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通知
    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申报公示(2012年第4期)
    2012/5/29 13:49:21    点击量:10139

  •     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合格的重大课题申报材料及课题组成员的详细学术背景材料将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予以公示,请相关专家学者广泛评价,公示期为4周。公示期后,将组织学科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来函请寄:本市高安路17号301室(200031)或电邮至 zwu@shanghai.gov.cn。


    课题名称:全宋石刻文献(墓志铭之部)

    申 请 人:李伟国   上海师范大学

    课题设计: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价值:

        石刻文献,指刻录在石质(包括少量砖瓦)载体上的有价值的文字材料,主要包括人物传记碑铭、纪事碑记、佛道碑记、杂刻杂题等。全宋石刻文献(墓志铭之部)就是整个宋代石刻文献遗存中的人物传记碑铭部分,包括置于死者墓中和墓前的墓志铭、圹志、买地劵、镇神石、神道碑、墓表、墓碣、墓阙、墓幢等。

        相比于前朝后代,宋代的石刻资料资源并不匮乏,甚至可以说十分丰富,但由于宋代流传至今的文本资料特别丰厚,与前朝及与宋朝同时的辽金西夏相比,相关学者过去对宋代石刻资料似乎不甚渴求。近年以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这种局面开始改变,人们除了图书资料以外,也希望取得更多的石刻资料,而且已经有不少学者利用珍贵的石刻资料解决了重大的历史疑难问题。但宋以前的石刻文献,特别是墓志铭等人物传记资料,已经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并系统编录,形成成果,而宋代,石刻实物、拓本、图照及其录文的收藏地十分分散,无法窥见全貌,更难充分加以研究利用,至今除了少量的拓片目录、旧时金石资料、地方性的石刻资料、石刻文献个案的考释研究等以外,尚无人做宋代石刻文献的编目工作,更无人以严密的体例做石刻文献汇编整理的工作,因而此项工作具有开创性。

        石刻资料是中国古代文献和艺术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学界所重视。与纯文本资料相比,石刻资料所能提供的历史信息是立体的、多方面的。第一,石刻实物中的文本,绝大多数具有原始性,石刻内容完成以后,可能得以随其他载体流传,也可能从此成为孤本,乃至长期掩埋地下,不见天日,因此石刻史料常常不见于传世文本,因而具有特殊的价值;第二,石刻文本相对于同一传世文本来说,具有无可争议的准确性,撰文者深知文稿一旦刻石,不管是树于地面,还是埋入地下,都将不可修改,而且这个过程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撰写时自然特别谨慎,而根据刻石文字流传的文本,随着时间的流逝,几经翻刻、改动,难免发生差错;第三,石刻文本的行款(标题、署名、提行、空格等等)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具有同类书面文献所没有的研究价值;第四,石刻文本的书法,常常具有较高的水平,具有艺术价值;第五,石刻的刻工等附加资料,也具有研究价值。宋代石刻文献中的墓志铭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清楚,而又最为学术研究所急需,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可展现宋代墓志铭类石刻文献的概貌,成为研究宋代历史、文学、经济、哲学、军事、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专题的重要材料,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当代社会改革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总体框架:

        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搜集宋代墓志铭类的文献资料和图照;其次是拟定严格的体例对搜集所得的材料进行编目;第三是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校勘整理;第四是在以上三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宋代墓志铭类文献进行总体性的研究。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一,从宋以来数千种金石图书和有金石部分的图书(如地方志)中据石刻记录代宋代石刻文献,除录文外,以其原版相关部分为图片;第二,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海内外公私藏家的馆藏宋代石刻拓本,有出版物者利用出版物,无出版物者进行访求,各家所藏拓本多有重合者,宜以较易得者为基础,再搜访与其不重合者,注意拓本时代(不同时代的拓本各有其价值),现存石刻拓本与金石图书所录石刻文献定会有所重合,搜集时不可遗漏,整理时再行处理,一般说来,既见于金石图书、又有拓片者,以收拓片为主,如金石图书所载有优于后来之拓本者,两种图片可并存;第三,从近现代有关出土石刻的记载和研究论文中取出石刻文献原文和图片,并注意对其考释和研究成果的验证;第四,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新出土的宋代石刻资料,除已见于图书报刊者以外,须一地一地细细搜访。

