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通知
-
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申报公示(2012年第2期)
2012/5/28 18:00:36 点击量:13513
-
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合格的重大课题申报材料及课题组成员的详细学术背景材料将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予以公示,请相关专家学者广泛评价,公示期为4周。公示期后,将组织学科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来函请寄:本市高安路17号301室(200031)或电邮至 zwu@shanghai.gov.cn。
课题名称:焦循全集整理
申 请 人:陈居渊 复旦大学
课题设计: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价值
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苏甘泉(今邗江县)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代乾嘉之际的著名经学家与易学家,扬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焦循出生在一个三世传《易》的书香门第之家,曾祖父焦源、祖父焦镜、父亲焦葱皆“有隐德,传易学”。焦循自幼聪颖,少年时便熟读儒家经典和先秦诸子百家之书。乾隆五十三年(1788),应乡试不第。此后他虽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不投考官所好而屡落孙山。嘉庆六年(1801)秋,即他三十九岁那年才考中举人。次年,即嘉庆七年(1802),焦循进京参加会试受挫,从此他便告别了科举,绝意仕进,归卧扬州北湖,筑室名曰“雕菰楼”,从此深居简出,励节读书,潜心于学术研究。
焦循治学严谨,识见精卓,“于学无所不通,著书数百卷,尤邃于经”,在中国经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和重要建树。特别是他承三世家传易学之统,熔融象数、义理、数理于一炉,鼎薪炮药,历经三十余年撰定的《雕菰楼易学》一书,引起了当时学界的震动,被赞许为“石破天惊”、“精锐之兵”之作。焦循也因此以“江南名士”享盛名于大江南北,被干嘉学者推崇为一代通儒。然而遗憾的是,他与清代乾嘉之际如钱大昕、戴震、阮元等著名学者相比,他的大部分学术著作尚未得到全面的整理和出版,这不仅影响到我们今天对焦循个人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而且也影响到我们今天对清代扬州学派乃至乾嘉学术的整体评估。
根据《清史稿艺文志》所载,焦循的著作现存有33种,据笔者近几年来的搜集,实际上有90余种之多,需要整理焦循的著作达258卷,其中还不包括稿本、批校本和台湾地区所藏焦循各类著作的刻本、稿本,总计达300余卷。目前有关焦循著作整理出版的仅有《易学三书》(上下二册, 2003年12月由九州岛出版社出版)、《孟子正义 》(1987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清人诗说四种》(含焦循《毛诗补疏》 1986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扬州足征录》( 2004年9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北湖小志》、《北湖续志补遗》(2003月12月由广陵书社出版)、《扬州图经》(1998年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焦循诗文集》上下( 2009年9月由广陵书社出版) 、《焦循论曲三种》(2008年6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剧说》( 1957年7月由古典文学出版社)。 另,中华书局1985年版《西清笔记》后附焦循《忆书》影印本。上述这些整理出版的焦循著作,有的错误率很高,如《易学三书》;有的则较偏,如广陵书社的《焦循诗文集》,该集主要整理了一些焦循生前未刊稿本,但散见于清人丛书中的单单文章或专文均未收入。因此,这一部《焦循诗文集》仍是焦循诗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有必要进行重新整理。有的则是影印而无标点,如《忆书》等。
此次焦循全集的整理,初步拟定由“雕菰楼易学”五种、“雕菰楼经学”九种、“雕菰楼史学”五种、“雕菰楼文学”十二种、“雕菰楼算学”六种、“雕菰楼未刊稿本”等六部分组成 。详目如下:
一、雕菰楼易学五种(共45卷)
卷首:
