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型智库 / 重点智库
    抗击疫情,上海智库在行动(20)——华东师范大学发挥多学科优势,助力科学抗疫

    发布时间:2022/4/29 10:35:34    点击量:11322
  •  

    本轮上海疫情来势汹汹,涉及面广,防控任务艰巨。华东师范大学智库专家学者快速响应,积极汇聚智慧建言献策,向公众传达专业的战“疫”暖音,助力科学抗疫。

    一、发挥领军人物作用,多学科专家集智聚力科学抗疫

    自3月初以来,文科院组织专家团队根据疫情进展拟定选题,通过约稿和自行投稿相结合等方式,共完成报送疫情防控各类稿件65篇。

             1.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防疫提供智力支援。在疫情发展关键时期,作为上海市人民政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吴瑞君工作室的领军人物和首席专家,校领导吴瑞君教授率先发声,提出了全校专家集思广益,发挥专业和智力优势,就科学抗疫建言献策,齐心协力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抗疫阻击战的倡议。集中梳理出疫情防控中有关核酸检测能力、集中救治点建设和管理、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基层一线力量支援、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居民小区管理和力量配备、外籍人士防疫服务等八方面重要内容。 

    2.围绕重点问题集中攻关,组织研究力量持续跟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吴瑞君、曾刚、杜德斌、文军、殷德生、高向东、叶超等专家从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角度对上海疫情防控应对体系、社区防治、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等多方面提出综合性、前瞻性的建议。

    3.文理交叉团队积极开展研究,为防控提供学理支撑。统计学院周勇团队发挥双一流重点学科统计学学科优势,基于历史数据和本轮疫情暴发的特点,借助统计学方法与流行病学的模型,对上海市本轮疫情总感染人数和社会面清零日期进行动态跟踪预测,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自4月11日以来,已提交多篇分析报告。地理科学学院陈睿山团队利用环境监测方面的长期积累,采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特别关注动物及环境的疫源和病毒消杀问题,为防控政策提供学理支撑。

    4.中青年学者主动担当,贡献抗疫智慧力量。来自经管学部、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部等院系的多位教师,在承担社区志愿者工作之余,深入一线调研,对封控期间物资保障、物流配送、舆论引导、重点群体保障等重要民生热议话题,积极撰稿,反映基层真实问题和需求,提出化解之策。

    二、发挥专业所长,为市民和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的不确定性冲击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医疗救助之外的心理救助同样刻不容缓。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师生责无旁贷,挺身而出。这支深度参与过两年前武汉疫情心理援助、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在上海疫情最吃紧的时期,持续发出最专业、最温暖的声音。

    1.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上海民众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受教育部委托,心理学院和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市开通“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为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及家长、广大市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学帮助和支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高校服务于地区和区域疫情防控的心理援助体系。自4月14日20点开通热线以来,截止到4月21日22点,共接线服务995人次,累计电话接线时长13337分钟。同时还开通疫情朋辈互助心理支持平台,搭建校域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

    2.守护重点群体的心理健康,提升防控措施的人文关爱度。心理学院席居哲教授团队,基于调研一手材料,持续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关护、高校闭环管理期间大学生心理引导等问题,撰写报送8篇决策咨询报告。其创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战疫诀》,被称为42字浩气歌,为处于闭环管理疲倦期的学生们送去了一份关爱和鼓舞。


    3.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疫情防控心理学科普专栏,用心守“沪”。(1)在“华东师大防疫助学频道”下设立“心灵有约”微课程板块,提供微课程,面向中小学师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人们面对疫情的典型心理、行为和生理反应,指导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理解疫情,调节心理。(2)以系列手绘心理科普漫画,辅以音乐的审美和娱乐结合的形式,进行心理学知识科普,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积极的生命力量。(3)编制《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供免费下载,帮助家长和孩子去感知和接受自己的情绪,提供简明易懂的沟通方法缓解压力。(4)上海教育出版社录制我校心理学院编写的科普读物《疫路心防——用温暖照亮前方》有声书,用声音的力量向大众普及面对疫情时简单可行的心理调节方法。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