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成果
    周武:海派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7/27 17:39:42    点击量:2073

  • 文化传承关乎中华民族的“根脉”,关乎民族复兴的文明根基,关乎文化的创新空间,更关乎文化的主体性。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派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盛,并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独树一帜,得益于开埠以后上海在开放与包容中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又赋予上海都市文化旺盛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生命力,以及海纳百川的襟怀和气度。海派文化洋溢着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为中国固有文化注入更旺健的活力和更蓬勃的生机,成为推动中国固有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磅礴力量,这种能量具有开放、包容和创新三大特质。

          

    开放是海派文化的第一大特质,也是上海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开埠以后,上海全方位开放。这种开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外国人可以到上海租地建屋、贸易经商,更重要的是其确立了一整套体制,确保开放可持续。开放,不但使上海快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口岸,而且成为连接中西“两个世界”的枢纽之城。因为开放,上海率先建立了全球性的商贸网络和信息传播网络,借助这个网络,上海把世界带进中国,把中国带入世界。海派文化就是在全方位的开放过程中汲取全国甚至全球的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没有开放的格局,海派文化不可能有那么旺盛的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埠以后,因为文化来源的多样性,上海进一步发展了文化上的包容性,这一点从上海方言的结构中也可以非常典型地反映出来。现在的上海话并不是开埠前上海方言的简单延续,开埠后最初三四十年的来沪移民基本上“各操土音”,上海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融汇各种“土音”而成。民国年间,一位日本学者曾研究过上海方言的结构,他认为上海话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是苏州语系,包括上海、宝山、南汇、昆山、嘉兴、崇明、湖州、无锡、常州、杭州等地方言;第二是宁波语系,包括绍兴、严州、金华、衢州、台州等地方言;第三是粤语系;第四是其他方言,包括苏北方言等。其中苏州语系占75%,宁波语系占10%,粤语系占0.5%,其他方言占14.5%。上海方言的构造如此,海派文化更是如此。

          

    海派文化最突出的精神气质就在于“新”,在于推陈出新,正是“新”赋予海派文化活泼的生命力。当然,海派文化的“新”是伴随融汇而来,是中外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融汇的产物。众所周知,近代上海是个大码头,不仅仅是贸易的码头、经济的码头,也是新知识、新思潮的码头,新智慧的码头。正是借助这个码头,国内各区域的文化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梯航而来,在这里碰面、会叙,也在这里交锋、融汇,海派文化就是在中外文化的碰面、会叙与交锋、融汇过程中孕育出的一种文化新命。没有融汇,就没有海派。

          

    ?

    开放、包容和创新,共同铸就了生生不息、云蒸霞蔚的海派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如火如荼的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重新激活和焕发了海派文化的活力。上海要打响文化品牌,推动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弘扬海派这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气魄和精神。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