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通知
    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公示(2011年第5期)
    2011/6/7 13:49:05    点击量:10047

  •     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合格的重大课题申报材料及课题组成员的详细学术背景材料将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予以公示,请相关专家学者广泛评价,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期后,将组织学科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来函请寄:本市高安路17号301室(200031)或电邮至popsssh@sh163.net。




    课题名称:唐诗学建设工程

    申请人:陈伯海    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价值与研究现状

        唐诗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其一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已被公认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晶和民族诗歌传统的典范。围绕着它的典范意义,历代文人学士做了大量阐释与研究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厚的成果,且已形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唐诗学”。但这些成果很少有集中的表述,往往以零星资料的形式散见于诗话、笔记、序跋、书信、志传、目录、评点乃至选本等各类著述之中,未经系统归纳、总结,大大限制了今天的研究者们对其宝贵历史经验的承传与发扬。把这些材料汇集拢来,加以条贯的编次整理,逐步上升到学理层面,以建立起适合新时代需要的唐诗学学科体系,是一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深远社会意义的建设工程,迄今很少有人尝试。放眼国内外唐诗研究现状,在诗作辑佚、诗集编注、诗人生平与交游考索乃至某些相关历史和理论问题的研讨上,确已取得众多引人瞩目的成果,而就“唐诗学”的通盘把握与整体构建来看,终觉底气不足,这既同我们自身理论概括的手眼有关,且亦根底于今天的学者未能对既有历史经验加以全面总结和反思所致。开启“唐诗学”建设工程,以系列专书的形式从方方面面整合历史资料,进以从事理论概括,必将大有利于提高研究者的自觉性,促使研究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二、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本课题即以构建唐诗学学科的基础建设工程作为自己的任务,打算从三个方面来展开此项工作:一、目录学研究,通过书目文献的调查与考证,摸一摸唐诗学的“家底”,弄清从事唐诗学建设所需涉及的资料范围,并对一些重要的书籍、版本资料形成初步的概念;二、史料学编纂,通过广泛搜采历代有关唐诗的论评、研究资料,按一定的线索编排成帙,不但能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源,还可藉以发现并把握唐诗学这门学科赖以构建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三、理论性总结,在汇集书目文献及大量历史资料的前提下,尝试就唐诗学学科的对象、性质、基本内容、结构体系、历史轨迹、演进脉络以及唐诗艺术的解读与品味方法等,做出一定的概括论析,以建立起初步能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的唐诗学研究范式,为此后的继续深入打下相应的基础。以上三个方面组成的配套工程,足以承担唐诗学学科的“基建”任务。
    具体来说,此项工程包括8个子课题,将产生8种专著:

        1、《唐诗书录》——汇录自古迄今有关唐诗的书目2千7百余种,按总集、合集、别集、评论及资料分类编次,逐一注明朝代、作者(或编者)、名称、卷数及各种版本(稀见版本加注馆藏),并各加简要的内容提示,更以“备考”的形式著录历代文献上的相关资料附后,便于查考其版本、卷数的沿流因革和了解前人的有关评述。此书的价值在于大致清理唐诗学的“家底”,可用为进入唐诗学学科领域的入门向导。

        2、《唐集纂要》——从现存历代唐诗总集(主要是选本)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集子120来种,各加千字左右的内容提要(类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作者(编者)、时代背景、书名、卷数、编排体例、内容特点、世人评议、版本流传以及相关的续书与仿作等,同时录存该集与相关诸集所包含的各种有价值的序跋材料和类目小引文字,并附以一部分评论文字缀后。这将能大致反映历代总集的概貌,为掌握唐诗“选学”(选本之学)的特殊性能与发展状况提供基本资源,既属唐诗目录学的进一步开发,亦属史料学上的一项重要建设。

        3、《唐诗论评类编》——调查上千种各类古代典籍,从中搜辑、摘录有关唐诗的论评资料,按总论、外部关系论、流变论、各体论、题材作法论、流派并称论、作家论、典籍论8大门类进行归类编次,大类中再分解成若干小类或更小的类别,挨个组成栏目。这不仅能为今人体认唐诗提供充分的历史资料,且能让以往唐诗学研究中业已形成的各个专题领域得到凸显、展示,甚至可藉以考察和发现各专题领域之间的逻辑关联与内在组合,使唐诗学这门学科所应具有或可能具有的总体布局构架得以清晰地浮现出来。

