整理与研究,可以弥补上述缺陷。

    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报告的主要內容是利用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的各种《急就篇》材料,整理出一份汇集前人校勘成果的《急就篇》正文的汇校本和较为可靠的颜王注本《急就篇》的点校本。
        本报告先对历代的《急就篇》版本进行一番梳理,将之分为校勘注疏本、书法碑帖本、出土文献本三大类进行分析,并选择其中的一些关键版本绘制《急就篇》版本演变示意图以说明其传承。在此基础上,本报告首先选取今存《急就篇》版本中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尤其是不同流传系统的关键版本和迄今已公布的所有出土《急就篇》残本)加以校勘,较为充分地反映《急就篇》异文的情况。具体而言,本报告以《丛书集成》影印《天壤阁丛书》颜王注本《急就篇》(商务印书馆1936年)为底本,以《玉海》附刊颜王注本《急就篇》为对校本,以松江本等七种传世书法碑帖本,居延汉简、敦煌汉简、东汉砖刻、东汉墓砖题字、魏刻石经古文、吐鲁番真书古注本、吐鲁番真书白文本、楼兰出土晋代残纸、吐鲁番出土残纸等八类十四种出土文献,以及罗愿、钮树玉、孙星衍等人的校勘记所引异文作为参校,对《急就篇》正文进行校勘。
        在对《急就篇》正文进行逐字逐句的校读并罗列异文,以及准确释读出土文献文字的基础上,本报告对散见于各处且观点常常不一致的前人校勘成果加以搜集整理,并大致按照时代先后排比转录,作为“集校”,展现了《急就篇》文本整理和研究的学术史。然后,本报告以“今按”的形式或对前人的校勘意见加以取舍、择善而从;或提出自己的校勘意见,并加以论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诸家意见不一所带来的纷乱。本报告遵循古籍整理的原则和规范,并充分吸收古文字学和俗文字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古文字、俗文字和章草的字形对《急就篇》的诸多异文进行辨析取舍。这些工作的成果即《急就篇》正文的汇校本。
    同时,本报告还以《丛书集成》影印《天壤阁丛书》颜王注本《急就篇》为底本,以《玉海》附刊颜王注本《急就篇》为对校本,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海盐张氏涉园藏明钞本颜师古注本《急就篇》对颜王注文进行校勘(末种仅用于校勘颜师古注文),不仅核查引文起止,为全文加上了新式标点符号;而且辨析异文,做出取舍并加以论证,整理出了一份较为可靠的颜王注本《急就篇》的点校本。
        本报告采用古籍整理的通行研究方法:以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罗列异文和集校,并以按语的形式加以辨析。同时,本报告还结合使用古文字学和俗文字学的字形比勘和偏旁分析等方法。在具体操作上,本报告的校勘记比一般的古籍整理著作要详细得多,以便充分展现《急就篇》异文的情况。
        本报告通过认真细致的校读,汇集《急就篇》不同流传系统的代表性版本的异文;通过广泛搜集和整理,汇集前人对《急就篇》的校勘意见;在吸收前人校勘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出土《急就篇》残本,对该篇异文进行辨析取舍。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急就篇》的复原研究,并为学术界提供一份更为准确的文本。
        本报告具有如下创新之处:(1)本报告所搜集的资料较前人丰富得多,无论是校本的选择、异文的整理还是已有校勘意见的搜集,都远远超过前人;(2)本报告充分利用出土文献中的《急就篇》残本,并结合古文字学和俗文字学的最新成果来释读出土文献,结合大量古文字、俗文字和章草的字形来辨析异文,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复原《急就篇》的本来面目。(3)本报告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颜王注本《急就篇》进行全文校勘的著作,可以填补学术界的空白。
        本报告附录《出土〈急就篇〉文献专题研究》通过对出土散见《急就篇》资料、《肩水金关汉简(伍)》所见《急就篇》残简、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古注本《急就篇》等三宗(类)出土《急就篇》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从而为《急就篇》的古文献新证乃至秦汉古籍的新证研究提供了较为典型的例子。其中,本报告还附带讨论了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将《急就篇》文字用于习字和编号的历史。
        目前发表的八篇文章都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其中一篇因《中国文物报》的体例未标注项目名称),也都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密切相关。

    课题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以往的《急就篇》校勘,过于琐碎零散,不够全面;整体上也较为粗糙,不够精密;对出土《急就篇》新材料也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报告充分利用传世和出土的《急就篇》文献,对颜王注本《急就篇》进行全面的校勘和研究,整理出一份较为可靠的校本,为学术界使用《急就篇》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文本。
        本报告的部分内容曾做过专题演讲,如2015年10月8日,本人以《〈急就篇〉人名校释与相关问题研究》为题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演讲。2016年7月10日,本人以《先秦秦汉的蒙书》为题,在静安书友汇做“文汇倾听·人文讲座”的演讲。
        本课题的部分阶段性成果亦曾在多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与同行学者进行了有效的交流讨论,推进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如《河南平舆出土两汉封泥拼缀十四则》曾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等主办的“纪念容庚教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2014年10月9—13日)上宣读;《读北大汉简〈苍颉〉〈节〉〈雨书〉等篇丛札》曾在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陈振传基金汉学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2016年4月7—11日)宣读;《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重文号的漏抄与误抄》曾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2016年10月21—23日)上宣读。
        上述阶段性成果中,《河南平舆出土两汉封泥拼缀十四则》一文获得第一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三等奖;《据北大汉简拼缀、编排、释读阜阳汉简〈苍颉篇〉》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H1 语言文字学》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此外,本人另有四篇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


    课题批准号:2014ELS002
    课题名称:“《急就篇》整理与研究”
    最终成果:同名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传官  复旦大学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2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