1、阮元《通儒扬州焦君传》
2、阮元《江都焦氏雕菰楼易学序》
3、英和《江都焦氏雕菰楼易学序》
4、英和《座主英煦师手札》
5、阮元《阮芸台先生手札》
6、王引之《王伯申先生手札》
目次:
1、《易章句》十二卷。
2、《易图略》八卷。
3、《易通释》二十卷。
4、《易话》二卷。
5、《易广记》三卷
二、雕菰楼经学9种(共44卷)
卷首:
焦循《群经补疏序》
目次:
1、《周易补疏》二卷、
2、《尚书补疏》二卷
3、《毛诗补疏》五卷、
4、《礼记补疏》三卷。
5、《春秋左法补疏》五卷、
6、《论语补疏》三卷、
7、《孟子正义》二十卷
8、《群经宫室图》二卷
9、《禹贡郑注释》二卷
三、雕菰楼史学五种(共49卷)
目次:
1、《北湖小志》六卷
2、《邗记》六卷
3、《扬州图经》八卷
4、《扬州足征录》二十七卷
5、《里堂家训》二卷
四、雕菰楼文学十二种(共103卷)
目次:
1、《雕菰集》二十四卷
2、《仲轩词》一卷
3、《红薇翠竹词》一卷
4、《雕菰楼词话》一卷
5、《易余曲录》一卷
6、《花部农谭》一卷
7、《剧说》六卷
8、《忆书》六卷
9、《里堂道听录》四十卷
10、《易余龠录》二十卷
11、《李翁医记》一卷
12、《焦里堂先生轶文》一卷
五、雕菰楼算学六种(17卷)
目次:
1、《加减乘除释》八卷。
2、《天元一释》二卷。
3、《释弧》三卷。
4、《释轮》二卷。
5、《释椭》一卷。
6、《开方通释》一卷。
六、雕菰楼未刊稿本(待研究甄别)
如题焦循所著《古文尚书辨》,实际上焦循仅撰写了第一卷,其它各卷皆成于江苏丹徒学者谢庭兰之手。又如《九阳录》则抄自黄亭州的《八宅四书》和周继的《阳宅真诀》,非焦循自着。再如《古铜镜录》,虽题“焦循遗稿”,实系伪托等等。
此次整理校点 整理焦循全集是一个集体项目,是由笔者与有关专家、同仁、港台学者以及有关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与所组成的团队。其中先期成果已出版的有:
1、《焦循儒学思想与易学研究》(齐鲁书社2000年版)
2、《焦循阮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易章句导读》20卷(齐鲁书社2002年版)
4、《雕菰楼易学》4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焦循手批十三经注疏研究》(台湾里仁书局)
目前基本完成整理与校点的有:
1、《雕菰楼易学》40卷
2、《易话》2卷
3、《易广记》3卷
4、《尚书补疏》2卷
5、《春秋左传补疏》5卷
6、《孟子正义》20卷
7、《北湖小志》6卷
8、《邗记》6卷
9、《扬州图经》8卷
10、《扬州足征录》27卷
11、《雕菰集》24卷
12、《花部农谭》1卷
13、《剧说》6卷。
此外,《焦循手批十三经注疏》、《孟子补疏》、《柳宗元文》等稿本已由台湾同仁完成整理与校点的工作。合计上述共150余卷,达焦循全集的百分之五十了。余下的100多卷,将再用五年的时间,焦循全集的整理与校点可以全部完成。
此次整理校点焦循全集:
一、底本,大部分取自焦循自定义《焦氏丛书》本,
二、校勘,以阮元所刻《皇清经解》本、《焦氏遗书》本、《文选楼丛书》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等为主,其它各种刊本则择善而从,以正排校舛误。注意本校,亦重他校。
三、分段,基本依照原书,个别段落予以重分,以清眉目。
四、标点,原刊无标点,现施以新式标点(以中华书局和儒藏的古籍整理条例为标准)。
五、注释,凡原刊遗漏、笔误、文字讹误者,予以改正并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凡本书引用他书删改者,均于注中并录原文,以资比照。中文译名及译文,依原刊不加新译保持原样。
六,版式,遵原刊为繁体直排。改异体字为通行字。改夹注双行小字为单行小字。
二、课题组负责人和各成员的主要学术经历及研究成果
1、 陈居渊,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复旦大学古籍所文学博士,著有《焦循儒学思想与易学研究》、《焦循阮元评传》等。
2、 徐洪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著有《思想的转型:理学发生过程研究》等。
3、 杨泽波,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博士,著有《孟子评传》等。
4、 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博士,著有《明体达用:二程实学思想刍议》、《论二程工夫论之差异及其传承流变》等。
5、 赖贵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博士,著有《雕菰楼易学研究》、《焦循手批十三经注疏研究》等。
- 来源: 编辑人:
- 关键词:
-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