        4、《历代唐诗论评集粹》——从历代典籍中择录其有代表性的论评资料千余篇,组成160多个单元,每单元列正文一篇、附录文献若干篇,另说明文字一则,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各单元按时间顺序排列,计分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清五个时段,串合起来大体能显示唐诗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线索。本书与《类编》均属基础性史料建设,前书重在显示各专题领域之间的逻辑组合,本书则着眼于理顺这门学科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一纵一横、一经一纬的方式编列唐诗学的相关资料,此乃两书的基本分工。

        5、《唐诗汇评》——从《全唐诗》里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诗人500家及其诗作5千余首(占《全唐诗》总量的十分之一,以期能反映唐诗发展的概貌),附以诗人小传(据最新研究成果重写),并汇录有关评论资料分编于各诗人、诗作名下,每首诗所录评语少者几则,多者可达数十甚至上百条。此书既可用作大型唐诗读本,以面向广大唐诗爱好者,而亦能为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极丰富、有用的参考资料。与前两种史料书相比,前者多录宏观层面的专题论评资料,本书则集中收辑具体诗人诗作的微观评议,性能上自有区别。

        6、《唐诗学史稿》——在目录学研究与史料学编纂的基础之上,尝试从接受学原理出发,就唐宋以迄明清、近代一千多年来的唐诗学术史(亦即历代诗家和读者对唐诗传统的接受史)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横向上涉及诗歌的选、编、注、考、点、评、论、作多种接受形态,纵向上具体勾画唐诗学由萌生、成长、盛兴、总结以至蜕变、更新的演化轨迹,力图发掘其内在规律,以撰成国内第一部论述较完整的唐诗学术史专著。

        7、《唐诗学引论》——作为唐诗学原理的构建,此书围绕“唐诗是什么”、“何以是”以及“如何是”之类根本性问题,设立“正本”、“清源”、“别流”、“辨体”、“学术史”五个篇章进行深度理论研讨,就唐诗的基本质性、历史和文化渊源、分期标准与流变过程、各类体式及其结构原则,以及学科发展的内在线索等,作出初步归纳、总结,以形成粗具现代意义与创新观念的唐诗学学科体系范式。本书因亦构成整套书系的理论纲领所在。

        8、《唐诗意象艺术谭》——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基本上是一种意象艺术,唐诗尤然。考察唐诗若仅在外部考据上用工夫,而未能有效地进入其内部意象世界,尚不算真正掌握了唐诗的艺术。本书拟从意象艺术的一般原理出发,立足于意象思维、意象结构和意象语言的构成法则,进以就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的流变和唐诗意象艺术的特点开展重点深入的探究,并结合一些诗人与诗作的实例加以阐说,为解读和领会唐诗艺术提示门径。如果说,《史稿》与《引论》均偏重在宏观角度的“义理”概括,则本书恰恰要落脚于微观世界的“辞章”解析,它们之间有着互补与互成的关系。

        上述8种典籍相互配合,环绕唐诗学的学科建设,从义理、考据、辞章各个方面形成有机整体,既可为相关专业的历届大学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用书,也能为同行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立牢靠的根基,应该够得上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工程。目前此套书系中已有几种前期成果问世,若能正式立项,将对已成者重加校订增补,未成者妥善撰写完稿,争取以系列专著的形式重新结集推出,便于发挥其整体功能。


