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管理工作
    本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再获丰收
    2018/10/12 13:48:57    点击量:6836
  •     近日,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通知,本市申报的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获立项资助,立项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中标的14项重大研究专项项目分布在全市7家主要社科研究单位,其中,复旦大学4项,上海社会科学院4项,华东政法大学2项,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各1项。

        据悉,本次重大研究专项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启动的首批重大研究专项,共设5个方向,分别为“‘一带一路’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专项突出强调重大问题研究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期望通过专项研究充分调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尽快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高质量,能够代表国家水准的优秀研究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市社科规划办将根据全国社科工作办的要求,全力做好本批重大研究专项项目的科研组织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跟踪了解项目研究进展,督促课题组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切实发挥重大专项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作用,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上海贡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一带一路”建设

        1.中国和联合国共建“一带一路”创新研究
        (首席专家:周一平;责任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该课题将对联合国发展合作的原则和政策、理念和目标、机制和路径、责任和义务,以及联合国总部和各专门机构为落实2030议程设立的协调机制、合作框架、执行模式、筹资渠道、评估体系等进行系统研究,把“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实践”变为联合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可分享、可复制、可落地的“2030可持续发展范例”,从而对“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议程”两者的契合度及对接合作的可行性与实操性进行分析,为国家决策部门和联合国相关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谋共享永续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思路、新抓手。

        2.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研究
        (首席专家:沈桂龙;责任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该课题首先从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贸易投资发展的现状、趋势出发,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评估并分析造成该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滞后的原因,通过分析较低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在该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提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针对性建议。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新媒体视角下“颜色革命”的防范和抵御研究
        (首席专家:徐剑;责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该课题聚焦中国“新青年”群体,围绕新媒体技术手段、外来宗教传播和娱乐资本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将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相结合,从宏观层面(大数据研究)和微观层面(民意调查)的数据搜集入手,通过全方位的跨媒体智能分析研究方法,深入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试图解析新媒体时代西方对中国展开“颜色革命”的风险点,并提出防范和抵御措施,为国家提供决策依据。

        4.维护钓鱼岛主权研究
        (首席专家:金永明;责任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该课题对钓鱼岛问题有关的历史、国际关系(包括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和国际法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以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和发展为时间顺序,针对各个时期与钓鱼岛有关的核心问题和争议问题运用第一手资料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和产生针对钓鱼岛主权的系统性的证据链和国际法效力,以期为最终解决钓鱼岛问题包括主权和划界等问题提供学术成果,为维护钓鱼岛主权作出学术贡献。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5.爱国主义保障的法律体系研究
        (首席专家:余玉花;责任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该课题以构建中国特色爱国主义保障的法律体系为目标,从理论上探讨价值建设与制度建设协同建构的可能性,探讨爱国主义价值观入法入规的逻辑理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理论。直面爱国主义遭遇的各种现实问题,从德法共济的方法出发,探讨爱国主义保障的法律体系建构的可能性,从爱国主义法律制定与健全、法律保障机制、特殊领域法律保障,以及爱国主义普法建设等诸多方面研究,全方位构建中国爱国主义保障的法律体系实践模式。

        6.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及实现机制研究
        (首席专家:刘志刚;责任单位:复旦大学)
        该课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背景,在全面分析论证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展开对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实施路径与监督保障制度的拓展分析。以此为基点,进而对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对完善重点领域基本法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一则凸显宪法相较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统合功能,二则深化研究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关系的现实意义。

        7.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过程研究
        (首席专家:刘风景;责任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该课题基于过程论视角的观察,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过程,从源头上确保法治建设的正当性,集中力量制定社会诚信、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互联网领域、道德领域等重点领域立法。更好地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改革、推进改革。

        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

        8.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研究
        (首席专家:王国华;责任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该课题在深刻把握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上,探讨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需要的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创新型综合路径,以统领我国新时期海洋事务、保障海洋经济有序运行、维持海洋生态安全稳定、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驱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应对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问题提供系统性决策建议。

        9.台湾当局南海主张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首席专家:严安林;责任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该课题把台湾当局南海政策放在两岸和国际(南海格局、海洋安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研判,通过分析台湾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历程、基本特征及未来走向,台湾社会(政党、民间、媒体)在南海问题上基本立场及对民进党当局南海主张的影响,“印太战略”背景下民进党当局在南海问题上与美、日及东南亚国家勾联的新动向等,为未来南海问题的处理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推进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南海主权提出对策建议。

        10.国际管辖范围外深海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首席专家:张梓太;责任单位:复旦大学)
        该课题在厘清国际层面构建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资源共享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对国际层面有关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共享制度以及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育的共享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归纳梳理其中的管制模式、核心制度,提出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资源的共享机制一方面应当包括对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应当注重深海环境保护。在研究国际层面有关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深海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着重研究我国国内有关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和保育法律制度的构建,旨在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深海资源共享方面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五、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11.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研究
        (首席专家:杨雄;责任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该课题聚焦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并将其置于全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通过对经济金融领域风险传导、社会转型累积矛盾以及最终反映在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状态的诸多环节的分析,力图全面展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矛盾的产生、演变、后果及影响,探索由经济与社会风险联动体制、社会矛盾预判预警机制、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政策等构成的整体性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制度框架,从而为中长期社会矛盾的有效预防与化解提供总体性解决方案。

        12.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补齐中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短板研究
        (首席专家:冯玉军;责任单位:复旦大学)
        该课题选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安全体系、金融安全体系、国家安全情报体系、国际安全合作体系五大领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宏观背景、核心问题、参照体系、对策思路四个角度,循序展开、推进研究。梳理出在上述五大领域健全我国国家安全体系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及主要教训,归纳得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安全体系、金融安全体系、国家安全情报体系、国际安全合作体系的主要思路,最终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13.基于场域优化管控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首席专家:包存宽;责任单位:复旦大学)
        现实生态环境风险水平与公众风险感知、风险可接受水平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该课题基于“场域”研究生态环境风险的发生演化、影响损害、优化调控机制,构建基于场域的全过程、多层级,应对系统性的生态环境风险的方法体系,并基于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中多元主体关系,通过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的平衡、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和沟通、集体行动能力的提升,最后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对策研究,以促进实现多方协同共治及系统性生态环境风险的联防联控。

        14.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与建设研究
        (首席专家:高奇琦;责任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该课题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核心研究任务,选取中西方文明和传统西方全球治理体系理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治理理论发展溯源、理论内涵及其比较研究,探究传统全球治理体系的缺点和不足及其深层次原因。在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上,探究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全球治理体系中可能面临的边缘化风险,进而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主义,并通过关注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分析和探究全球治理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外交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其对理论建构的启示。



    2018年度本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立项清单


    重大研究专项项目

         

    首席专家

     

    “一帯一路”建设

    中国和联合国共建“一帯一路”创新研究

    周一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

    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研究

    沈桂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新媒体视角下“颜色革命”的防范和抵御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维护钓鱼岛主权研究

    金永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爱国主义保障的法律体系研究

    余玉花

    华东师范大学

    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及实现机制研究

    刘志刚

    复旦大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过程研究

    刘风景

    华东政法大学

    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

    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法制保障研究

    王国华

    上海海事大学

    台湾当局南海主张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严安林

    上海国际问题

    研究院

    国际管辖范围外深海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张梓太

    复旦大学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补齐中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短板研究

    冯玉军

    复旦大学

    基于场域优化管控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包存宽

    复旦大学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与建设研究

    高奇琦

    华东政法大学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