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通知
    市社科重大课题公示(三)
    发布时间:2007/9/27 18:08:36    点击量:9303
  •  

        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合格的重大课题申报材料及课题组成员的详细学术背景材料将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予以公示,请相关专家学者广泛评价,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期后,将组织学科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来函请寄:本市高安路17号301室(200031)或电邮至popsssh@sh163.net。



        课题公示材料(三)


    课题名称;新时期以来马克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研究

    申请人:朱立元    复旦大学


    课题设计: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拟对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进行研究。我们对于国内外现有研究状况的前期研究显示,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和建设在上世纪末得到了一些清理和反思,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共识,代表性著作的有《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等。这些成果对于新时期文艺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成就形成了初步认识,并构成展望新世纪文艺理论发展的基础。整体来看,这些研究较多地体现为一种历时性述介和梳理,而在一个统一的视界下对新时期文论发展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全面审视和总结方面还十分欠缺。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野下对于新时期文论发展和建设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考察,据目前资料所见,类似研究还只限于极个别单篇论文的阶段上,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文艺理论反思和“前苏联体系”问题》(《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这些思考初步涉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域,但都还有待于深入阐述和系统论证。上述方面为本课题的开展留下了广阔的致思空间。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文论的过程,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将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文化文艺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掀起了再认识、大发展的热潮,至90年代,随着对于本土问题的日益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对于中国当代文论研究格局和整体框架发挥了切实的影响,研究成果代表了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和发展的实绩和方向。考察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对于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论的大发展作出实事求是的梳理和评估,不仅是当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和发展、直面并应答现实语境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推动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总体框架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将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的基本概貌进行认真清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具体展开在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和建设过程之中,新时期文论发展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这一进程伟大成果的具体体现。拟分三个研究层面:第一,背景的重建。将对新时期文论发轫的具体社会、文化、思想背景以及基本学术状况进行分析,以为新时期文论发展的考察确立外部逻辑图景,包括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影响情势、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20世纪前半期以及17年文论发展情势的理论传统等等。第二,过程的梳理。我们将分文艺学批判与反思期、文艺学回归自身期、文艺学综合创新期三个阶段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论的发展状况和成就进行历时性考察,具体呈现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进程。第三,成就的总结。我们将在历时性梳理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的具体成就进行共时性审视和总结,指出中国20世纪文论在近百年历史行程中,特别是在新时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文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不同于19世纪之前的古代文论的新的文论传统。

        第二部分,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学基础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所在。研究将分三个层面: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归宿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其次,是考察新时期文艺理论语境中的人学思想。新时期以来,在对于人道主义、人性和异化讨论中,文艺推动了人、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回归和提升,而面对消费时代的到来,人文精神一直没有滑出文艺理论的价值论视野。不仅从认识论,而且从本体论层面,人的存在问题研究得到深化。最后,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域下考察消费时代语境中文艺理论的人学视野。伴随着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迅速转型,消费意识形态的强势蔓延以及文学研究合法性质疑和文艺研究边界问题的提出,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的人学视野成为探讨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枢纽。

        第三部分,我们将对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进行系统考察。审美与意识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极为重要的论域,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研究拟分三个层次:第一,追溯我国现代文艺理论关于审美与意识形态问题思考的历史行程。我国20世纪文艺理论对于文艺本质与文艺功能问题进行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思考和曲折探索,并为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二,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思考中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并与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发生复杂的关系,我们的考察将立足于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现实语境的基础之上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界。第三,我们将对新世纪以后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进行反思。新世纪以来,一定的历史距离和新的历史语境为重新审视和再反思意识形态与审美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前提,对于来路的反思和对于前程的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延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身也融入这一进程之中。

        第四部分,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价值论视野进行考察。弘扬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学基础的逻辑延伸,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坐标,而人文精神的理论思考和现实实践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落在实处。拟分四个研究层次:第一,新时期以来,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到文艺经典问题争鸣,从新启蒙主义思潮到消费主义话语,人文精神在文艺理论思考中虽然不乏某种程度的曲折和疏离,但是人文主义的旗帜不曾倒下。在历时性考察基础上,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视阈下展开共时性考察。第二,反思“人文精神”大讨论。文精神的失落实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失落,思考人文精神问题要走出唯人文主义的误区。第三,探讨新理性精神文论。新理性精神文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导下构建人文精神的努力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第四,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文艺理论的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坚持文艺理论的人学维度,坚持文艺理论的理性批判功能。

