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管理动态 / 管理工作
-
市社科规划“冷门”绝学、国别史等8项研究专项课题立项
2019/1/22 17:05:24 点击量:7438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确保本市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有人做、有传承,2018年我办设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冷门“绝学”、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首批8项课题已立项,涉及8家社科研究单位。
2018年6月,经向全市社科研究单位征集,并经专家评审,本市向全国社科工作办推荐申报16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其中6项获立项资助。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冷门“绝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对上海城市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或亟需抢救的濒危学科及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的特色学科成果,经领导审批、我办审核,将推荐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但未获立项的8项设为201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冷门”绝学、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
本次专项课题立足上海,结合“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涉及法律、中国历史、中国文学、语言学、哲学、医学等基础理论一级学科,涵盖法律史、教会法、文学史、中医、针灸等多个学科领域,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各位专家学者突出优势,补齐短板,受得了“冷”,做得好“绝”,争取早日推出一系列以专著为主的优秀课题研究成果。我办也将全力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规范课题研究纪律,及时跟踪了解研究进展,做好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工作。
1.中世纪古典教会法研究
(课题负责人:苏彦新;责任单位:华东政法大学)该课题以欧洲中世纪古典时期(1140年-1435年)期间教会法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古典时期教会法承前启后作用,对教会法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同时,运用经院哲学及其方法进行系统处理与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本论与核心主要为:古典教会法的形成,古典教会法的精神、特征以及基本内容与论题,古典教会法研究的方法等,同时古典时期教会法对世俗法律的影响,诸如婚姻法、商事法律、刑法乃至于国际法的影响也在该课题研究的题中之义。
2.清代雨泽奏报资料的整理与气候重建
(课题负责人:刘炳涛;责任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该课题以清代雨泽奏报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现存清代雨泽奏报资料和其运行下复杂的行政关系,最终为重建清代气候变化为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该课题运用历史学、气候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使用综合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方法对资料数据进行考证和分析,结合现代气象数据和清代日记资料重建清代温度变化序列。
3.禅病、舍利和开悟
(课题负责人:夏金华;责任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该课题内含的总体问题是因修习禅定而生发开去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禅病、舍利与开悟,以及三者与禅定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运用佛教经典文献的研究来展示禅定学中的深刻内涵与实践意义。以禅定为主干展开细文献梳理,在全面掌握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从禅定的由来、定义、经验,以及对修行者的身心影响,尤其是禅病的出现与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并产生肉身不腐、舍利等现象,并作出详尽、完整而有说服力的结论,使这一神秘的领域能得到真实的呈现与客观公正的评价。
4.“一带一路”视阈下的现代斯拉夫研究
(课题负责人:田洪敏;责任单位:上海师范大学)该课题以促进文明互鉴,避免文明冲突,在全球史进程中凸显主题叙事的“一带一路”文化倡议为学术诉求与学理基础,在此学术视阈内从事现代斯拉夫研究。其学理支撑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现代斯拉夫研究在历时与共时意义上有交融,在辐射空间上有重合,在国家交往、民间往来以及经济流转中具有战略意义与学术价值。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现代斯拉夫研究在冷战之后的转型为切入点,研究斯拉夫各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历史等范畴。包括捷克、波兰、俄罗斯、 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语言文化、宗教历史以及其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文明认同与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5.昆曲律理系统研究
(课题负责人:俞永杰;责任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该课题主要致力于建立当代昆曲律理学理论系统,即在古代曲学理论的基础上,用现代人的研究、实践者的感悟,把曲律学的观点往前发展。同时提出应用学曲技术观理念,就重建当代昆曲音韵系统提出策略性建议和实施办法。该课题将唱法理论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唱法衡量标准。针对当下唱曲规范的缺失,尤其是可供青年职业演员有详尽而可参照的使用,将唱曲理论条理化地清晰呈现。
6.中亚东干文学的抢救性研究
(课题负责人:常丽霓;责任单位:上海政法学院)中亚东干族是130年前起义失败后,迁居中亚的陕、甘回族后裔,目前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30多个乡庄。汉字失传后,他们用33个俄文字母加上自创的5个字母创制了拼音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汉语拼音化成功的典型。该课题以中亚地区东干文学为研究对象,利用世界东干学研究格局的变化,以中国学者的视角,该课题将主要分析东干文学中的东干语言学现象,东干文学的三大文化资源,东干小说、诗歌以及东干民间文学等四个方面,将东干文学系统资料整理保存下来,拓宽世界华语文学研究的范畴。
7.马王堆汉墓帛书经脉研究
(课题负责人:沈雪勇;责任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该课题从字句出发,借鉴本领域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同期或更早期的出土文献,并与后期医学文献进行对照,通过对相关医学文献中的字形嬗变进行梳理及多角度考证,对《脉书》所载经脉循行、经脉病候及治法三个方面对脉书文献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追本溯源,为纠正传世医学文献中的讹误提供参考,回归本意,充分发掘其宝贵的研究价值。
8.出土简、帛文献与道家思想从先秦至汉代的衍变
(课题负责人:陈徽;责任单位:同济大学)该课题拟先就诸简、帛本道家文献进行深入的文本辨析与思想分析,再结合传世的经典文献,厘清道家思想从先秦至汉代的衍变过程;其次,深入考察先秦道家与其他诸子学派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再次,厘清汉初道家思想的基本情况及其现实影响,深入考察汉初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特别是经学)的互动状况。
- 来源: 编辑人:
- 关键词:
-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