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成果
    周文: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3/15 9:50:25    点击量:1362
  •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高科技体现在新质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新质生产力从形成到发展的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仍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进方向。着眼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通过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结合得以贯穿生产的全过程,主导和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高效能体现在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之“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之“高”和生产效率之“高”。其一,基于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创新,各类优质生产要素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流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进一步加快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创新效率。其二,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逐渐成熟,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将持续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其三,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推动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的变革,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高质量则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更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强调“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将科学的发展视为“人的生产力的发展”的一个方面,并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力量的巨大发展”能够增大“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和由这种生产力构成的新的生产的物质基础”。沿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强调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逻辑进路,新质生产力被视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其内涵昭示着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前提。回顾近代以来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生产力的跃升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蒸汽动力领域的技术突破催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领域的技术突破催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和生产力飞跃的动力源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新质生产力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相伴相生。
         

    高质量发展是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更高质量的发展。之所以强调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必须是新质生产力,是因为新质生产力内含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突破技术“卡脖子”环节,补齐产业“短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顺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基于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强调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根据我国内部国情与外部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现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采取战略上遏制、技术上脱钩、规则上打压等多种方式阻碍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卡脖子”。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重大挑战在当下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只有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才能打破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些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从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来。当前,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以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基本盘、老家底。要通过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提升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在产业高端化方面,要一手抓基础支撑,另一手抓产业高端装备引领,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迈进。在智能化方面,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融合及应用,形成具有一定自治功能的智能生产和运行系统,打造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在绿色化方面,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推进传统产业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提升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催生更多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经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提供创新内核,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产业载体:一是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要培育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保障机制。
         

    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一方面,要优化未来产业的时空布局,聚焦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和地方产业规划,根据技术成熟度、市场发育度变化与各地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的差异,分阶段分梯次开展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推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引导资金支持未来产业企业创业和技术研发,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上述举措,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释放更多新质生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
          
    (作者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