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管理动态 / 管理工作
-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第二轮)建设评估情况通报
2017/10/24 14:21:12 点击量:4522
-
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设立于2009年,3年为一个考核评估期。按照《上海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办于今年4月启动基地(第二轮)建设的终期评估工作,现已完成全部评估工作。经报上海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同意,现将第二轮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评估程序
此次参评基地为我办单独设立的12家。按照《关于开展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评估工作的通知》和《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办于5月初召集由资深专家组成的5人评估小组,对12家参评基地进行会议答辩评估。
评估专家认真审阅了基地报送的评估材料,对主要成果的有效性(包括发表或出版时间、与基地研究方向的关联度)作了界定,对基地研究成果的质量(包括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创新程度及实践意义)作了评估,对可以量化的基本考核要求作了认定。在答辩阶段,评估专家认真听取首席专家的介绍,与基地研究人员进行充分交流。最后,评估专家从基地的制度建设、成果产出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对基地三年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评估等级。
二、评估结果
经专家评估,我办审核,此轮参评的12家基地全部通过终期评估。其中,7家基地获得“优秀”等级,5家基地获得“良好”等级(具体名单附后)。
三、主要成绩
一是部分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如华东师范大学根据《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在校内制订了专门的实施细则。由华东师范大学作为责任单位管理的几家基地则在建设周期内分别制订了各自基地的课题管理办法。各基地严格执行《实施细则》和《基地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条例,结合基地课题研究的结构组合,对经费分配、学术论坛、年度报告和工作简报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明确数量和质量考核要求,并通过签署相关协议,逐项分解落实责任人,保证基地研究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推出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学明教授主编的《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中国正道——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市中特理论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被列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创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研究基地林尚立教授撰写的《现代国家忍痛建构的政治逻辑》获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基地成员熊易寒副教授撰写的《完善新疆社会治理中的扶贫和教育思路》被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编发。
三是成果转化成绩显著,在学科建设、科学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大批基地成果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内参方式上报中央领导,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红旗文稿》等重要杂志报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共计75万余字,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9篇内参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中央办公厅、市委办公厅、《求是内参》等采纳或转载。其中,4篇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7篇获中央领导批示,1篇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四是培养凝聚了科研人才队伍,为提高理论研究和理论武装工作服务水平做出了贡献。各基地普遍采取开放式运作机制,以项目为纽带,整合各方科研力量。以著名专家领衔,充分发挥首席专家作用。“以老带新”,锻炼青年研究人员,促进了科研人才工程建设。如华东师范大学“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相互结合,有效促进青年学者成长。基地成员在三年建设周期内,1人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获市教委曙光计划,1人获浦江人才计划,3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人获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3人获市社科规划课题资助。
四、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估专家反馈意见,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基地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但是“基地意识”不强,首席专家在研究内容的聚焦和人力物力的组织等方面投入不够,管理松散。表现为:研究成果多,但与基地研究方向关联度不够;个人研究成果多,集体攻关成果不够;研究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专题性年度报告的拖延情况严重,有的年报没有出版,有的年报没有标注为基地成果。部分基地存在经费使用不规范,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
通过此次基地评估工作,我们对基地的建设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效提高了基地责任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和基地首席专家的责任意识,对下一阶段启动基地“第三轮”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我们将针对评估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适当修订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与基地责任单位的沟通合作,提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基地管理工作。
序号
研究方向
建设单位
评估等级
1
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复旦大学
优秀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复旦大学
优秀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旦大学
优秀
4
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
优秀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
优秀
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优秀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优秀
8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上海交通大学
良好
9
民族复兴中国梦
上海财经大学
良好
10
民族复兴“中国梦”
上海社会科学院
良好
1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上海社会科学院
良好
12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
良好
- 来源: 编辑人:
- 关键词:
-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