        研究的总体框架:第一,具有多项必备要素(以一件石刻资料为基本单位,记录其篇名、时代、撰写者、书写【包括篆盖、题额】者、刊刻者、出土地、实物收藏者、文献出处等等。每一项纪录都可供查检或统计)的全宋石刻文献(墓志铭之部)目录;第二,经过校勘整理的文献文本和相关图片;第三,全宋石刻文献(墓志铭之部)综述。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特色、重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工作已经从去年开始,搜集资料渠道多样:从各种新出版的图录和相关图书中搜集新出土的石刻文献;从各种近年出版的期刊中搜集有关新出土石刻文献的学术论文;开始搜集海内外藏家所藏拓片图录图书;开始搜集宋以来金石图书,已经聚集一批文献资料,初步编出文献目录。

        材料搜集的范围有新的拓展,比如宋代朝廷慈善机构漏泽园墓地出土的砖墓志,过去很少有人注意,此次已经搜集数百通碑文和一批研究成果,近年开始受到重视的买地劵,也已经搜集到一大批,镇墓石的整理研究刚刚见及,也已进入本项目的视野;本项目的成果将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个案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观点,得到了新的结论。在关于富弼墓志铭的研究中提出了宋人传记文的渊源异同论,在关于范仲淹夫人张氏墓志铭的研究中更正了传世文献的错误。


        四、课题负责人和各成员的主要学术经历及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李伟国, 主攻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主要在宋史研究和敦煌学研究两方面。

        1、发表学术论文百篇以上,其中发表于《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学术月刊》、《中华文史论丛》、《文汇报》学林版等处的有:《论宋代内库的地位和作用》、《论北宋的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司》、《绍兴末隆兴初舒州酒务文书研究》、《论宋代经济生活中的市侩》、《俄藏敦煌玉篇残卷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敦煌文献述论》、《元明刊异本搜神记渊源异同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八百年公案》、《上海博物馆新入藏淳化阁帖的板本归属》、《“人定胜天”语辨》等,博得学术界好评并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2、整理出版《朱子名臣言行录》、《归田录》、《后山谈丛》、《萍洲可谈》、《瓮牖闲评》、《考古质疑》、《六一词》、《藏书纪事诗》等古籍8部,分别在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应邀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标点本修订工作,为《宋史》修订组成员,应邀为国家级重大项目《儒藏》工程整理一百万字的宋代古籍《宋名臣言行录》。两大工程即将完成。

        4、2002年出版了专著《敦煌话语》,全面论述敦煌历史、艺术、和遗书诸问题。2007年出版宋史研究专著《宋代财政和文献考论》。

        5、作为出版人,曾任职于上海古籍、上海辞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策划和主持出版了《俄藏敦煌文献》、《续修四库全书》、《辞海(1999年版)》、《中国历史大辞典》、《全宋文》等著名大型图书。作为一位著名学者和出版人,不仅熟谙宋代文献,熟练掌握古籍整理的要领,而且具有组织实施大型学术研究出版项目的经验。

        课题负责人李伟国已经不担任行政职务,也已经不担任编辑工作,将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聚集了一批专题资料,本课题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上海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以宋代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为工作重点,整理出版过《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传世藏书;宋别集》、《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中华大典;历史编年分典》、《汉书补注》、《文献通考》等大型古文献。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曾获上海市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汉书补注》获全国2009年度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最近古籍整理研究所还承担了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规划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之“《宋史》修订”任务、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全宋笔记》编纂整理与研究”。在古籍整理,特别是在宋代文献整理方面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学院资料室占地面积810平方米,拥有图书14.1万册,杂志1.5万册,包括11个特藏室,藏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续编、《中华大藏经》、敦煌文献等古文献。此外《全宋诗》、《全宋文》、《中国历代碑刻》等重要资料先后入藏。此外学校图书馆还拥有更为丰富的藏书和电子数据库资源。本课题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具体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皆能熟练使用电脑,这些条件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