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科新闻
-
本市135项2007年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获得立项资助
2007/7/20 15:53:54 点击量:21040
-
经各地专家通讯评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一般课题正式立项。
课题名单如下:(排列不分先后)
1、城乡和谐发展的文化带动战略研究——以城乡结合区域为研究样本
于洪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2、俞国桢和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研究
张 化 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
3、十六大以来党的制度创新与运行成效研究——兼从党的制度建设视角解析上海社保基金案
周敬青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4、上海市场中介服务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许德明 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
5、论马克思对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高宣扬 同济大学哲学系
6、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化研究
梁晓俭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7、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体系与战略选择的交互影响
楼 永 同济大学
8、十一部中医经典特殊词语研究
孙文钟 上海中医药大学
9、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规制研究——基于法经济学视角
刘瑞瑞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
10、地方自治与上海社会变迁(1905-1949)
周松青 上海政法学院
11、上海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
邬适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2、21世纪初中东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汪 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1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交流之研究
虞定海 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处
14、关于上海市优秀运动队组织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
姚颂平 上海体育学院
15、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以毛南族为例)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
刘志民 上海体育学院国际交流处
16、新农村建设与大都市圈现代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构建
俞菊生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17、促进上海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金亚萍 上海市财政科学研究所
18、《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顾鸣塘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文学研究所
19、现代性与大众文化
贾 明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0、转型时期我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反思
刘次林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1、上海大都市新型郊区化问题及发展模式研究
吴元波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2、汉语“韵律词”的界定及其整合效应探讨
吴为善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对外汉语系
23、西方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陈 伟 上海师范大学
24、希伯来语教育在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
曾维华 上海师范大学
25、康德哲学概念谱系
余治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6、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评估研究
蒯大申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7、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生产体系变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金 芳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8、都市社会的代际流动:模式与变迁
李 煜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9、中俄社会结构与社会认同研究
潘大渭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30、近代上海舞厅业研究(1917-1954年)
马 军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31、东京审判对华暴行罪研究
程兆奇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32、长江三角洲城市职能分工体系研究
樊福卓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33、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的集聚与增长
陶纪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
34、人际竞争情报研究
吴晓伟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
35、中国对外贸易创新系统构建问题研究
唐海燕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36、上海企业集群与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研究
宋殿清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
37、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管体系中的会计功能再造
吴大器 上海金融学院
38、法律语篇的行为规范研究
王振华 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39、天文学的文化哲学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40、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布局研究
赵宏斌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41、上海市公民宪政意识及其发展实证研究
徐向华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42、资产负债视野下养老金市场风险的识别、测量与控制
蔡明超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43、颠覆性创新的机理与后发企业动态优势获取研究
陈继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44、大学品牌形象的关注特征及评价要素
常河山 上海交通大学
4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劳动关系法律保障研究——以反就业歧视为视角
周 伟 上海交通大学
46、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的海商海事法律问题研究
王国华 上海海事大学法律系
47、会计准则的技术创新导向——来自上市公司研究与开发的证据
颜 延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48、美国太空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吴莼思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49、民主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实践逻辑与历史效应
曾瑞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部
50、中国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张 鸿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51、网络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问题研究
张桂芳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52、我国贸易增长的收入效应和分配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朱钟棣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53、加强我国对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研究
李 方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54、民营经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可塑性研究
李国荣 上海电力学院
55、唐宋词从流行到经典的演进研究
吴惠娟 上海大学中文系
56、春秋政治变革与诗歌创作考论──以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政治格局为研究起点
邵炳军 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57、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的演化与重构(1949-2006)
金丹元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58、上海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框架选择及范式创新
赵士林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
59、超越风险社会:西方风险社会学理论及其与中国经验的对话
肖 瑛 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60、运动激愤式自杀行动社会意义的赋予——以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为例
刘长林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61、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反思
杨庆峰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62、服务业FDI溢出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
殷 凤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63、气候衍生品交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研究
陈信华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64、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运行机制之法律经济分析
