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成果
    贾鹏飞:厚植人民城市建设文化底蕴
    2024/1/16 14:23:41    点击量:849
  •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城市建设的主人翁。人民城市建设的成效,取决于能不能调动起人民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发挥好人民投身城市建设的主体性。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展现着城市独特的风貌气质,关系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品质高低,具有激发人民动力、广泛凝聚人心的重要功能。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内在要求厚植人民城市建设的文化底蕴,经由增进人民之于城市归属的身份认同、城市与我共同发展的价值认同、城市为民惠民的生活认同,汇聚人民城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延续城市文脉中筑牢集体历史记忆
          
           城市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集体历史记忆的载体,城市的历史文化则是持续葆有这种历史记忆的关键。城市的特色风貌既展现着包括建筑布局等在内的城市外在形象,更内蕴着城市独有的精神内质和品格魅力。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既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筑牢集体历史记忆不可或缺的构成。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汇聚人民城市建设精神力量的重要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以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使命感责任感,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完整地交给后人,传承城市传统风貌、保存城市历史文脉。要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相统一,在城市规划建设、老城区改造、新城开发等方面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融入城市新的建设开发当中,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展现富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独特城市风貌。只有这样,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民才能记住城市留下的记忆,才能记住共同的“乡愁”,才能热切投身到人民城市的建设事业中。
          
           在弘扬城市精神中涵育共同价值追求
          
           城市精神是在城市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的奋斗中形成的,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反映着城市人民的价值追求。作为城市文化的精髓,城市精神对外是城市的鲜亮名片,能够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便于人们感知了解城市风貌;对内则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愿景目标和品格气度,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相应的价值指引,能够凝聚人心、激扬斗志。一个城市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城市精神,有没有大力弘扬自己的城市精神,折射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否深沉厚重,关乎的是人民投身城市建设的激情是否热烈主动。只有精心打造并大力弘扬城市精神的城市,才能在涵育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中聚合起人民参与城市建设的强大力量。
          
           在弘扬城市精神中涵育共同价值追求,旨在建构城市发展目标与个体人生追求的内在关联,以二者之间的高度契合确证“我在城市之中能做什么、要做什么”,通过价值认同激发人民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就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来说,既明确了上海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应当具备的进取状态和包容心态,营造出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社会氛围;又凸显了上海人大气开明的胸襟品质,打牢了践行上海城市精神的群众基础,从而激发起人民与城市共发展、同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海的实践告诉我们,新时代汇聚城市建设的人民力量要大力弘扬城市精神,通过深挖城市文化资源、融入城市发展愿景、展现人民品格秉性,在新的背景下不断赋予城市精神新的内涵特色,同时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注重彰显城市精神,使城市精神真正贯穿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中增进美好生活认同
          

           城市对人的吸引力体现但又不限于物质层面,丰富的文化生活同样是人们喜欢热爱一座城市的重要原因。新时代,高品质、多样性、个性化的文化生活正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对于城市而言,能否满足人民跃升的文化需求,关系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也影响人民建设城市的参与程度。
          
           在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中增进美好生活认同,旨在提升“我在这个城市生活得很幸福”的获得感,通过生活认同激发人民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关键,是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上下功夫。概括地说,就是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产品供给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城市应当坚持文化建设的公共性取向,通过优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拓展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举措,为人民提供范围更广、种类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文化生产的创造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引导方向,通过推动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运用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新兴技术培育文化新业态新场景,生产出既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要,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质文化产品。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提升精神境界、增进城市认同并自觉投身城市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源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只要不断厚植人民城市建设的文化底蕴,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汇聚起人民的磅礴伟力,建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幸福之城。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