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市社科规划课题

【成果简介】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整合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 14:42:18                 点击量:4932

  •     一、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整合和开发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

        2. 整合和开发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有利于传统体育养生资源的优化整合。

        3. 整合和开发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有利于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

        4. 整合和开发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有利于指导人民群众的养生实践。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1.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分析:从文献学与社会学等视角出发,按照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从《引书》《马王堆导引图》《养性延命录》《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云笈七签》《道枢》《三元延寿参赞书》《遵生八笺》《修龄要旨》《赤凤髓》《道藏》《医学入门》《老老恒言》《寿世青编》《内功图说》《寿人经》《延年九转法》等典籍中对45种功法技术运动规律从技术动作姿势、次数、结构、方位、时辰、内容类型、行气方法、完成肢体部位、主要使用技法、涉及穴位、辩证施治等方面以下方面进行系统的挖掘与整理。

        45种功法技术主要为:《引书•导引法》《马王堆导引图势》《导引经》《内解•导引法》《五禽戏》《诸病源候论•导引法》《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摄养枕中方•导引》《赤松子导引法》《宁先生导引养生法》《虾蟆行气法》《龟鳖等气法》《噏月精法》《彭祖导引法》《王子乔导引法》《玄鉴导引法》《服气精义论•导引》《服气精义论•服气疗病论》《众妙篇•七气之诀》《神仙救世却老还童真诀•导引有法》《修养脏腑法》《六气治疗法》《脏腑导引法》《灵剑子导引法》《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婆罗门导引十二法》《八段锦导引法图》《去病延年六字诀》《四季却病歌诀》《导引却病歌诀》《十六段锦法》《却病八则》《五禽书》《圣真秘传四十六长生图诀》《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导引诀》《导引八法》《曹氏导引术》《十二段动功》《十二段锦》《分行外功诀》《易筋经》《寿人经诀》《延年九转法》。

        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动作主要包括站势、坐势、卧势、蹲势与悬挂等基本姿势,技术动作中左右、上下与前后结构构成了动作设计的主要结构,功法技术动作习练时辰选择在丑时与寅时居多,技术动作主要包括徒手、行气、器械、存思等不同动作类型,技术动作行气方法主要以鼻纳气、不息、咽气等为主,每式技术动作完成一般需要1-4种主要肢体部位参与完成,技术动作中主要常用技法包括咽津、叉手、伸腰、叩齿等,技术动作中涉及穴位主要包括丹田穴、涌泉穴、膊井穴、解溪穴等,技术动作辩证施治主要针对头部、躯干、四肢、脏腑等展开。根据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统计结果,研究认为功法技术习练坐立卧三势宜均衡交替,丰富坐功加强卧功为要;凡导引三七行气宜五七,摩三咽三叩三鸣天鼓三;左右上下前后侧转多为,内外屈伸俯仰勤习为妙;东向南向导引北向行气,向日向阳明坐立卧为好;子丑寅时三辰行功慎为,卯午酉时三辰行功为宜;导引行气存思三功同行,仿生导引器械运动辅助;行气调息吐纳亦轻无声,鼻纳鼻出口纳口出为主;手功足功行功导引之根,腰身协调口鼻行气宜行;叩齿咽津伸腰叉手常行,摩摇振鼓按挽拓举并进;引泥丸摇天柱常行常为,摩丹田擦涌泉宜多宜密;目耳颈腰腹胸手足常引,脏腑气血筋脉骨肌常疏。

