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成果
    裘新 金力:为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贡献高校力量
    2023/4/20 14:47:54    点击量:3467







  •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加强基础研究作为重大使命,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贡献高校力量。


    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高校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和范式变革,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是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就意味着新的可能性。高校既要鼓励支持科研人员立足科学前沿、发现新的重大问题,也要鼓励支持他们把科技前沿与重大需求前景结合起来,从重大应用研究中凝练高水平基础科学问题,完善问题聚焦、任务耦合、路径协同、成果集成的联合攻关机制,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效能。二是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基础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石,是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的基础载体。既要给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更多支持,深耕细作、倾心浇灌,激活传统学科潜能,孵化新兴前沿学科,也要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鼓励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构筑学科发展新优势。三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对于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高校要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建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聚焦科研范式变革超前部署,大力推进工具软件迭代、方法算法革新、模型标准建构和高端仪器装备研制等基础性研究,加大大科学装置、大数据平台、检测分析平台等设施布局建设力度。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创新生态的孕育滋养。要不遗余力打造引领、原创、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和制度环境,打通创新链条、集聚创新要素,让科学家心无旁骛做研究、大胆创新攻难关。一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我们要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大力宣传新涌现的先进典型,引导科技工作者涵养卓越自主的胆气、寂寞深究的静气、团结协作的大气,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弘扬优良学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科研活动。要着力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摒弃简单量化的评价模式,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完善长周期评价制度,加强对长期研究项目、重点团队和研究基地的稳定支持,形成鼓励潜心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基础研究往往面临着方法不确定、失败率比较高的问题,营造宽容宽松的研究环境显得更为重要。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对基础研究的多元投入和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通过设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打通人才旋转门、成立科创母基金等,实现难题共答、平台共建、资源共聚、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培养造就基础研究拔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拔尖人才是基础研究最关键的战略资源、最核心的基础支撑、最强劲的驱动力量。高校在培育人才、集聚英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要为国家为社会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拔尖人才,让更多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竞相涌现。一是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周期长,须花大气力完善招生培养联动、本硕博贯通的全周期全链条培养体系。近年来,复旦大学厚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沃土,高质量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等,构建“高精尖缺”研究生教育格局,有效提升了自主培养拔尖人才的能力。今后,要进一步探索超常规、长链条的基础研究未来顶尖人才培养模式,对有潜质学生早发现早培育,推动教育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努力汇聚天下英才。坚持引育并举,广泛延揽战略人才和青年英才,围绕顶尖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和团队。抓住国际人才转移“窗口期”,提高精准荐才引才能力,千方百计引进全球优秀人才。同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根据人才发展不同阶段需要和个性化需要,全周期、全方位培育人才,落实资源跟着人才走,让人才引得进、长得快、干得好。


    作者分别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20日 09 版)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