    三、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学术背景

        本课题负责人陈伯海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七五”至“十五”期间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4项:“中国文学史宏观研究”(国家重点项目,1987)、“中国近四百年文学思潮研究”(国家重点项目,1992)、中国文学史学研究(与董乃斌合作主持,1996)、“中国诗学之现代观”(2001);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共4项:“唐诗学研究”(市重点,1986)、“上海文化通史”( 1996年)、“中国诗学史研究”(与蒋哲伦合作主持,1996)、“唐诗学史研究”(2003)。出版个人专著7种,主编8种,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1篇论文获中宣部颁发的首届“鲁迅文学奖”,2部著作获上海市哲社科优秀著作2等奖,另4部著作(包括编著)获上海市哲社科优秀著作3等奖。本人从80年代中叶起,即大力提倡建设“唐诗学”,主张“唐诗学”当与 “诗经学”、“楚辞学”、“乐府学”等并列为古典文学领域里的专门性学问,在学界引起普遍反响。此后二十多年来,在其直接主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实践,按预定方案初步做出前期成果6种(包括《唐诗学引论》、《唐诗书录》、《唐诗论评类编》、《唐诗汇评》、《历代唐诗论评选》、《唐诗学史稿》),问世后深受欢迎,不仅学界人士搜采备案取览,还被大陆及台港许多高校指定为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读参考用书。但因受条件限制,整套计划迄今未能完成,已出数种亦很分散且印数有限。企盼趁本人尚有余力,原有骨干队伍亦尚能调动,争取于最近期内将已出的6种重加校订增补(如《唐诗书录》原收书目截至1984年,现考虑延伸至20世纪末,另增入若干新发现的稀见唐诗选本及遗收版本),更将未撰成的2种(《唐集纂要》和《唐诗意象艺术谭》,均已收辑部分资料)妥善撰写成稿,俾使整套工程得以最终告结,并能以系列专著的形式作一次性推出,以产生应有的规模效应。


        主要成员:査清华,曾完成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唐诗学史稿”(明代编),教育部人文基地重大项目“江南都市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其现代阐释(唐代卷)”,著有《明代唐诗接受史》、《历代唐诗论评选》(合)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发表研究唐诗的论文多篇。孙菊园,从事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唐诗汇评》(任副主编)等。蒋哲伦,从事古典词学及诗学研究,参加主持并完成上海市“九五”课题“中国诗学史研究”,著有《中国诗学史·词学卷》(合著)、《唐宋词书录》、《词别是一家》等。朱易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诗学史论稿》,著有《唐诗书录》(合)、《中国诗学史·明代卷》等。李定广,主要研究唐宋文学及古代文论,曾承担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罗隐集笺注》,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诗词乐关系与唐五代词的演进》研究,出版专著《重编新注〈唐诗三百首〉》、《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等。黄刚,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出版《唐诗论评类编》(合)、《边塞诗论稿》、《张维屏诗文选》等专著多部。徐宝余,著有《庾信研究》等,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池洁,从事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参与《唐诗汇评》编著,另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研究唐诗的论文多篇。张寅彭,主持国家高校古籍整理项目“清诗话三编”,另出版专著《诗话概说》(合著)、《新订清代诗学书目》、《民国诗学书目》、《民国诗话丛编》(六卷本)等。胡建次,从事中国诗学文献整理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典诗学专题承传研究》,另出版专著《宋代诗学观照》、《日本中国古典诗学研究500家简介与成果概览》等。张红,从事中国诗学研究,撰写《唐诗学史稿》(元代部分),另著有《元代唐诗学》等。傅蓉蓉,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参与上海市哲社科规划《中国诗学史研究》,撰写其中《中国诗学史·词学卷》(合撰),另著有《 西昆体与宋型诗建构》等。胡光波,从事唐诗文献整理与研究,著有《历代唐诗论评选》(合)、《唐诗学史稿》(清代部分)等。许连军,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诗式》与中唐诗学”等,出版专著《中国古代文艺鉴赏理论概观》、《唐诗学史稿》(唐五代部分)、《皎然<诗式>研究》。王顺贵,从事中国诗学批评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课题《唐诗艺术卷》(合),著有《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明清及近代诗学研究史稿》等。

        课题组负责人为上海师大特聘教授,成员中绝大多数为该校老师,其他各成员均曾作为负责人的博士生与硕士生,现亦都在高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科研工作。总体科研条件较好,研究的时间有保证,图书资料丰富,利用北京、上海等地藏书资料很便利,且在研究资料方面已有相当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各成员均为负责人原同事或学生,多年来一直在负责人指导下展开唐诗学研究和唐诗文献整理,并合作完成了部分前期成果。因此,项目承担人有信心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为开发唐诗学建设工程作出贡献。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