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通知
    市社科重大课题公示(二)
    发布时间:2007/9/27 17:51:52    点击量:8968
  •  
        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合格的重大课题申报材料及课题组成员的详细学术背景材料将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予以公示,请相关专家学者广泛评价,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期后,将组织学科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来函请寄:本市高安路17号301室(200031)或电邮至popsssh@sh163.net。



        课题公示材料(二)


    课题名称: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

    申 请 人:周振鹤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课题设计: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价值:

        从学科分类角度来看,行政区划变迁的研究属于政治地理的范畴。但目前在世界上,政治地理的研究却偏重于大尺度领域,即注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于中尺度即行政区划研究比较薄弱,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国家缺乏有关的行政区划变迁史料,因此无法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而中国却是世界上保留有最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地下文物,以作为研究行政区划历史变迁基础的国家,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对行政区划变迁进行研究。然而,由于行政区划变迁史是一门过于专门的研究课题。只有对历史地理学素有研究者,才能研究出理想的成果,因此对于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研究向来是历史学领域中乏人问津,成果较少,在某一方面甚至呈现空白状态。解放以来关于行政区划变迁研究的著作甚少,八十年代以来,虽有两三种专著问世,但作者大都不是专门从事政区史研究的学者,因此只能缀合一般资料而成,不但深度明显不够,而且还存在基本概念的偏差。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是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这部图集可以说是通代行政区划变迁研究成果在地图方面的体现,但是地图集本身毕竟还不是行政区划变迁史。《中国历史地图集》所反映的政区变迁是以单个朝代为单位的,也就是只复原朝代之间的变迁情况,而不及每个朝代内部的变化,而对于历时较长的朝代,如汉、唐、宋、明等,在朝代内部也有复杂的变化。有的朝代政区变化甚至十分繁复,如西汉一代二百年,政区的变迁以至于面目全非的境地。而这种变化,单看《中国历史地图集》是无法了解朝代内部的变化情形的。另外一些朝代,如北魏,虽然历时不是很长,但由于制度的变化而引起政区很大的变动,加以史料的缺略和错讹又很严重,其政区变迁过程的模糊历来是历史学家引以为憾的事。显然,在通代政区地理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之后,断代政区地理的研究就是当前最具学术意义的历史地理研究课题。

        本课题所要完成的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不但要有通代的概略性的研究,更主要是对断代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但是断代政区研究的难度在通代政区之上,因为通代政区的研究还有正史的地理志与前人的地理补志可作基础,而断代的变迁却只有侧面的、点滴分散的史料(包括传世与考古两方面)可作参考。除了资料的搜集更加困难、考证过程更须缜密以外,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运用GIS手段解决逐年县级政区的变迁,同时辅以实地调查县以下政区的变迁,才能取得超越前人的成果。本课题的完成将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得到出版的机会,填补学术上的这项重大空白。

        对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全过程进行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政区的变迁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观念以至地理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透过历代政区的变迁,不但可以看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理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过程,还可以对现代行政区划改革提供借鉴。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还不在于单纯复原历史时期政区变迁的全貌——虽然这一方面的研究本身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是通代政区变迁研究的延长与扩充——更重要的是,此项研究还可以进而全面理解政区发生变迁的原因,探究变迁的规律,并推测政区演变的趋势,以及提出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设想。同时还将对中央地方关系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以及中国政治地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总体框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复原历代政区变迁过程,重点是详尽地复原自先秦以来直到民国时期的各断代行政区划面貌。

        研究的基本思路:对于历史时期政区地理的研究,历来是我国历史地理学方面的强项,通代的政区变迁过程的最高成就为已故谭其骧院士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但对于历时较长或政区变迁较大的朝代,通代的研究尚不足以详尽表现变迁过程,故本项目重点选择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作为断代政区地理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实证基础,并建立起中国行政区划变迁通史的基本构架,将使政治地理的理论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拟使用的研究方法与总体框架:因为本课题的研究难度较高,因此必须采取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其中有历史学方法:由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考证,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复原各个朝代的行政区划面貌,探讨延续性与可变性对政区变迁的共同作用;政治学方法:将政区分解为层级、幅员、界线等要素,分析政治过程对这些要素变迁的决定性作用;地理学方法:研究行政区划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变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地调查以弥补文献之不足。通过以上诸途径而理解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和规律,以期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基础。

        3.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特色、重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1)    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特色和重要观点:

        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特色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对历代行政区划变迁大势的整体把握较前有了提高,不仅扩展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广度,更增加了一定的深度,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的内在规律,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其二,以前、后两汉为代表的断代政区地理的研究,不仅使政区的变化精准度达到以年计,更为其他朝代的断代政区地理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从而证明了断代政区地理研究的可行与重要。

        这些已有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行政区划,从起源到发展,大致有以下的一些规律:

        一、数量由少到多,辖区由大到小,层级由高到低。县级以上的同一名称的政区,随着历史的发展,通常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数量越划越多,辖区越划越小,到了一定的程度,它的级别就会逐层降低,甚至走向消亡。

        二、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大都由监察区、军区等转变而来。在行政区划的层级变化当中,可以看到,历代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往往由监察区、军区等非行政区逐渐转变而来,最高一级政区的行政长官也大都由在外的中央官员演变而产生。

        三、县级行政区划最具有稳定性。在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县级行政区划是最具有稳定性的,我们从历朝县级政区数目的变化中,即可以看出这一点。

        四、三级制是历代政区的层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从历代行政区划层级演变的过程来看,二千多年来,最常见的是三级制,只不过有时采用的是实三级,而有时则实行虚三级。

        (2)    已有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已进行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方法上与同类研究相比有以下创新之处:首先,地方尺度的政治地理研究在国内已属创新。国内尚未有过从政治学角度来审视政区变迁原因与规律的同类成果,更从未有从行政区划本身的要素如幅员、边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变迁来分析其政治过程背景的著作。其次,断代政区地理研究是历史地理学方面的新发展,这一研究将朝代内部的政区变迁过程详尽复原出来,而过去的研究还只及于通代的水平,也就是说每个朝代只复原一个标志年代的政区断面。第三,研究的深度延伸到县级政区的变迁,而前此的研究只及于高层政区与统县政区两级。第四,以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人工无法解决的政区变迁也是显著的创新之处。研究政区变迁必须运用传统的考证手段,才能复原其历史面貌。但传统手段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资料分散,检索困难,费时过多;二是当资料缺佚严重,未知数过多的情况下难于复原全貌;三是用人工几乎无法排比逐年变化的大量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计算机技术检索文献资料,建构政区变迁框架以构拟变化过程,并且建立数据库以逐年排比变迁过程的细部。申请者已指导博士生采用这一手段,复原了唐代版图内十分之一地区的县级政区的逐年变迁过程,取得成功。


        项目负责人是国内文科首批博士之一,现为博士生导师、教授。长时间从事政治地理与文化地理研究,尤擅长于史料缺失严重的、难度较高的政区变迁的考证工作,十年前已出版过国内第一部断代政区地理研究专著《西汉政区地理》,开断代政区地理研究的先河,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同时还著有《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志》、《体国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方言与中国文化》(合作)等书及《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设想》、《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现代汉语方言的历史地理背景》、《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论文约百篇。项目负责人近年来已指导博士生撰写过多篇断代政治地理论文《明代总督巡抚辖区研究》、《东汉政区地理研究》、《唐代政区地理研究》、《北魏政区地理研究》、《北宋政治地理研究》、《明代政区地理研究》、《清代直隶州研究》等。项目负责人曾经主持过多项基金项目的研究,有丰富的组织经验。





  • 来源:    编辑人: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