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顺利闭幕
    发布时间:2014/11/10 15:27:41    点击量:17036
  •  

        11月6日下午,为期三天的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在浦东嘉里大酒店顺利闭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主持闭幕式,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作闭幕致辞。王战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论坛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希望委员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王战在闭幕致辞中总结了论坛达成的五大共识。(1)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已进入新的阶段。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创新发展,并与新一轮产业革命融合对接,带领我们走向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催生了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频谱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及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重要载体、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无线城市等创新应用,产生了工业4.0、车联网、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变革新的应用场景,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和无限可能。(2)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美好。信息化为解决城市规划、物流与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企业信息化应用促进商业模式变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新舞台、新空间不断拓展,推动着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信息化开创了政府管理、市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新模式。电子政务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下,出现了新的组织优化架构和效能提升空间,政府信息公开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信息化新媒体畅通了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渠道。电子商务出现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重构的趋势,互联网金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等,为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新兴社会服务方式,让居民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获取信息化的红利。(4)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应当加强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消除由信息烟囱孤岛向信息互连平台转型,加强资源共享,提高建设效率,共同为促进互联互通发展而努力。在人类社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关注信息化的双刃剑效应,加强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和制度保障,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完善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5)加强互通合作,实现公众在信息社会中的普惠发展。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促进国际、区域、国家和城市间的信息化交流与合作,鼓励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创造更加丰富的信息化应用成果。积极探索缩小数字差距的现实路径,推动信息技术更加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创造公平的信息化应用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掌握信息化技能,共享信息社会发展成果。

        李耀新在讲话中表示,论坛形成的思想成果和重要共识,对加快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动信息产业的创新提升,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将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论坛闭幕式之前,副院长王振介绍了 “2014全球智慧城市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情况。今年八月起,论坛组委会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征集“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围绕“智慧环境”、“智慧生活”、“智慧经济”、“智慧政务”等主题,共收到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例27个,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韩国金浦市的政府办公室”、“俄罗斯卡巴斯基实验室”、“新加坡电信集团(NCS)”、“法国贝舒事务所”、“中国中兴通讯”选送的5个案例荣获得了本届年会“征集案例优秀奖”。

        本届论坛以“智慧•融合•跨界”为主题,聚焦“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管理”、“智能化时代的工业再造”和“信息化时代的智慧应用”,全球800多位专家齐聚上海,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思想碰撞。论坛举办期间,多个国际信息化合作项目协议成功签订,其中包括我院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亚太培训中心与德国波茨坦大学的工业4.0培训协议、与上海国富光启有限公司的工业4.0培训基地协议等,体现了本届年会“智慧、融合、跨界”的主题。

  •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    编辑人:libo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