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通知
    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申请
    “中朝关系:俄国与东欧国家的解密档案”前期公示
    2013/5/8 14:01:28    点击量:12243
  •     按照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通过的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申报材料及课题组成员的详细学术背景材料将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予以公示,请相关专家学者广泛评议,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期后,将组织学科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来函请寄:上海市高安路17号301室(200031)。



    课题名称:中朝关系:俄国与东欧国家的解密档案

    申 请 人: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价值

        朝鲜半岛自近代以来就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冷战时期,具有相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中朝两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战略而结成了“同盟”关系。这一同盟关系,经过朝鲜战争的洗礼,进一步凝结为鲜血铸成的“血盟”,一直持续到如今。然而,在中朝关系的历史传统中,除了上述“革命友谊”和“兄弟情谊”因素之外,更多的是被这些因素掩盖和遮蔽的冲突、矛盾。比如,在朝鲜战争期间,两国之间并非显现出来的那样亲密无间,在朝鲜统一、志愿军指挥权、三八线以及停战时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严重的分歧。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对朝鲜重建给予了超出自身国力的支持,援助朝鲜的力度大大超过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然而,金日成在公开场合强调的更多的是“自力更生”,很少谈及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在中苏分裂、中国文革等重大历史节点上,朝鲜都力图在苏联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获取最大的利益来满足其政权内部稳定和国家生存的需要。

        中朝关系的另一面之所以能够被认识到,与历史档案的解密是分不开的。正是冷战结束以来不断解密的俄国、东欧和中国档案,使我们得以看清在中朝“兄弟般友谊”的背后,国家利益的纠葛、意识形态的分歧一度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两国关系龃龉频生,甚至是矛盾重重。

        从现实的角度讲,在目前复杂多变的现实国际政治中,朝鲜半岛不仅关系到亚太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更涉及到中国与美国、俄国这样的世界大国和日本、韩国这样的邻国之间的关系,朝鲜政府的行为和半岛的局势本身也是中国要应对的最重要的周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然而,中朝关系并未走出冷战时期形成、固化甚至被“神化”的国家间关系模式,依旧沿着“非正常的现代国家关系”继续。在历次朝核危机、朝鲜政权更替及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作为大国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被朝鲜局势所牵制、拖累,不能完全实施能够反映自身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朝鲜问题几度成为中国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和世界大国关系的障碍。中朝关系欲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首先应该从理清中朝关系的历史入手。只有搞清楚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把握住了这些重大事件反映出的中朝关系的一般规律,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为 “再认”并正确处理中朝关系的现实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

        就冷战史研究而言,20世纪90年代在文献上的最大机遇是苏联解体后俄国档案的解密和公布,以多国档案比较研究为基本特征的冷战史新研究因此而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亮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俄国档案的解密进程受阻,而相比之下东欧各国档案解密和公布的进程急剧加快。从史料角度看,今后一段时间东欧国家档案文献的整理研究将成为冷战国际史研究取得第二次重大进展的主要推动力。目前,在俄国、东欧国家和中国,尚未有专门围绕冷战时期中朝关系进行档案整理和出版的工作。但在上述国家中已出版的有关中苏关系、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以及朝鲜战争的专题档案集中,有大量涉及中朝关系的档案,将这些档案进行提取、整合并出版,将为我国学者研究中朝关系的历史提供较之以往大为丰富的史料,这无疑会带动中国的冷战史、边疆史和朝鲜历史研究水平的提升,同时促进相关学科的中青年学者的成长。本课题将以冷战时期中朝关系的俄国、东欧国家档案收集和整理为主要内容,力图使最终成果全面反映中朝关系的历史,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前所未见的史料,并达到国际学术界的前沿水平。


    二、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重点和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朝关系的发展为主线,按历史阶段设置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包含若干问题导向的专题,以专题为单位收集、整理相关档案,最终合成为体现中国学者视角的综合性、系列性、多卷本历史档案文献集。以此为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拟分为以下4个子课题:

        1)第一阶段,1945—1949年。在各自夺取和建立革命政权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劳动党互相帮助,携手合作,双双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朝之间形成“唇齿相依”的关系,在历史上传统的地缘因素中,注入了革命和“兄弟”的元素。

