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管理工作
    本市3项成果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发布时间:2017/8/25 17:53:47    点击量:4015
  •  
        8月2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上海师范大学张安福教授的《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陈大康教授的《中国近代小说史论》和上海师范大学朱恒夫教授的《中国戏曲剧种发展史》三项成果入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原“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一项国家级科研成果资助制度,旨在集中推出反映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前沿水平、体现相关领域最高水准的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鼓励广大专家学者以优良学风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据悉,今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国共申报426项,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最终有39项成果入选。作者分别来自在京高校、中国社科院、上海市、江苏省、天津市等16个省市的28家单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形式、统一标准”的方式组织出版入选成果,并对入选作者进行表彰。

        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工作的组织力度。我办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动员,尽最大可能让科研管理部门和申报者了解、熟悉申报流程,并提前在学校或单位内部掌握优秀科研成果的出版渠道,避免申报者因申报信息渠道不畅、提前与出版社签约产生法律纠纷而放弃申报。本市各社科研究单位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工作也高度重视。今年,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等7家单位参加申报,涉及学科有马列科社、哲学、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图书馆情报学、管理学、政治学、语言学、体育学等学科。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的支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工作大有起色,争取明年“成果文库”申报再获丰收。




    入选成果之一:

    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张安福  教授)

        该成果由三个部分组成:《环塔里木城址烽燧调查与研究》《环塔里木墓葬遗存调查与研究》《环塔里木宗教遗存调查与研究》,共计88万字,图片866幅,统计表格178幅。该成果对于正确阐明西域历史和多民族创造的西域文明历史进程,进一步提升新疆各民族的国家文化认同,推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国西域历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都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入选成果之二:

    中国近代小说史论
    (华东师范大学  陈大康  教授)

        该成果为作者《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的姊妹篇。成果认为:完成古代到现代两个小说体系的过渡转换是近代小说的历史使命。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刺激,以及仅用72年完成转换,决定了近代小说体系大幅度震荡。这期间既是精神产品又是文化商品的双重品格,同时受文学发展规律与商品交换法则制约等特点显示突出。成果论述了近代小说史上一些关键问题:一是纠正因资料占有不足或研究思想方法欠缺的误判。二是关注以往的研究空白。


    入选成果之三:

    中国戏曲剧种发展史
    (上海师范大学  朱恒夫  教授)

        该成果是一部专治戏曲剧种发展史的著作,对中国历史上与现实中的戏曲诸剧种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所论剧种的兴盛及衰弱的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揭示了它们的美学特征,填补了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成果以朝代的变迁、时间的推移为脉络,勾勒出中国戏曲剧种纵向与横向的发展轮廓,对每一个剧种的发展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尤其是将剧种置于发祥地的经济、文化、艺术、地理、宗教等背景之上,探讨其生成、兴盛、传播、衰弱等外在与内在的原因。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