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成果
    陈强:激发科创“核爆点”的三重逻辑
    发布时间:2023/7/31 16:11:12    点击量:2395
  •  

    “一个创新的城市应有几个‘核爆点’,这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新赛道的风口点,是全球各类最好创新资源的汇聚区。”寥寥数语,揭示出激发科创“核爆点”的关键所在。


    一要“新”。激发科创“核爆点”不能墨守成规,要跳出既有思维框架,摆脱路径依赖,不走寻常路。要密切关注科学研究范式的迭代升级、成果传播与扩散的路径变迁、知识生产与需求侧互动的界面更新,以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态构建。


    二要“准”。激发科创“核爆点”要准确把握科技进步“弱信号”,捕捉产业发展新机会,掌控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三要“快”。激发科创“核爆点”既要依托既有的基础优势,也要尽快补齐短板,吸引和集聚面向特定领域的机构、人才、技术、资本及各种功能性资源,快速形成具有充分竞争力的产业规模,并通过全球市场释放能量,放大辐射效应。


    “核爆”效应的不同类型


    “核爆”效应可能出现在科技创新的不同环节,从科学新发现到技术新发明,从产业新方向到发展新理念。有些地方依托世界一流大学和顶尖科学家群体,变革性思想、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策源性成果持续涌现,深刻影响并改变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及发展进程。迄今为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自然科学领域,分别赢得112项、97项和80项诺贝尔奖,并在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摘取大量顶尖科学奖项。其中,仅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就培养出30位诺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团队更是有12人获奖。这些大学实现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协同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科学“核爆点”。有些地方以高能级技术创新机构为核心,不断完善具有概念验证、转移转化、商务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集群式突破。清华大学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显示,从有效发明专利存量和PCT专利数量的角度观察,东京、旧金山—圣何塞、京都—大阪—神户位居全球城市(都市圈)前三,俨然成为酝酿技术发明“核爆点”的“温床”。有些地方围绕头部企业,推动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辖区面积仅14平方公里,却集聚了19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0家专精特新企业、101家上市公司、6家独角兽企业,形成了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其中有以中兴通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技术与通信产业集群,以腾讯为龙头的互联网和数字产业集群,以迈瑞医疗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等,成为举世瞩目的科技产业“核爆点”。


    技术逻辑、市场逻辑、治理逻辑


    激发科创“核爆点”应该在对“核爆”类型多样性的认识基础上,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技术逻辑、市场逻辑及治理逻辑,理解三者之间相互嵌入、叠加、融合的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首先是技术逻辑。底层技术的突破、成熟和迭代升级意味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产业底层技术的属性特征及演进规律都不一样,对于人才引育、要素配置、条件支撑、集群策动和生态构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中,集成电路产业的复杂程度非同一般,不仅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环节众多、支链庞杂,而且都有相当的宽度和深度,与其他技术领域发展的缠绕特征也尤为明显,需要实现人才引育、装备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材料研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的协同并进。仅凭个别领军人物的殚精竭虑、少数技术攻关团队的日夜奋战,以及局部的技术突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强化超大规模团队的多向度协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并从更高水平、更有策略的国际科技和产业合作中汲取能量,实现产业创新生态的整体跃升。相较于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技术演进过程既有一些共同点,但迥异之处更多,并且同一产业范畴下领域间的差别也很大,必须不断深化对不同产业技术演进逻辑的整体性认识,实施差异化的治理。


    其次是市场逻辑。激发科创“核爆点”要关切市场主体感受,尊重市场规律,注意市场作用的发挥。含义有三:其一,企业既是科技创新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科技和产业竞争中,自然会遵从经济理性,对于市场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其二,对于科技和产业领域发生“核爆”效应后,可能引致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商业利益,市场主体一旦形成共同预期,完全可以自觉行动、自主耦合、自行协同,表现出很强的自组织意愿和能力。其三,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机制,以较高效率配置技术、产品、人才、资本等要素,市场选择对企业行动方向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对于激发科创“核爆点”而言,可以形成三点启示:一是“核爆点”往往发生在未来产业新赛道上,能够创造出高成长、大容量、可预期的增量市场;二是不要低估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自主协同的意愿和行动力,重点需要关注的是协同意愿的激发条件和支撑方式;三是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作为边界和“有为”重点。


    最后是治理逻辑。激发科创“核爆点”面向未来,考验的是政府捕捉机会,创造条件的眼光、胆识和耐心,考验的是顶层规划的统筹力和战略实施的精准性,是对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验。需要着重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尊重技术发展规律,对于可能出现“核爆”效应的科技和产业领域既要有想象力,也要充分考虑区域禀赋、科教和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储备等基础条件,以及将来运筹相关资源的可能空间。二是在尊重市场选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善于发现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市场失灵”区域,及时拾遗补缺。三是从产业的底层技术属性分析入手,提炼激发科创“核爆点”的场景特征,识别制约“核爆”效应产生的裉节问题,加快更有针对性的条件和能力建设,实施更加聚焦的体制机制突破。


    慢变量、中变量、快变量


    激发科创“核爆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的技术逻辑、市场逻辑及治理逻辑具有交互、叠加和缠绕特征,需要进行系统设计,注意发挥好三类变量的作用。一是慢变量,包括高校“双一流”建设、基础研究布局、创新生态和社会氛围营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培育等,需要着眼长远,久久为功;二是中变量,涉及人才培育、大科学设施及功能性平台运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创新协同等,重在效能提升;三是快变量,包括产业化重大项目落地、关键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引进、体制机制突破等,认准方向后要按下“快进键”。通过三类变量的交互和耦合作用,科创“核爆点”才可以将输入的资源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形式的高质量输出。值得注意的是,转化过程会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种种影响,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激发科创“核爆点”是上海增强“四大功能”,推进“五个中心”战略升级的重要抓手,具有“一子落定,满盘皆活”的系统效应。不断增进对其技术逻辑、市场逻辑及治理逻辑的理解,把握好慢、中、快三类变量分类施策,就一定可以将激发科创“核爆点”的“施工图”,转化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密集涌现的“实景画”。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