        2.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分析:从逻辑学与分类学等视角出发,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新编九套功法出发,对九套功法活化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对现代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解。通过对健身气功功法技术活化理念、活化源流、活化特点、活化内容、活化流程等进行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存在诸如养生典籍种类数目繁多,功法技术分布广重复多;典籍功法技术活化成套,系统挖掘整理内容较少;典籍功法套路层出不穷,功法活化程序缺少规范;典籍功法功效论证充实,健身机制探析缺少研究典籍功法套路活化繁多,基本技术体系建构缺失等主要问题。根据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功法技术活化应进行典籍功法横向纵向比较,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筛选标准;系统挖掘整理典籍功法技术,建构典籍功法技术数据系统;规范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程序,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理论框架;论证功法技术动作健身机制,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科学体系;提炼典籍功法基本技术内容,建构典籍功法基本技术体系。

        本研究根据对功法技术活化经验总结,提出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应遵循原真性、针对性与时代性原则;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方法主要包括复原法、提取法、借鉴法等方法;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内容主要包括理念内容活化、动作内容活化与套路内容活化等;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程序主要包括选定主题、实证分析、内容设计、功法论证、科学试验等程序;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目标应朝着技术动作分解化、技术动作层次化与技术动作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3.统体育养生心法的开发—以太极拳为例:根据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注重“内炼内养”、讲究“先在心,后在身”的特点,以“象思维”为视角,挖掘养生心法的理论基础、文化背景,对养生心法的概念、特点、作用和方法等体系进行开发构建。

        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的身体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的身心二元论,认为人的身心是整体合一的。“身心合一”是以心使身的前提条件,若在西方的身心分离且互斥的思想观念下,则不存在产生“养生心法”的土壤。中国传统的“心的文化”是太极拳心法的活水源头,没有“心的文化”就不能形成养生功法“重心”即“先在心后在身”的特色。“唤醒‘象思维’,中止概念思维”而达到“物我两忘“之境作为养生心法修炼的核心主旨。养生心法指与养生功法动作相配合的以“立象尽意”为基本法则的进行身心整合、提升境界的心得方法及其规律的总称。在养生修炼中修身与修心互不可分,养生心法是身心合一的桥梁,具有沟通形上形下的中观性质,有着区别于现代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入手于心,成就于身”的指导思想和修炼路径之上。养生心法的构建模型包括提取动作特征、观物取象和“体象”三个环节,其取象素材包括点、线、面、体,以至自然万物一切可以利用的对象。养生心法的应用有六个原则,即“用意不用力”、“同焉者和”、“得意忘形”、“以意导势”、“在意不在气”、“把握分寸”。养生心法的训练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其中站桩训练是最基础的核心环节。太极拳心法的训练和应用都是“象思维”的具体运用。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我国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同时又是纷繁复杂的,存在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现象。通过本研究对其进行筛选、整、合开发,提炼养心的理论与方法,起到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作用,达到优化整合的效果,这对不管是养生实践,还是后继学术研究都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对于养生实践,可以帮助参与锻炼者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择适宜的锻炼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更有效的锻炼效果,真正做到内外兼修、身心兼练,提高锻炼效果,促进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对于学术研究,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是可以引导后来者对“象思维”、“心法”在养生领域的展开更为广泛的研究,丰富学术研究素材,拓展学术研究视野,从而产生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研究可为日后功法内容的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奠定基础。数字化保护方法所具备的技术方法多样、保护及时、传播范围广、管理科学化与精确化等特点,能够为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外,本研究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进行梳理整合,对相关技术进行的活化,对养生心法进行的开发,也有利于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建设。

        2.社会影响和效益: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健康危机的爆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通过本研究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进行整合开发,可以为广大民众筛选、提供操作方便、功理明确、功效明显的优秀功法及其核心技术,尤其是养生心法的开发,可以帮助民众把健身提高到养心的高层次,指导他们修养心性、完善道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根本上缓解由于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心理失调而导致的亚健康问题,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在应对老龄化、解决健康危机,提高民众幸福指数,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进而加快中国梦等方面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课题编号:2014BTY003
    课题名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整合开发研究
    成果名称: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整合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负 责 人:虞定海    上海体育学院
    课 题 组:李圣,范铜钢,王会儒,张平安,陶朔秀,吴攀文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2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