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管理工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举办系列论坛
    2017/6/28 11:22:13    点击量:3998
  •     2017年4月至6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本市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种类全、数量多、覆盖广的优势,市社科规划办与市社联、本市社科研究单位共同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系列论坛,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聚焦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理论研讨、成果交流和学术创新,增强原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把握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市社科规划办与市社联、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论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尹汉宁同志在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同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同志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全市社科研究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同志100余人出席会议。

        尹汉宁同志在主旨发言中深刻阐释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和历史责任,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本体系四个方面——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的主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立场、问题意识、实践观念、史学精神和原创追求,肩负起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本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

        论坛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和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五大主题分别开展研讨,共同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更好地立足中国实践,围绕中国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把握好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着力提升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

       
    二、扎根实践,发挥上海研究特色

        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是产生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源头活动,市社科规划办联合市社联、上海财经大学,围绕上海在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解决应用类问题上的专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竭智尽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分别以自贸区建设、城市承载力和绿色产业链为主题展开学术报告并接受专家评议。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教授从国家战略、制度创新、主要任务三个层面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了系统集成建议。通过自贸区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途径。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张学良教授为解决城市病问题,以“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界调整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路径”为题开展跨学科研究,发展出突破行政边界的“城市群”概念,旨在联合周边城市实现上海城市功能疏解与边界调整,通过实证证实了“1+1>2”的区域合作效应。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谢家平教授在全产业链内涵性消耗的背景下,开展从农业到工业、从技术到服务的庞大跨界融合,旨在通过重塑物联网驱动价值链、社会企业嵌入农业产业链、重构光伏产业结构链以及太阳能解决大数据高效能,形成全产业链所有环节及关联环节的绿色化总目标,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视角和路径。

        通过交流与分享,论坛展现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碰撞出创新性的学术思想火花。

       
    三、同频共振,营造良好理论氛围

        系列论坛自2017年4月举办首场活动以来,市社科规划办、市社联发挥本市社科研究单位各自所长,聚焦“治国理政与话语创新”“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等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交流,先后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举办,全国近千余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学术反响热烈。《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纷纷深入报道,形成良好的理论宣传氛围。今后,系列论坛将逐步打造为沪上“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新平台。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5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