李 智 上海大学法学院
65、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方言接触与新新派上海话的形成
薛才德 上海大学
66、中国外销画艺术史
胡光华 上海大学
67、基于经济虚拟化的股市系统风险统计测度和监管研究
张梅琳 上海大学
68、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中长期增长趋势研究
孙海鸣 上海财经大学校部
69、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陈 波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70、能源价格变动与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林 珏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71、上海高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董 静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72、上海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制度实证研究
王士如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73、土地集约利用的管制失灵、路径替代与制度创新
刘志平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74、上海水域景观综合治理与世博会主题策应
全 华 上海财经大学
75、转轨经济下的外致性审计需求研究
孙 铮 上海财经大学
76、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李增泉 上海财经大学
77、共产党在落后国家执政中的文化制约与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韦定广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78、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协调与法制环境建设研究
陈 坤 华东政法大学
79、少年法院的学理论证与方案设计
姚建龙 华东政法大学
80、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和谐世界关系研究
贺小勇 华东政法大学
81、社会法视角下公法与私法的融合——弱势群体保护理论的系统化
董保华 华东政法大学
82、上海创意产业空间组织与管理研究
谷人旭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83、庄子生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研究
方 勇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84、当代逻辑若干转向的哲学审视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85、中小学教师创新观与教学行为关系研究
庞维国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86、人类超常记忆能力的研究:专长心理视角
胡 谊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87、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市民社会的形成:内发发展主义视角下的上海农村
张文明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8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构
陈锡喜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89、上海老字号品牌复兴的影响机理与管理路径研究
何佳讯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90、残疾人的心理需求及其社会支持网络优化模式的研究
李 凌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91、欧洲国家创新政策研究——以瑞典和英国为例
赵中建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
92、欧洲社会模式——以欧洲住房政策为视角
余南平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93、中东欧国家转型时期公共物品供给研究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
杨 烨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94、构建和谐社会利益分配关系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要素价格形成与变动的实证研究
张永岳 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
95、民国词与词学研究
朱惠国 华东师范大学
96、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高向东 华东师范大学
97、转型社会的制度变革:上海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体制构建
郭圣莉 华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系
98、金融控股集团的有效监管:基于风险与效率均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阮永平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99、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质量跟踪监管研究
胡仁昱 华东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决策研究中心
100、面向“节能降排”目标的上海化工企业绿色管理模式创新
胡继灵 华东理工大学
101、和谐之道:《周易》与先秦诸子审美观研究
谢金良 复旦大学中文系
102、汉语方言学史研究
游汝杰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103、哈贝马斯之后: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转型与发展
汪行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104、后马克思主义发生史及其批判
王金林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105、“全球新政治”:手机短信传播与公共治理风险控制
胡春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06、上海世博会的对外宣传与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
顾 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07、上海妇女类热线电话与都市和谐社会建设
曹 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08、新形势下的舆论安全与舆论引导新机制研究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09、英汉语篇回指现象的认知对比研究
熊学亮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110、积极话语分析与和谐社区的创建
朱永生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11、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标准化模式研究
滕五晓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112、商务印书馆外语教科书编纂与近代上海出版文化
邹振环 复旦大学历史系
113、未来上海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动态演化:一项基于收入风险的实证研究
樊潇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114、环境风险的商业保险应对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
陈冬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15、证券市场泡沫的实证分析
攀 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16、上海反哺农业的双重性研究
尹 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17、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技术扩散、技术能力积累与区域科技创新力提升战略研究
殷醒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18、上海服务型政府治理创新研究
顾丽梅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119、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体系变革研究
唐贤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120、区域开发模式和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考察
陈 云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121、垄断行业改革深化的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
白让让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122、基于创业能力增强的企业家隐性知识学习机理研究
丁栋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123、立宪主义视野下的基本权利研究
刘志刚 复旦大学法学院
124、民营化改革条件下的中国公用事业治理体制再造研究
敬乂嘉 复旦大学
125、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心里融合研究
马前锋 复旦大学
126、近代上海教会大学与中西文学关系
梁永安 复旦大学
127、马克思的科学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周林东 复旦大学
128、和谐社会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权问题研究
张慧洁 复旦大学
129、中国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范剑勇 复旦大学
13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汪明亮 复旦大学
131、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金融创新和谐性研究
朱淑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132、多核心巨型城市网络研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
吴 泓 东华大学旅游系
133、基于时间竞争的纺织服装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研究
徐 琪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134、上海市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就业影响研究
戴昌钧 东华大学
135、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的淀山湖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系统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杨正勇 上海水产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来源: 编辑人:steven
- 关键词:
-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