        2)第二阶段,1950—1956年。在朝鲜战争时期,中朝领导层之间冲突迭起,关系紧张,在朝鲜统一、志愿军指挥权、三八线以及停战时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严重的分歧。朝鲜战后重建过程中,尽管中国是援朝最多的国家,但并未获得朝鲜政府应有的尊重,反而在撤出志愿军、延安派等问题上龃龉不断。

        3)第三阶段,1957—1965年。波匈事件后,中、苏注意力转向欧洲,且两国关系渐趋恶化,朝鲜在中苏之间左右逢源。金日成个人权威得以树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立场的改变。1957年底毛泽东改变对金日成的态度,表示同意其国内政策,撤回在朝志愿军,中朝关系有所改善。

        4)第四阶段,1966—1969年。勃列日涅夫执政以后,加大对朝经济和军事援助力度,金日成对苏联的态度随之缓和。接着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极“左”的外交路线把朝鲜劳动党也作为修正主义加以指责和批判,朝鲜迅速倒向苏联。中朝关系由此一落千丈,很快便从高峰跌入谷底。

        本课题的重点是以中朝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为线索,既兼顾各个时期中朝关系不同的特点,又要凝炼出冷战时期中朝关系的一般规律。对俄国和东欧各国档案文献中有关中朝关系的部分进行系统发掘和整理是本课题的特色,也是主要目标所在。本课题将把握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向,积极主动地获取冷战史研究的最新资源,争取领先于国际学术界,率先完成中朝关系多卷本档案文献集。

        本课题的难点首先是语言问题,俄语档案还好,东欧国家语言分散多元,涉及八种语言文字,收集和整理工作有相当难度,特别是国内能够熟练运用东欧各小语种的研究人员极少,因此研究队伍的组建需要下大力气,动用多方资源。其二,在原始档案的收集工作中,由于所涉及的国别较多,国情不同,尤其是要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收集,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国外合作方交流磨合。其三,对原始档案的整理工作来说,由于资料的分散,缺乏系统性,需要按照专题设计花大力气进行甄别、选择和分类。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1)首次集中整理和翻译冷战时期有关中朝关系的档案文献。无论是从国外已出版档案集中的档案进行提取、整理,还是从俄国、东欧国家档案馆中收集,国内以往都未开展过此类工作。即使在国际学术界,本课题亦具创新意义。

        2)在组建研究团队方面,本课题努力贯彻学术研究“走出去”的方针,通过组织国际学术团队开展档案收集工作,加强中外学者在该研究领域中的交流合作。

        3)从中国学者的学术视角,按照战后中朝关系发展的客观进程,重新审视中朝关系若干历史问题,更加全面地理解影响中朝关系的国际、国内因素。本课题将在档案收集整理基础上推动相关后续研究的展开,为中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创造条件。


        本课题已完成的成果是三卷本《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这套史料集集中收录了有关朝鲜战争的俄国档案 554 件(另有 100 多个附件),就其数量而言,远远超过了目前散见的俄文、英文和韩文文件。就其形式而言,这些档案大多是苏联、中国、朝鲜三方领导人及相应机构之间的往来电文、会谈纪录,苏共和苏联政府从中央到各主管部门的会议纪录、决议草案、请示报告及情况通报,苏联驻中国和朝鲜使馆与国内相关部门往来的电报、信函等等。这套史料集的出版大大推动了国内的朝鲜战争和中朝关系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有关中朝关系方面俄国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题申请人及主要参加者完成的重要课题

        1、课题负责人沈志华教授近年来完成的与本课题有关的项目有:

        A. 科学研究类: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委托项目“中朝关系史研究”,2011年结项;

        B. 资料整理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美国对华情报评估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2008年结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俄国中苏关系档案的整理与研究(1945-1979)”,2013年结项。

        沈志华教授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中国政府奖,且受到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例如:《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09年)和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获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10年)和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获得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2年)。研究成果均有较高的引用和转载率。

        2、其他课题参与者:

        邓峰在研的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遏制与失败的双重困境:冷战时期美国对北朝鲜的政策研究(1953—1976)”;

        陈波参与完成的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冷战起源研究”,在研的参与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朝鲜战争遗留问题研究”;

        崔海智、娜丝佳参与完成的课题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苏关系俄国档案的整理和翻译”,在研的参与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解密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 来源:    编辑人:吴诤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