        第五部分,我们将对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全球化语境进行考察。全球化语境为我们的思考推展出一个“世界文学”意义上的宏阔视野,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拟分三个层面:第一,作为文艺学建设和实践的新语境,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影响深远。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顺应这一新语境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不断发展、不断促进中西文论创造性融合和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体系创新建构的过程。第二,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艺理论建设,不能直接回到“中国古代文论母体”,而应当立足于现当代文论传统,并积极从古代和西方汲取资源,促进当代文艺学的理论创新。第三,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文艺理论教学实践要反对“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从历史化和地方化、专业化和理性化、重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等方面进行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本研究路线,既强调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元典,同时又尊重我国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事实,重视对于原始材料的充分发掘和准确解读,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将具体问题还原到新时期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清醒客观地揭示新时期文论现象本身及其背后的意义趋向和逻辑力量;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胸襟从事课题研究,立足于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基本立场,全面考察和深刻反思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努力使本课题具有明确的现实性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本课题的总体框架是:立足于并超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认真梳理并还原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成就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以新世纪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和建设有所推动和启示。具体来说包括:“梳理与重建——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历时性考察”;“人在新时期文论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人学基础研究”;“审美与意识形态——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和功能论研究”;“人文视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价值论研究”;“机遇与挑战——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与全球化语境研究”。

        3、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特色、重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主要特色体现为:一,扎实的第一手资料,论证和阐述扎根于近20万字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基础之上;二,鲜明的问题意识,在现象还原中紧紧扣住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予以探讨和回答;三,明确的现实指向,不回避文艺理论本身的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性质,强调现实关怀。

        本课题的重要观点:首先,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所取得了伟大成就,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应对、回答并解决中国当代文艺、文论新问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历史过程,它向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本身开放,向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的当下阐释开放,也向中国古代文论传统、20世纪中国文论新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文论和文明成果开放;第三,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文化和文艺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发展并逐步成熟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将新时期文论发展和建设置于至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野下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本课题对此进行了积极推动和深化;2、梳理和总结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契合了发展和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必然要求,其本身也构成这一发展和建设的组成部分;3、上述观点本身也有一定的创新之处。



    课题组主要成员学术背景:

        1、本课题负责人朱立元教授的主要学术经历: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8-1981年在复旦大学攻读文艺学研究生,1993年起为博士导师,1994年与蒋孔阳共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方美学通史研究,200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范畴史研究,2004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中文系讲学,同年参与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文学教材研究组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同时为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才较提纲编写课题组负责人。

        本课题负责人朱立元教授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1、《真的感悟》(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合著,1991年获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政府文艺最高奖);2、《思考与探索──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建构》(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著作;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初版,2005年1月增补版),主编,1999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4、《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0月版),主编,第 六、七卷的主要撰写者,第四卷、五卷的作者之一,该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美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2006年7月修订版),主编, 2002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20世纪西方文论选》(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主编; 7、《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版),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8、《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 第6期全文转载);9、《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预设》(《学术研究》2003年第3期);10、《对文艺学学科反思的几点思考——兼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的基本估计》(《东方丛刊》2006年第1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略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12、《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和建设的几点思考》(《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1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文艺学的创新建构》(《学术月刊》2006年12期);1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课题组主要成员孙士聪的主要学术经历及研究成果:1、2004年参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主要参与者和撰写者;2、《经典的焦虑与文艺学的边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3、《“西马”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东方丛刊》2006年第4期);4、《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大发展》(上下)《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2007年第1期);5、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域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对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西马文论之关系进行了研究。

        3、课题组主要成员程镇海与此该课题相关主要研究成果有《从马克思“艺术生产说”看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博士论文围绕新时期全球化语境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于云与此该课题相关主要研究成果有《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世界化》(《东方丛刊》2006年第4期),博士论文围绕新时期人文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