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动态 / 重大项目简报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2年度简报
    2013/3/23 15:50:35    点击量:19509

  • 总体执行情况:

        2010年项目获得批准开始,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在完成开题、会议交流、实地调研和成果总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项目按计划如期执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模式设计、基本数据资料收集工作,建立区域发展数据库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完成对各研究对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模式的研究;并初步完成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步骤规划任务。各子课题配合良好,总体稳步推进,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课题的工作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成课题开题及生态文明建设高层学术研讨会。2011年1月8日,课题组在上海召开课题开题会。中国地理学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吉余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原所长虞孝感研究员,江苏省委研究室范朝礼副主任,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阮青副主任,湖南省长株潭智力办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副校级督导朱翔教授,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等著名学者、专家汇聚一堂,共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专家组认为课题研究目标清晰,研究内容丰富,技术路线可行,课题预期成果值得期待,同意项目开题。

        专家组认为应从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型的视角,来探索新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行动方案和预期效果,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嵌入到国务院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之中,通过区际生态补偿、碳交易、生态城市群建设试点方案的探索,将“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方式转型落到实处。充分认识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地创造知名品牌的计划之中。实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扎实、有序、高效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专家组并建议课题组吸纳专家组提出的进一步突出研究重点的建议;加强课题成员单位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课题组与政府管理部门、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二是开展系列不同地域类型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深度实地调研工作。课题组于2011-2012年先后对不同地域类型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进行了系列的深度实地考察工作。主要包括:(1)对基于生态文明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新牧区建设模式的实地考察。课题组一行8人于2011年4月21日至4月30日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调研主要集中在甘南州的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和合作市等三县一市;课题组在甘南调研期间,共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21次、深入到玛曲县各乡镇,共走访牧户家庭35户、实地走访了5家企业、进行了10次野外实地考察、考察了5座寺院。(2)对基于基于生态文明的上海市崇明岛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地考察。课题组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分别对上海市崇明生态岛进行了包括自然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的实地调查,共召开座谈会8次,走访居民家庭78户,实地调研企业36家,进行了3次野外实地考察。(3)对基于生态文明的上海市临港新城生态工业区和生态社区建设模式的考察。课题组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对上海市临港新城低碳实践区建设状况、生态产业区建设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共召开座谈会5次,实地走访企业10家,走访社区居民家庭12户。

        此外,课题组还对上海市虹桥生态商务区、长风生态商务区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研,课题组了解了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思路等内容。

        三是组织并参与系列高级生态文明建设学术交流。2011-2012年,课题组成员通过不同形式,加强课题组内部以及同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一是课题组内部定期举行工作交流会,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共组织了20多次课题组工作交流会,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定期对前一段课题工作进行回顾小结,并介绍下一阶段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通过工作交流会上的讨论交流,课题组成员交流了研究心得、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同时也协调了工作步骤。二是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国内外高级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如在德国阿斯曼斯豪森举办的“中德区域规划与国土整治的发展与演变学术讨论会”,在海南省举办的主题为“低碳经济城市建设”的第四届中日科学论坛,在上海市举办的“亚太会展生态系统与区域发展高层论坛”、“2012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崇明世界生态岛-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12•上海•大都市规划论坛”,在武汉市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向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了课题组关于民族新牧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园和生态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都市商务区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地域类型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外部效应。

        四是生态文明理论基础和实地调研取得阶段性成果。课题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12万字《黄河岸边的藏区——甘南生态考察报告》初稿,分别完成了上海市崇明岛、临港新城、虹桥商务区的内部调研报告,建设了较为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资料数据库和案例库。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岛建设、低碳经济模式、低碳城市建设、转型发展、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有序发展等主题。课题组已出版专著1部,待出版专著2部,其中课题首席专家曾刚教授任副主编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2)》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新华网、中新网、新民网、中国环境网的报道。课题组还完成了《警惕山区小水电无序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灾害与社会问题》、《甘南藏族自治州主体功能区建设矛盾与对策》等专报草稿,目前在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中。


    子课题研究进展:

        1.子课题一“我国生态环境空间差异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已完成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区位论的视角透视区域发展模式;已构建充分反映生态文明时代经济活动空间规律、体现不同类型区域特色与主体功能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分析框架,阐释了主体功能区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有机关系。

        完成了对日本关西和九州绿色、环保和循环产业集群模式、韩国济州岛和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等生态岛建设模式、美国波特兰和日本东京低碳城市建设模式、温哥华精明增长等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借鉴,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类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库。

        完成了对甘南、崇明生态岛、长三角等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实地调研。现阶段正根据上述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客观的区情,确立各自生态文明建设的步骤、战略、目标与对策措施,最终形成能体现区域特点、可操作性强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2.子课题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大指标体系,完成了指标定义、区域意义、数据获取、阈值/目标值确定、权重、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工作。这四大指标体系分别是:(1)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环境协调性及综合创新性等3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创新能力、及服务能力等7个三级指标,以及18个四级指标。(2)上海市崇明生态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借鉴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压力-响应-状态模型(PSR)方法,构建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管理等五大领域内的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分为15个评价主题,包括有24个核心指标。(3)上海市临港新城低碳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低碳能源、低碳研发、低碳制造、低碳物流、低碳社区5个评价主题,共29个核心指标。(4)上海市虹桥生态商务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经济、低碳治理5个专题领域和15个评价主题,以及22个核心指标。

        在实地调研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课题组根据崇明岛、长三角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崇明生态岛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甘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工作。下一阶段,课题组将根据后续调研情况,补充对典型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工作。

        3.子课题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保障机制研究”已完成对两种生态文明建设类型的保障机制制定,分别是:

        (1)上海市崇明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建构强势组织保障体制。包括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主体作用、上一级政府的支持、保障和政策指导作用、科委的组织保障与科学支撑作用,在现有地方权力架构运行的领导和协调机制上,充分发挥生态区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建设的跟踪、监测、评估与决策咨询作用。二是创新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管理机制。包括投融资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三是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基础支撑作用。包括创新指标体系科技支撑的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科学评估制度、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生态岛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2)上海市虹桥低碳商务区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引领低碳建设方向。包括创新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科学评估制度和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建设。二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规范低碳建设行为。包括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即通过法规引导机制、标准准入机制、价格调控机制、财税金融机制,有效提高低碳商务区建设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即坚持“三个并举”:行动计划框架要与现实并举、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并举、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举。坚持“三个整合”:整合条块力量、整合相关政策手段、整合利益分享机制。三是建构组织保障体制,调控低碳建设进程。加强虹桥低碳商务区指标体系行动计划实施的领导。虹桥开发区管委会是推进行动的主体;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各区个部门给予行动以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和政策指导。

        下一阶段,课题组将进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环境研究,在对各类主体功能区代表性地域的实地调研基础上,重点对这些地区的政府、企业和民众建设生态文明的认知状况和认同水平进行考察,分析文化环境建设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研究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环境优化机制。

     
  • 来源: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课题组    编辑人:
    相关导读:
Copyright ©2001-202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All Right Reserved
访问量:       沪ICP备1302218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2147号